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劍型人╳盾型人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劍型人╳盾型人:找到你的大腦原廠設定,擺脫慣性思考,創造自我優勢


📖文獻筆記

第一章 興奮反應的拉鋸戰

■ 快樂與痛苦

盾型人受大腦威脅偵測迴路的影響最大,而劍型人則受到獎勵迴路的影響最大。對於劍型人,預設的激勵策略是尋求獲得某種愉快的體驗(獎勵),而盾型人的激勵策略是避免痛苦(懲罰)。

事實上,盾型人最本能的動機是避免傷害。一旦出現危險訊號或可能有危險潛伏的時候,便會透過杏仁核將大腦的興奮傳播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將其稱為「盾型」人的原因。盾型人天生就具有防禦和保護的姿態,這種最原始、最無意識的反應方式,微妙地影響了盾型人一生所做的一切。


第二章 有如雲霄飛車的情緒調節過程

■ 盾型人和劍型人的情感漏洞

成為盾型人會帶來一定的焦慮、憂鬱和強迫症的風險,所有這些都與神經系統鎮靜方面的缺陷有關。憂鬱和焦慮實際上是一體兩面。我們對於感到沮喪相當焦慮,而感到焦慮也同樣令人沮喪。難怪許多患有嚴重憂鬱症或焦慮症的人會使用稱為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SSRI) 的藥物,以增加血清素。

■ 衝動控制和延遲滿足

盾型人對衝動控制的能力通常很好。與劍型人不同,他們的周圍充滿了刺激,以至於他們不但不想要尋求刺激,他們根本是逃避刺激的人。各種新奇、危險和刺激的東西都可以觸發衝動行為。劍型人則容易沉迷於衝動,因為他們熱中獎勵的情感期望(來人啊,將一滴多巴胺加到獎勵迴路中)。正如以上所描述的,劍型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具有刺激性並能喚起興奮。

■ 樂觀與悲觀

劍型人尋找對決策說「是」的理由,而盾型人則傾向尋找他們應該拒絕的理由。可悲的是,悲觀主義正是盾型人最大的問題之一。


第四章 大腦類型對工作的影響——檢視實現抱負、成功和決策的障礙

■ 盾型人為何無法達到目標,並阻礙自己成功

對盾型人的野心進行任何形式的檢驗,都需要找出他們的野心與成功三大障礙的影響:逃避、迴避風險與悲觀主義。

盾型人傾向悲觀。出於保護天性,他們會超前思考,對隱藏問題的可能性進行思考和預測。好的一面是,這些傾向的確幫了大忙;他們的預測常常使自己免於犯下各種錯誤。缺點是他們過度的保護天性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會扼殺和阻礙養成抱負時的重要想法與感受。

叔本華、尼采和卡繆是歷史上最悲觀的哲學家,他們也都找到了讓負面思維模式為他們服務的方法,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幸運。我們懷疑他們的悲觀情緒可能是天生的,他們負面的想法和結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血清素失衡的影響。 「不知不覺」是這裡的關鍵詞,因為大腦化學無法解釋的部分,就足以將原本中性的重要想法,轉變為負面的。

事實上,當我們對結果感到焦慮和擔心時,更正面的勸告並沒有多大幫助。事實上,試圖強迫維持正面想法是絕對會失敗的做法,通常只會讓這個人更加焦慮又會因為自己的感受而尷尬,是種雙重打擊。

但盾型人會十分在意。有時,某些負面想法會帶來一些代價。許多研究正在探討防禦性悲觀主義這種特殊負面思維的影響,得到了大量有趣的證據。本質上而言,防禦性悲觀主義是一種策略,在這種策略中,人們預設未來的事件會很糟糕(即使過去類似的事件進展順利),對結果的期望值很低,並詳細列出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以便能夠提前計畫和避免錯誤。

請記住,焦慮的感覺是大腦皮質活化或興奮的意識,採用防禦性悲觀主義,能夠將那種蠢蠢欲動的感覺用在更具建設性的用途。感到焦慮時,我們有兩種選擇:讓焦慮在我們的腦海中盤旋,或者抓住那種能量,並利用焦慮來系統地排除故障,彌補所有可能讓事件脫離正軌,造成災難的小障礙。

一項追蹤焦慮的大學生的研究發現,那些實行防禦性悲觀主義的人更為自信,也具有更高的自尊,這可能是因為比起沒有採用這種悲觀主義策略的人,盾型人更能想像、預測和避免較多的負面結果。

提醒,對於盾型人來說,他們在生活中想要取得成功的領域最常遇到的絆腳石就是逃避傾向、過於厭惡風險以及被負面想法阻礙。這裡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這些傾向與邏輯、你的天賦、能力、潛力,甚至現實都無關;它們是你大腦化學反應的產物,是隨機的運氣問題。你不需要讓這些傾向來定義自己。簡單地辨識這些恐懼的來源,可以很大程度地獲得緩解。

