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灌輸「多即是好」的觀念。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總是被鼓勵要不斷累積、擴展和增加。然而,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看似矛盾卻蘊含深刻智慧的想法:有時候,減法可能比加法更能帶來突破性的改變。這個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減法也是增加正向力的工具之一。
Goldsmith認為,有時候我們需要減去某些東西,才能獲得更多。這聽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但實際上,這種「減法」思維可能是我們突破現狀、重新定義自我的關鍵。書中透過兩個真實的案例來理解減法概念的力量。
首先,Goldsmith分享了他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因喉癌切除了聲帶,失去了說話能力。對於一個銷售員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然而,這個看似不幸的「減法」卻為他開啟了新的機遇之門。他和妻子決定在網上買賣二手高爾夫設備。「在網上,人們不需要聽到你的聲音。」他在電子郵件中這樣寫道,這對夫妻抓住了90年代後期高爾夫球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高速發展的機遇,很快就開始盈利,並大獲成功。這個故事告訢我們,有時候,我們所失去的東西可能會引導我們走向更適合的道路。
另一個引人深思的例子是美國橄欖球解說員John Madden的故事。Madden在42歲時放棄了成功的教練生涯,轉而成為一名解說員。然而,最有趣的是,他因患有幽閉恐懼症而拒絕乘坐飛機。這個看似限制的「減法」卻意外地塑造了他的職業生涯。為了趕場,Madden不得不長時間乘坐汽車旅行。這給了他大量時間觀看比賽錄像,深入研究戰術和球員。結果,他的解說變得極具洞察力,迅速成為業內頂尖人物。
更有趣的是,Madden的陸路旅行讓他有機會真正了解美國各地的橄欖球文化和球迷,而這種「親民接觸」為他後來成為成功的電視廣告代言人奠定了基礎。此外,他的名字被用於極受歡迎的電子遊戲《Madden NFL》,每年銷量超過600萬份。到73歲退休時,Madden已成為美國電視歷史上最受歡迎、收入最高的解說員之一。
這些故事啟發我們思考: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也存在一些看似必要,但實際上可能限制我們潛力的元素?如果我們勇於「減去」它們,會不會反而開啟新的可能性?
在工作中應用「減法」思維,我們可以:
1. 仔細的思考自己工作上的價值為何,即對於公司而言,工作上的那一些產出才是最重要的。
2. 審視日常工作流程,減去不必要的會議或報告,提高效率。
3. 放棄一些不適合自己的職責,專注於能發揮長處的領域。
4. 減少工作中的干擾因素,如過度檢查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
5. 放棄一些客戶或專案,專注於最有價值的合作關係。
6. 減少多任務處理,提高單一任務的專注度和完成品質。
7. 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平衡。
Goldsmith建議我們可以嘗試完成這樣一個句子:
「如果我減掉___,我的生活很有可能會更好。」
這個簡單的練習可能會讓你驚訝地發現,有些你一直認為必不可少的東西,實際上可能正在阻礙你的進步。
當然,「減法」並不意味著隨意放棄或逃避責任。相反,它是一種有策略性的選擇,要求我們深入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可以捨棄的。它鼓勵我們跳出舒適圈,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和價值。
在實施「減法」時,我們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 評估影響:仔細考慮減去某個元素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2. 循序漸進:不必一次性做大的改變,可以從小處著手,逐步調整。
3. 保持靈活:如果發現某項「減法」效果不佳,要有勇氣及時調整。
4. 尋求支持:與同事、上司或家人溝通你的想法,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5. 關注成長:「減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Goldsmith在《向上的奇蹟》中提出的「減法」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在這個不斷要求我們增加、擴展和累積的世界裡,有時候,減少反而可能是我們獲得更多的關鍵。無論是在職業生涯還是個人生活中,適時地進行「減法」,可能會為我們打開意想不到的機會之門。
下次當你面臨困境或瓶頸時,不妨嘗試問問自己:「如果我減掉些什麼,情況會不會變得更好?」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有時候,少即是多,放下反而是前進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