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覺察日記 〉關於放鬆與罪惡感、拖延症與完美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去年年底,從全職的專案經理轉為接案形式合作後,我開始準備出國留學的考試。少了大量的工作量,除了準備考試外,花了很多時間休息、追劇、放鬆、慵懶,一邊在遊手好閒時,一邊感受內心的罪惡感像壞透了的惡魔般,在耳邊叨唸著,所以我總是無法百分之百「休息」,覺得不應該這般無所事事,這樣不對。

於是,這種半休息半焦慮的情緒,進而演變成許多矛盾的生活型態,就像是在追劇時,還把電腦放在眼前,時不時滑一下未來的規劃與時程,好交代耳邊的惡魔「我也是有在做正經事的喔」。其實這樣的狀態,反而沒辦法讓身心真正的「放鬆」。

打開未來的藍圖,裡面密密麻麻列了好多規劃:要重新整理履歷、想找遠端工作、想要經營自媒體、規劃旅遊、留學申請…。眼睛盯著螢幕,飄來飄去,內心的焦慮感像一隻隻螞蟻爬在心頭上,最後,只好拿出手機滑呀滑,好把內心無從安放的焦慮感收個尾。


「為什麼總是無法踏出開始的第一步呢?」

也許是因為深知自己一旦開始做某件事,就是會希望做到最完美的狀態,所以在開始前,大腦已經開始估算會需要花的時間、精力、會需要犧牲的舒適時光。「哎呀,好複雜,那我先來做做其他事情好了」,往往是這樣結束這一回合。於是乎,內心的罪惡感漸漸被餵養成一隻小怪物,偶爾在生活中用情緒淹沒你,時不時還會波及到身邊的愛人,大概就是有些令人感到無力的時刻以及狀態。

和另一半聊到這些內心劇場時,會想到前主管曾經跟我說「你對自己太寬容了、你太容易放過自己了」這幾句話當時字字插在心上,會如此深刻的原因,大概也是因為如此貼切吧。太喜歡舒適、容易沈浮於鬆軟時光之中的自己,一不小心,是不是就會這樣漂流?好像總是在背後有些壓力時,才足以開啟那神奇的發條,打開自己的無限潛力,做到那些曾經覺得做不到的事物。

「我其實很羨慕那些極為自律的人,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外,平日晚上會經營自己的品牌,假日還會做其他接案工作,這些都沒有人要求他們,都是自己追求而來的。」其實呀,真的很不希望自己是因為來自他人給予的壓力才前進的,因此在許多自我對話的時候,也正在慢慢的釐清很多拖延背後的前因後果,包括正在打著字的我,也還在了解自己的漫漫旅程中。

所以說,這些糾結交織的情緒與內心的聲音,願我們都能將他們溫柔梳理,希望幾個月後前來撰寫文章的我,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答案和進展。


祝好,祝你們也都好 :)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It's about me and persuing the dream life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內文許多譬喻,請勿誤會。 最近憂鬱症發作,我不想談發作的原因,因為一談是很長的篇幅,在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說一些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病識感,所以我知道我怎麼了,但是我脫離不了那個深淵,我只想休息...我的心已經好累好累,無奈我還是得上班工作賺錢,因為我還要還債、生活;在這有限的空間時間裡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並提供了克服寫作拖延症的方法和找到靈感的技巧。 (5/23寫的 下面有紀錄,前後真的修改了好久🥲 )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在昨天與夥伴談完確定好的錄音內容後,我兩眼失神了一下午,一種好深好濃的疲憊感襲來。 別誤會,討論本身不累,可我好像不知不覺間,讓要幹大事的興奮感掏空了精神。 喜傷心。 其實不只喜,所有過多無法排解的情緒都會滯留在身體,引起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反應。 我看著累積的工作,揉了揉頭,菩薩和天使都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內文許多譬喻,請勿誤會。 最近憂鬱症發作,我不想談發作的原因,因為一談是很長的篇幅,在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說一些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病識感,所以我知道我怎麼了,但是我脫離不了那個深淵,我只想休息...我的心已經好累好累,無奈我還是得上班工作賺錢,因為我還要還債、生活;在這有限的空間時間裡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並提供了克服寫作拖延症的方法和找到靈感的技巧。 (5/23寫的 下面有紀錄,前後真的修改了好久🥲 )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在昨天與夥伴談完確定好的錄音內容後,我兩眼失神了一下午,一種好深好濃的疲憊感襲來。 別誤會,討論本身不累,可我好像不知不覺間,讓要幹大事的興奮感掏空了精神。 喜傷心。 其實不只喜,所有過多無法排解的情緒都會滯留在身體,引起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反應。 我看著累積的工作,揉了揉頭,菩薩和天使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