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龐貝居民的《絕命終結站》時刻

兩個龐貝居民的《絕命終結站》時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對龐貝古城的故事應該都不陌生吧!我還記得小時候讀《古城末日記》時受到的震撼。世世代代安居樂業於龐貝城的居民,誰都沒想到一夕禍從天降。


公元79年的那一天,維蘇威火山忽然爆發。先是浮石和火山灰如雨般落在城市上,導致許多人窒息,屋頂塌陷。大部分的居民都逃離了...目前只找到大約1150具遺體,對照當時的記錄說,龐貝城有大約兩萬名居民,的確是大部分的人都成功逃出來了。



十八小時後,火山碎屑流——大量的熱氣和火山灰——從山上流下來,覆蓋了整個城市、殺死了剩下的倖存者。這場災難唯一已知的第一手資料是由小普林尼在火山海灣對面撰寫的,他提到,在最初的噴發後,地面也開始劇烈震動,暗示了有地震在火山爆發之後發生。


但是,各國的研究團隊並未在廢墟中發現任何明顯的地震破壞跡象。不過,最近發表在《地球科學前沿》上的一篇論文,提供了關於地震的證據。


義大利的研究團隊仔細地研究了在龐貝市中心街區挖出的兩個,被稱為「貞潔戀人島」的房間(因為房間裡有一幅兩個人物接吻的壁畫)。


在這個房間裡,有兩個蹲在倒塌牆邊的角落的男人的骸骨。研究團隊發現,這兩個人身下有一層從窗戶進入房屋的浮石,意味著他們在火山爆發的最初階段中倖存,然後跑到這個房間躲起來。研究團隊仔細檢視這兩個人,他們身上都沒有顯示任何窒息或燒傷痕跡,也就是說,他們也沒有死於後來的火山碎屑流。


但是,兩個人都遭受了嚴重的壓縮創傷;這種創傷類似於現代地震中的人所遭受的創傷。 也就是說,他們是被壓死的。


會不會是火山爆發時造成牆壁倒塌,壓死了他們呢?研究團隊發現,當浮石如雨般地落在龐貝城時,這棟房子仍然完好無損,而且牆壁的方向和倒塌的方式也排除了火山碎屑流造成的破壞。


研究團隊認為,所有證據都顯示地震發生在第一階段噴發之後、火山碎屑流席捲城市之前。地震摧毀了可能已經因火山爆發前發生的地震而受損的建築物。


對這兩個人來說,他們逃過了如雨般降下的石頭與火山灰,慌不擇路地逃進他們能找到的、完整的房屋,希望能逃過一劫;但是接下來的地震,卻讓房屋的牆壁倒塌,把他們壓死。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了《絕命終結站》...


參考文獻:


Sparice D, Amoretti V, Galadini F, Di Vito MA, Terracciano A, Scarpati G and Zuchtriegel G (2024), A novel view of the destruction of Pompeii during the 79 CE eruption of Vesuvius (Italy): syn-eruptive earthquakes as an additional cause of building collapse and deaths. Front. Earth Sci. 12:1386960. doi: 10.3389/feart.2024.1386960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81會員
58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