另一個解放的環節則完全取決於你。學會發現自己逃避面對挑戰的時刻,試著嘗試這些方法並感受大腦的興奮。這只是大腦興奮,只是大腦中獨特的化學反應在跟你對話。這並不危險。沒有人會死於興奮。危險的是,純粹只因為討厭大腦興奮或是逃避做決策,而不是因為自己的邏輯、欲望或是自我信任,往往會錯過成功的機會。

過於謹慎、被動、逃避風險也是如此。擁有危機意識不等於會產生不好的結果。這些都是你我聽過的陳腔濫調:沒有冒險,沒有收穫。盾型人往往冒的險太少,因此,他們的收穫往往與膽小的限制成正比。這種逃避風險的心態不是基於推理或理性思維所造成的,而是由於系統中漂浮的血清素太少。擁有風險概況雖然很重要並具有很大的生存價值,只是透過輕微的大腦化學失衡來設定危險閾值,並不是最明智的策略。在工作中劃出幾個領域,並在這些領域接受一些評估過的風險,有機會帶來某種正面的回報。


📝閱讀心得

這本也是對「防禦性悲觀」所整理的資料,書中寫道:

本質上而言,防禦性悲觀主義是一種策略,在這種策略中,人們預設未來的事件會很糟糕(即使過去類似的事件進展順利),對結果的期望值很低,並詳細列出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以便能夠提前計畫和避免錯誤。

並且提醒盾型人:

對於盾型人來說,他們在生活中想要取得成功的領域最常遇到的絆腳石就是逃避傾向、過於厭惡風險以及被負面想法阻礙。這裡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這些傾向與邏輯、你的天賦、能力、潛力,甚至現實都無關;它們是你大腦化學反應的產物,是隨機的運氣問題。你不需要讓這些傾向來定義自己。簡單地辨識這些恐懼的來源,可以很大程度地獲得緩解。

不過,其餘書中分類成劍型人與盾型人似乎意義不大。

  • 劍型人:獎勵迴路、尋求獲得某種愉快的體驗(獎勵)。
  • 盾型人:威脅偵測迴路、避免痛苦(懲罰)。

叔本華、尼采和卡繆是歷史上最悲觀的哲學家,他們也都找到了讓負面思維模式為他們服務的方法。

其實不只叔本華、尼采和卡繆等哲學家,佛陀、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等等,似乎都具有負面思維模式、防禦性悲觀策略等特質。例如伊壁鳩魯學派認為:

说到底,追求快乐其实就是追求不痛苦——不饿肚子、不挨冻、不生病,以及避免其他一切能避免的痛苦状况。话说回来,伊壁鸠鲁主义的快乐跟暴饮暴食毫不沾边儿。这是一种适度的态度,旨在知足。—《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

斯多葛學派認為:

斯多噶主義者認為,他們有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建議我們花時間想像失去自己所珍視的事物,比如妻子離開我們,汽車被偷了,或者失業。斯多噶主義者認為,比起不去想像,這樣做會讓我們更加珍視自己的妻子、汽車和工作。這個技巧——讓我們稱之為「消極想像」吧——至少早在克利西波斯的時代,斯多噶主義者就已經在使用了。我認為,這是斯多噶主義者心理工具箱裡最寶貴的技巧。—《善用悲觀的力量》

聖嚴法師寫道:

通常,初學佛的人,必須要有厭離心,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要厭離什麼呢?是對於來自心理、生理、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的種種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許多煩惱、痛苦。如果能夠轉變,那麼對這些現象的感受就不需厭離;無物可厭,也就無處可離了。所以,厭離是修習佛法的初步,就是知苦而求離苦的意思。—《學佛群疑》

不過另一方面,知足、極簡主義、躺平主義等是否也會被標記成負面思維模式、悲觀傾向呢?亦即「對社會而言有負面效應」則被視為悲觀、負面,而忽略其「對個人而言有正面效應」?換句話說,修行者偏向盾型人知足寡欲的特性,對其本身而言並不負面悲觀,但對社會而言有負面影響,所以刻意將其標記為悲觀、負面思維嗎?

