不願說清的關係:《春光乍洩》觀影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不如我嘢由頭嚟過。」


第一次聽到春光乍洩因為關淑怡,第二次因為張國榮,第三次因為梁朝偉,別忘了還有張震。


再也沒有能夠取代這四個人,那當時,的阿根廷。

雖然最終只有三個人。


站在性別平等的立場,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剪掉關淑怡的片段是對的,但站在私心的同志電影影迷,《春光乍洩》的特別之處正是打破了異性的介入。


原本關淑怡的角色是黎耀輝的女友,和小張似乎也有些緣份,如果按照後來釋出的片段看,這對關係雖然藝術化了但仍舊是同志電影三角戀必有異性的公式。而且何寶榮去哪了?


但我倒是很好奇關淑怡穿插在輝和張的故事中,如果能夠剪成另一個版本,我很樂意買單。

事實是比起張國榮和梁朝偉,我真的更愛關淑怡。

如同電影從黑白到彩色的渾然不覺,從爭吵到分開到複合也是如此自然的事。


也曾期待過糖,但藝術電影嗑的總是細節。


是兩人會在半夜輪流坐在床邊看著對面的人。

是兩人明明都想佔有對方,明明貪戀卻不是擠在同一張床,而是各自天涯。


把關係模糊化。

把單偶與否模糊化。


真實是,其實世界如此模糊。

愛,但在一起很悶,渴望自由。

愛,但愛不是單方消耗,努力逃離。


我們之間有沒有別人?能不能有別人?

知道對方的用意,卻不願說出真話。


在一起的樣子是什麼樣子?

從頭來過,但誰能真的從頭來過?


小張在這段關係中,雖然看似成了絆腳石,卻是相比起何寶榮,與黎耀輝平等的關係。

有沒有可能黎耀輝真的能和小張在一起。

逃離何寶榮後,是可以進入其他關係?還是從來無法忘記?


真實是往往曖昧與糾結。

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樣,為什麼不那樣。

在平等的路上,我們習慣傾向我們的愛沒有不同,喜歡什麼性別沒有不同,同性戀與異性戀沒有不同。


我一直不敢說的是,我認為當然有不同。


首先是不同與否的基準是異性戀,再來是不同與否的原因,還是傳統性別的束縛。

所以不同與否其實也沒什麼好與壞。


因為同性之間更為平等,所以用性別特徵罵對方、有攻有受的性關係、彼此互毆都不會讓人感到太不舒服。


更沒有禁忌地帶的相處,可以共同使用物品讓人感覺更親密。


最後是,因為同性別的禁忌與新鮮張力更十足。


這條路走下去怎麼可能會回頭?我是打算一輩子泡在同志的坑裡頭了。

小張說聽了會心動的女人的聲音(雖然這段是我心中敗筆),其實就是關淑怡的聲音。


其他可以算了,但《鴿子之歌》關淑怡是我唯一的信仰。

「我終於來到瀑布,我突然想起何寶榮,我覺得好難過,我始終認為站在這兒的應該是兩個人。」



2024年2月14日寫於Instagram。

電影:《春光乍洩》(1997)

