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轉職思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轉職思考法: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閱讀心得

這本是我幾本關於工作的書看到目前收穫最多的一本,首先提到了決定「市場價值」的三要素:技能、人脈、產業。在西方書籍常常關注於「技能」,但這偏向受薪階級思維,而「人脈」偏向從管理往資本階級的思維。但是對於市場價值影響最大的,是「產業」的生產性。

這也是亞洲社會普遍認定的理想科系,例如醫學、資工、會計、金融等等,或許會計系與數學系一樣的努力燒腦,但在社會上所領的薪水卻天差地別,如果一位NBA球星生在沒有籃球產業的時代,那麼他可能沒辦法飛黃騰達。

再來提到產業的生命週期,我認為最明顯的就是有沒有SOP手冊,每次在寫SOP手冊,都會被要求說道「所謂SOP手冊,就是要簡單到猴子都會做的程度。」基本上,當產業走到新人可以依照SOP在短時間內上線,那這個產業也接近尾聲,只會不斷的降低維運成本。

書中又提到,在高薪的成熟產業中,如果「長年下來一直沒有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遲早有一天你會面臨遭公司逼退或減薪的命運。最重要的一點,你一定要記住,在你的年紀超過四十五歲之前,絕對不會有人告訴你這個未來的命運。這就是這個社會最可怕的地方。」這就是許多人的中年焦慮吧,當薪水不錯,卻又知道薪水並不符合自己的市場價值,只落得進退維谷。

接下來書中直接打破西方的工作熱情困局,指出to do型人與being型人,市面上成功學、熱情、技能等類型幾乎都是1%的to do型人撰寫,但99%屬於being型人,也就是只要存在狀態舒適,沒有遠大的目標也可以的類型。

並指出對being型人來說,很重要的兩個狀態:

  • 改善「自己的狀態」的方法:
    • 提高自身的市場價值(主角不夠強,遊戲就玩不下去)。
    • 盡量避免為了工作而自欺欺人(如果沒辦法喜歡自己,就算市場價值再高、能力再強,也無法喜歡這個遊戲)。
  • 改善「環境的狀態」的方法:回想一下最近半年來讓自己感到很緊張的場面。
    • 壞的緊張超過十個→最好改變職場。
    • 好的緊張未滿三個→最好挑戰更難或過去不曾做過的工作。

還有being型的人找出「喜歡的事物」的方法:

being型的人並不一定需要「打從心底想做的事」。不過「有一點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可以靠以下兩種方式找出來。

  1. 從「經常受稱讚但自己沒感覺」的事情中尋找。
  2. 從平常的工作中找出「做起來完全沒有壓力的事」。

總而言之,是本簡明又具啟發性的好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50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6
放下不安與糾結,擁抱想逃離職場的自己,喘口氣再出發
Thumbnail
2024/11/26
放下不安與糾結,擁抱想逃離職場的自己,喘口氣再出發
Thumbnail
2024/10/26
擊敗職業倦怠症
Thumbnail
2024/10/26
擊敗職業倦怠症
Thumbnail
2024/10/23
用剛剛好的努力,停止倦怠循環,找回人生的平衡
Thumbnail
2024/10/23
用剛剛好的努力,停止倦怠循環,找回人生的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但是上班族的職場壽命、上班族的「有效期限」卻急速縮短。現在的你還認為職場的成功成功就代表人生成功嗎?希望你能盡快拋開這種想法,現在應該以「我的人生」為中心反過來思考如何活用職場。 現在的你過得好嗎?怎樣算過得好? 我們經常把戰略(手段)和目標(目的)混淆,在職場中升職、加
Thumbnail
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但是上班族的職場壽命、上班族的「有效期限」卻急速縮短。現在的你還認為職場的成功成功就代表人生成功嗎?希望你能盡快拋開這種想法,現在應該以「我的人生」為中心反過來思考如何活用職場。 現在的你過得好嗎?怎樣算過得好? 我們經常把戰略(手段)和目標(目的)混淆,在職場中升職、加
Thumbnail
玉米的小心得 本書是由小說情節來推動轉職思考的概念,可以跟著主角和顧問一步一步思考轉職的方向和想法,算是一個滿好閱讀的書,內容包含盤點現有工作經驗和技能的價值、如何評鑑產業和職缺以及獵人頭等 
Thumbnail
玉米的小心得 本書是由小說情節來推動轉職思考的概念,可以跟著主角和顧問一步一步思考轉職的方向和想法,算是一個滿好閱讀的書,內容包含盤點現有工作經驗和技能的價值、如何評鑑產業和職缺以及獵人頭等 
Thumbnail
要對抗職涯中吃不飽,也餓不死的「殭屍狀態」,就必須要有意識的成長,讓自己有餘裕,並且花時間在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年紀不會淘汰任何人,沒有應對年紀的價值與能力,這才會是問題。工作從來就不是等來的,而是證明自身能力後,別人再賦予機會的一連串過程。
Thumbnail
要對抗職涯中吃不飽,也餓不死的「殭屍狀態」,就必須要有意識的成長,讓自己有餘裕,並且花時間在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年紀不會淘汰任何人,沒有應對年紀的價值與能力,這才會是問題。工作從來就不是等來的,而是證明自身能力後,別人再賦予機會的一連串過程。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作者:村上臣。譯者:李友君。封面設計:木木Lin。內頁設計:廖健豪。2022年1月初版。作者為LinkedIn日本負責人,類似獵人頭公司的負責人所寫的書,想說當中應有值得學習或是能得到新發想。
Thumbnail
作者:村上臣。譯者:李友君。封面設計:木木Lin。內頁設計:廖健豪。2022年1月初版。作者為LinkedIn日本負責人,類似獵人頭公司的負責人所寫的書,想說當中應有值得學習或是能得到新發想。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我非常推薦《刻意學,一年頂十年》給各位,一如前一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本次書評的書籍相當值得借閱或購買。人,對於合理化自己的不理性衝動相當在行,此時就需要借助這類冷靜到或許會刺到讀者痛點的書來警醒。如果你正處在是否要轉行、或者是否要追隨自己的夢想與熱情而前進,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阻尼器」。
Thumbnail
我非常推薦《刻意學,一年頂十年》給各位,一如前一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本次書評的書籍相當值得借閱或購買。人,對於合理化自己的不理性衝動相當在行,此時就需要借助這類冷靜到或許會刺到讀者痛點的書來警醒。如果你正處在是否要轉行、或者是否要追隨自己的夢想與熱情而前進,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阻尼器」。
Thumbnail
我想,這就閱讀最大的價值吧?而這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確實可以幫上一點忙。 作者不會在一日就改變了你的人生,但可能會在你讀完後,影響你未來每一日衡量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思維與選擇。
Thumbnail
我想,這就閱讀最大的價值吧?而這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確實可以幫上一點忙。 作者不會在一日就改變了你的人生,但可能會在你讀完後,影響你未來每一日衡量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思維與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