95會員
418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峰值體驗》,作者:汪志謙、朱海蓓。這是一本教你突破傳統思維、創新定位的行銷好書,不需學習艱澀的行銷理論,只需要用心觀察,就能打動客戶的心,讓客戶心甘情願買單。
Thumbnail
這篇內容精華重點:一個是 Open AI 執行長分享了一篇「希望有人早點告訴他的幾件事」,從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他年輕時會希望有人告訴他的事情,很有啟發,還有一部影片是我認為人生必看 TED 的演講,叫脆弱的力量,告訴我們與脆弱相處的方法跟重要性。
Thumbnail
你自認理性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思考」過後做出的決定,都源自於一些不理性的因素,但我們無法察覺,因為自己早就被大腦所騙。將這些「非理性」因素「理性」地運用在生活中,或許會發現許多商業秘密! 就書中提到的十種非理性行為的統整,挑出其中三個較容易不自覺的行為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剛剛追完韓劇「災後調查日誌」,超~~級推薦!這部劇的第一季跟第二季,最讓我有共鳴的,就是同事間的情誼。😇彼此互不相識的人們,因為在同一職場而有機會長時間相處,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緣份,如果還能遇到彼此能互信、互助的同事,那真的就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幸運。😄
Thumbnail
當你把生活重心放在報復上面、心裡老是反芻每一件芝麻綠豆大的不爽小事,你便會危害到他人的健康、安全和快樂—當然還有你自己的。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主要是針對兒子的教養,以養出媽媽都會喜愛的男人為目標(依本書作者觀點就是體貼型的男人)。作者從「男性腦」開始說明,為何男孩會有某些女性無法理解的行為,順著「男性腦」的特點去進行教導,將兒子養成連作者都會欣賞的男人。
Thumbnail
很多人非常努力工作,卻碌碌無為。 — 安迪・葛洛夫 OKR 之父安迪・葛洛夫的一句話,道盡工作者的辛勤與無奈。很多時候企業或個人無法取得想像的成就,不是因為我們工作得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工作得不夠聰明。 OKR 也許是其中一個能幫助我們的工具,
Thumbnail
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Thumbnail
讀著「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這個句子,你認為有什麼可能?其實第一次讀到時,我個人的假設是在談論有兩個人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可能,我想,就是如此狹隘的主觀想法,所以才一直沒有引起我的興趣。林婉瑜的文字讓我有頗深的感受是「從未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那種可能。
Thumbnail
前言: 《非常潛力股》,作者是有名的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費雪。 巴菲特曾稱自己的投資方法是「85%的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加上15%的費雪」可見費雪在投資界的影響力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峰值體驗》,作者:汪志謙、朱海蓓。這是一本教你突破傳統思維、創新定位的行銷好書,不需學習艱澀的行銷理論,只需要用心觀察,就能打動客戶的心,讓客戶心甘情願買單。
Thumbnail
這篇內容精華重點:一個是 Open AI 執行長分享了一篇「希望有人早點告訴他的幾件事」,從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他年輕時會希望有人告訴他的事情,很有啟發,還有一部影片是我認為人生必看 TED 的演講,叫脆弱的力量,告訴我們與脆弱相處的方法跟重要性。
Thumbnail
你自認理性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思考」過後做出的決定,都源自於一些不理性的因素,但我們無法察覺,因為自己早就被大腦所騙。將這些「非理性」因素「理性」地運用在生活中,或許會發現許多商業秘密! 就書中提到的十種非理性行為的統整,挑出其中三個較容易不自覺的行為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剛剛追完韓劇「災後調查日誌」,超~~級推薦!這部劇的第一季跟第二季,最讓我有共鳴的,就是同事間的情誼。😇彼此互不相識的人們,因為在同一職場而有機會長時間相處,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緣份,如果還能遇到彼此能互信、互助的同事,那真的就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幸運。😄
Thumbnail
當你把生活重心放在報復上面、心裡老是反芻每一件芝麻綠豆大的不爽小事,你便會危害到他人的健康、安全和快樂—當然還有你自己的。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主要是針對兒子的教養,以養出媽媽都會喜愛的男人為目標(依本書作者觀點就是體貼型的男人)。作者從「男性腦」開始說明,為何男孩會有某些女性無法理解的行為,順著「男性腦」的特點去進行教導,將兒子養成連作者都會欣賞的男人。
Thumbnail
很多人非常努力工作,卻碌碌無為。 — 安迪・葛洛夫 OKR 之父安迪・葛洛夫的一句話,道盡工作者的辛勤與無奈。很多時候企業或個人無法取得想像的成就,不是因為我們工作得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工作得不夠聰明。 OKR 也許是其中一個能幫助我們的工具,
Thumbnail
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Thumbnail
讀著「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這個句子,你認為有什麼可能?其實第一次讀到時,我個人的假設是在談論有兩個人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可能,我想,就是如此狹隘的主觀想法,所以才一直沒有引起我的興趣。林婉瑜的文字讓我有頗深的感受是「從未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那種可能。
Thumbnail
前言: 《非常潛力股》,作者是有名的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費雪。 巴菲特曾稱自己的投資方法是「85%的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加上15%的費雪」可見費雪在投資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