avatar-img
4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遊園驚夢」四字承載的太多,就像是「紅樓夢」一樣一層疊加一層,從電影開始,往前撥是小說,往前撥是崑曲,往前撥是一段夢幻戀愛。 遊園、驚夢、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皂羅袍還沒搞懂,錢夫人、樺樹、夫人更加複雜,到了榮蘭與翠花,一切都慢了下來。 以不恰當的幀數原速放慢,殘影好慢。
多元異彩,愛是自由。 熟年同志,何去何從? 對於熟年同志的想像,好像會困在一個不好的印象。是《孽子》中渴望青春肉體的老鳥。 過去的年代,熟年同志比起青春鳥們,他們有財力,有地位,作為買方。 老先生們渴求的或許是逝去的青春,而我在想,在成為大叔之前的他們,也曾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Birdy、阿漢,
在我的記憶中,2020年《刻你》檔期好像有一部重映片,當時的我沒有太在乎,但我一直覺得那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海報。 開始看同志電影後,《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這個片名一直深深吸引著我,早在看電影前就拿這九個字做了很多的...創作? 難以說盡我對這個片名的喜歡,好霸氣,好曖昧。
長在我淚點上的電影,我是個看電影不怎麼容易掉淚的人,自己有點討厭這點,但也因此讓我哭得唏哩嘩啦的電影總是特別難忘。 第一次看斷背山在期中考前的週末,書讀不下去,腦袋全是頻頻被提起的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就看過斷背山的預告,和現在看到的版本很不一樣,記得是艾爾瑪大喊「你們根本不是去釣魚!」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我是千尋》是很難得看完解說會久久難以忘懷,找正片來看的電影。 今天沒有要當性平推廣大使,對《我是千尋》的好奇心和被大做文章的前性工作者沒有關係,單純很喜歡色調還有痴迷於千尋心中的孤獨。 我沒有看過《轉學來的女生》,但大概知道女主角的目的? 如果說娜諾是為了教訓惡人而去到每一間學校,我想千尋在
「遊園驚夢」四字承載的太多,就像是「紅樓夢」一樣一層疊加一層,從電影開始,往前撥是小說,往前撥是崑曲,往前撥是一段夢幻戀愛。 遊園、驚夢、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皂羅袍還沒搞懂,錢夫人、樺樹、夫人更加複雜,到了榮蘭與翠花,一切都慢了下來。 以不恰當的幀數原速放慢,殘影好慢。
多元異彩,愛是自由。 熟年同志,何去何從? 對於熟年同志的想像,好像會困在一個不好的印象。是《孽子》中渴望青春肉體的老鳥。 過去的年代,熟年同志比起青春鳥們,他們有財力,有地位,作為買方。 老先生們渴求的或許是逝去的青春,而我在想,在成為大叔之前的他們,也曾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Birdy、阿漢,
在我的記憶中,2020年《刻你》檔期好像有一部重映片,當時的我沒有太在乎,但我一直覺得那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海報。 開始看同志電影後,《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這個片名一直深深吸引著我,早在看電影前就拿這九個字做了很多的...創作? 難以說盡我對這個片名的喜歡,好霸氣,好曖昧。
長在我淚點上的電影,我是個看電影不怎麼容易掉淚的人,自己有點討厭這點,但也因此讓我哭得唏哩嘩啦的電影總是特別難忘。 第一次看斷背山在期中考前的週末,書讀不下去,腦袋全是頻頻被提起的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就看過斷背山的預告,和現在看到的版本很不一樣,記得是艾爾瑪大喊「你們根本不是去釣魚!」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我是千尋》是很難得看完解說會久久難以忘懷,找正片來看的電影。 今天沒有要當性平推廣大使,對《我是千尋》的好奇心和被大做文章的前性工作者沒有關係,單純很喜歡色調還有痴迷於千尋心中的孤獨。 我沒有看過《轉學來的女生》,但大概知道女主角的目的? 如果說娜諾是為了教訓惡人而去到每一間學校,我想千尋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曾是兩人的夢想,最後卻僅有一人抵達。 於是他站在瀑布下暗自傷神, 因為他始終相信「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衝著慷仁演技和傳說的17公分直奔首輪,在觀影前並沒有做任何的功課,只知道導演是拍出神作血觀音的楊雅喆,其他一概不知,很單純的想接受電影的給予,在沒有太多資訊的干擾下,很純粹直觀的面對,然後寫影評推一下,但看完後還真是五味雜陳,一時很難整理思緒。 女主小綠一直被相同的夢境困擾,渴望找到在她身上彈奏的
Thumbnail
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95UlCav9Q音樂彈奏:張惠妹的剪愛 台中下午放晴了, 我今天追劇了一下 「低谷醫生」 劇情不可思議,雖然有覺得那個角色表情怪怪的,但不知道原來始作俑者背後還有這麼一大段故事, 劇情快接近尾聲了,大約剩兩集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曾是兩人的夢想,最後卻僅有一人抵達。 於是他站在瀑布下暗自傷神, 因為他始終相信「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衝著慷仁演技和傳說的17公分直奔首輪,在觀影前並沒有做任何的功課,只知道導演是拍出神作血觀音的楊雅喆,其他一概不知,很單純的想接受電影的給予,在沒有太多資訊的干擾下,很純粹直觀的面對,然後寫影評推一下,但看完後還真是五味雜陳,一時很難整理思緒。 女主小綠一直被相同的夢境困擾,渴望找到在她身上彈奏的
Thumbnail
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95UlCav9Q音樂彈奏:張惠妹的剪愛 台中下午放晴了, 我今天追劇了一下 「低谷醫生」 劇情不可思議,雖然有覺得那個角色表情怪怪的,但不知道原來始作俑者背後還有這麼一大段故事, 劇情快接近尾聲了,大約剩兩集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