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閒聊指數,提升工作效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與人溝通互動已經是必要且無法避免的一環。然而,我們是否曾經停下腳步,思考過我們每天的對話和互動品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談,實際上可能正在悄悄侵蝕我們的生產力和積極態度。在 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提到了「閒聊指數」,這個概念不僅能幫助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日常交流,還能為我們提升正向力。

「閒聊指數」,衡量的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有多少時間花在了毫無意義或甚至有害的談話上。你可能會想,這種閒聊應該不會佔據太多時間吧?然而,現實的數據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Goldsmith 在他的研究中,對成千上萬的課程參與者提出了一個簡單卻發人深省的問題:「你所有的人際交往時間中,有多少比例是花在了以下兩種情況上:(a)誇耀自己或聽別人誇耀自己有多聰明、特別或了不起;(b)批評他人或聽別人批評他人有多愚蠢、笨拙或糟糕。」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在剔除了一些極端的估計值後,Goldsmith 發現,平均而言,人們認為自己有高達 65% 的交談時間是花在這兩種毫無建設性的對話上。換句話說,我們三分之二的交談時間,要麼在自吹自擂,要麼在貶低他人,要麼是在聽別人做這兩件事。

這個數據令人震驚,不僅因為這個比例之高,更因為這種交談方式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試想一下,當我們在誇耀自己有多厲害時,我們學到了什麼?當我們在批評別人有多糟糕時,我們又能獲得什麼?答案顯而易見:什麼也沒有。這種行為不僅無法帶來任何成長,反而可能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氛圍。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這種閒聊的危害。想像一下,在一個重要的專案會議上,團隊成員 A 不斷強調自己過去的成就,暗示只有他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同時,成員 B 則一直在批評其他部門的工作,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們的無能。這樣的對話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會議時間,還可能導致團隊士氣低落,阻礙了真正有建設性的討論和問題解決。

那麼,我們該如何降低這個「閒聊指數」,重獲效率人生呢?以下是幾個實用的策略:

  1. 自我意識: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對自己談話內容的意識。每次開口前,問問自己:「這段對話是否有實質意義?是否有助於解決問題或推動工作進展?」
  2. 積極引導:當發現對話偏離正軌時,試著將話題引導回有建設性的方向。例如,當同事開始抱怨時,你可以說:「我理解你的挫折感,不過我們來想想有什麼解決方案吧。」
  3. 設定談話目標:在開始重要對話前,先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樣可以幫助你專注於重要的內容,避免陷入無謂的閒聊。
  4. 培養傾聽技能:真正的傾聽不僅能減少無意義的談話,還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嘗試實踐「主動傾聽」,即專注於理解對方的觀點,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5. 鼓勵建設性迴饋:在團隊中建立一種文化,鼓勵成員們提供具體、有建設性的迴饋,而不是籠統的批評或誇讚。
  6. 時間管理:為各種交談設定時間限制。例如,在會議開始時明確說明:「我們有 30 分鐘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集中精力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7. 創造正面對話空間:主動創造機會讓團隊成員分享成功經驗和學習心得,但要確保這些分享是為了激勵他人和促進團隊進步,而不是單純的自我炫耀。

將這些策略應用到工作中,你會發現不僅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整個團隊的氛圍也會變得更加積極和富有成效。例如,在一個銷售團隊中,我們可以將每週例會的重點從誇耀個人業績或抱怨客戶,轉變為分享有效的銷售技巧和討論如何改進客戶服務。這樣的轉變不僅能提高會議的效率,還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學習和成長。

另一個實際的應用是在處理跨部門合作時。與其花時間抱怨其他部門的問題,不如組織一個聚焦於解決方案的工作坊,讓各方共同找出改進的方法。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增進部門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降低「閒聊指數」是提升工作效率和維持正向力的一個簡單卻強大的工具,通過減少無意義的誇耀和批評,我們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不僅能提高個人的工作表現,還能創造一個更加積極、高效的工作環境。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5會員
442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不論在工作或是日常生活的環境中,我們經常容易忽視那些一路陪伴、支持我們的人,我們可能因為一時的不愉快或誤解,就輕易地放棄了珍貴的友誼。然而,維繫長久而深厚的人際關係,不僅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能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寶貴的支持。在 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
Thumbnail
不論在工作或是日常生活的環境中,我們經常容易忽視那些一路陪伴、支持我們的人,我們可能因為一時的不愉快或誤解,就輕易地放棄了珍貴的友誼。然而,維繫長久而深厚的人際關係,不僅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能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寶貴的支持。在 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複雜的情況和人際關係,有時候,這些情況看似難以理解或難以應對,讓我們感到困惑和無助。此時,有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控這些情況,那就是「命名」。 Marshall Goldsmith 在其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複雜的情況和人際關係,有時候,這些情況看似難以理解或難以應對,讓我們感到困惑和無助。此時,有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控這些情況,那就是「命名」。 Marshall Goldsmith 在其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與人溝通互動已經是必要且無法避免的一環。然而,我們是否曾經停下腳步,思考過我們每天的對話和互動品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談,實際上可能正在悄悄侵蝕我們的生產力和積極態度。在 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與人溝通互動已經是必要且無法避免的一環。然而,我們是否曾經停下腳步,思考過我們每天的對話和互動品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談,實際上可能正在悄悄侵蝕我們的生產力和積極態度。在 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面臨著需要理解和應對他人情緒的挑戰。然而,情緒和感受這些看似模糊的概念,如何才能準確把握呢?在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面臨著需要理解和應對他人情緒的挑戰。然而,情緒和感受這些看似模糊的概念,如何才能準確把握呢?在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總會遇到需要告別舊工作、迎接新機會的時刻。這些轉折點往往是我們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階段,也是最能考驗我們應變能力的時候。在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總會遇到需要告別舊工作、迎接新機會的時刻。這些轉折點往往是我們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階段,也是最能考驗我們應變能力的時候。在Marshall Goldsmith 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灌輸「多即是好」的觀念。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總是被鼓勵要不斷累積、擴展和增加。然而,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灌輸「多即是好」的觀念。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總是被鼓勵要不斷累積、擴展和增加。然而,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Thumbnail
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挑戰和壓力所困擾,很容易就陷入消極的情緒漩渦中,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樂觀主義不僅僅是一種心態,正確的樂觀主義更是一種能夠提升正向力的工具。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
Thumbnail
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挑戰和壓力所困擾,很容易就陷入消極的情緒漩渦中,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樂觀主義不僅僅是一種心態,正確的樂觀主義更是一種能夠提升正向力的工具。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忙於應付日常事務,卻忽略了思考自己的生活品質。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將「了解自己生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忙於應付日常事務,卻忽略了思考自己的生活品質。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將「了解自己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