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位足跡變成數位遺跡

更新於 2024/07/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臉書也將「生不如死」

大家或許知道,台灣目前已經是『生不如死』——每年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人口呈現淨減少。

前兩天在《經濟學人》上聽到一篇有趣的文章:What happens to your data when you die?,介紹瑞典政治科學家 Carl Ohman 的新書,才知道臉書也會有『生不如死』的一天:專家預計 40 年之內,臉書上會有超過一半的帳號,主人已經離世。

過世之後,留在網路世界的足跡,屬於誰呢?

卡夫卡手稿:燒,還是不燒?

文章開頭舉捷克作家卡夫卡為例,一百年前他去世時,交代作家好友 Max Brod 把未發表的手稿燒毀;幸好 Brod 背叛了卡夫卡,為他編輯出版遺作,今天我們才能欣賞他的傳世經典。

但這引發一個問題:卡夫卡的作品,是卡夫卡應該帶走的財產,還是該留下給讀者共享的呢?手稿所有權也是一個問題,直到 2016 年才在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被留在以色列國家圖書館了)。

AI 復活術

在數位時代,人們有意無意留下的足跡,產出的驚人資訊量,前所未有。作者 Ohman 說,我們會不斷發現,自己與卡夫卡的朋友 Brod 面對相同的矛盾。

隨著 AI 的發展,已經有人重建過世親人的影音模型,讓他們真的『音容宛在』。更有新創公司專門要做這門生意,只要你願意,未來可以買回阿媽聲音的聊天機器人,來講故事給小孩聽。

有些人可能連想到死後親人取用自己的『遺跡』,都覺得不舒服了;如果是其他人拿去用呢?前一陣子有人以過世歌手的聲音影像,製作成 MV 發表,被抨擊消費死者。

數位內容的價值

其實不用等到死後,多年沒看到的內容,再看都能給人驚喜(驚嚇)。

之前建了一個新 blog 交代作業,同一個帳號底下有我 20 年前開始、但荒廢十多年的 blog。瀏覽以前寫的東西,有的文情並茂,引據完備;有的就是簡短廢文兩行,連作者本人我都覺得點開標題是浪費生命。

​那麼,這些內容留在網路上,到底有沒有價值呢?

我們的『數位遺產』對未來研究者來說,會是寶貴的人類學資料。但在它們產生考古價值之前,先要考慮隱私和品質的問題。

在巨量資料當中,除了剛才說的廢文,也有不經意留下的瀏覽記錄、銀行往來資料等等,還有詐騙廣告和認知作戰的假新聞。

到底哪些該刪、哪些該留?還是全部留下,讓算力強大的 AI 幫忙分析現今人類的精神面貌?


raw-image

265年老家書的新啟示

想到上學期在社大帶學生讀了一篇文章 265-year-old love letters opened for first time:法國戰艦 Galatée 號船員的家書,在七年戰爭期間因船艦被英軍俘虜未能送達,這些塵封 265 年的 100 多封家書,去年(2023 年)首次被打開。

當時平常的家書,訴說思念、擔憂、家中女性張羅大小事務,還有很多拼寫錯誤,此時成為戰爭時期法國民情的珍貴一手資料,包含透過書信表達情感、女性識字率和社會角色等訊息,讓我們更了解 18 世紀的生活和社會階層。

這些家書要是真讓士兵們收到了,當然能安慰他們的心情,不過書信本身或許就四散丟失,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受到重視,字字句句琢磨個仔細。一大批信件未傳達收件人,也沒被丟棄銷毀,能重見天日,真是幸運的巧合。

新挑戰需要新解方

如今的數位時代,我們不再需要歷史的偶然或巧合,每一個瞬間都有機會永久保存下來。

除了考量自己和親人的數位足跡如何處理,作者 Ohman 提醒人們,這些數位遺產屬於全人類共有,呼籲共同督促網路社群平台,積極討論並制定相關規範,直面這個新世代的新議題。

在保存數位遺產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是否有可能取得平衡?你怎麼看呢?

媽媽,妳好嗎? 我是林寶媽咪,家裡還有林寶爸和林寶、林二寶兩個男寶。 我愛看書、旅行、探索新知,並將這些愛好融入生活中。作為一名英文老師,也對家庭英語啟蒙頗有心得。面對許多疑問,我經常閱讀尋找答案並記錄心得。 在這裡,我將分享關於教育、英文學習、讀書筆記、生活實用好物的心得,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的喜悅與挑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可以看到放大1000倍的微距世界,不須透過手機或平板,可以直接拍照及錄影,顯微相機就是孩子的觀察紀錄本,即時記錄孩子的所見所聞。 除此之外, 還可以加購觀察貼紙,也可用來製作標本或書籤。限時開團中!
孩子可以看到放大1000倍的微距世界,不須透過手機或平板,可以直接拍照及錄影,顯微相機就是孩子的觀察紀錄本,即時記錄孩子的所見所聞。 除此之外, 還可以加購觀察貼紙,也可用來製作標本或書籤。限時開團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隱私問題變得更複雜和重要。本文討論了隱私問題的現狀、保護隱私的建議以及自我定位的考量。以數位足跡管理和隱私設定為重點,提供了技術措施、心理調適和平衡曝光與保護的建議。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個貼文,大意是說, 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正在「斷崖式銳減」。 連馬雲這樣的人物,2005年之前的相關資料也都沒了。 他說, 原因當然是跟政治審查有關, 但另一個理由是,很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都消失了。 或許這樣說:新形態的影音服務出現, 從前的文字資訊的服務,不敵競爭,
Thumbnail
  是真的有那切切實實的畫面:「到老,妳終究留了頭長髮,那灰白相間的髮絲,是我們年少至今的洪流」。   當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越來越蓬勃發展之時,和妳相戀,卻越是懷念,不曾參與必此的從前。從前從前,當我們都還將字寫的一筆一畫,又或者討厭寫字,幾行過去,只見毛毛蟲好多條,有頭有尾,有看沒有懂。對,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最近的ChatGPT-4o讓人感受到人工智能從當初的回答問題,漸漸地變成活生生的人,可以懂得讀懂人的情緒變化和即時回應這些變化.這好像是一件讓人感到新鮮的事,但同時也讓人不禁想起: '那人類還剩下什麼?' 事實上,在筆者稍後的人類圖體驗的迷你課程談到,這一切很可能是人類圖所談到...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隱私問題變得更複雜和重要。本文討論了隱私問題的現狀、保護隱私的建議以及自我定位的考量。以數位足跡管理和隱私設定為重點,提供了技術措施、心理調適和平衡曝光與保護的建議。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個貼文,大意是說, 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正在「斷崖式銳減」。 連馬雲這樣的人物,2005年之前的相關資料也都沒了。 他說, 原因當然是跟政治審查有關, 但另一個理由是,很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都消失了。 或許這樣說:新形態的影音服務出現, 從前的文字資訊的服務,不敵競爭,
Thumbnail
  是真的有那切切實實的畫面:「到老,妳終究留了頭長髮,那灰白相間的髮絲,是我們年少至今的洪流」。   當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越來越蓬勃發展之時,和妳相戀,卻越是懷念,不曾參與必此的從前。從前從前,當我們都還將字寫的一筆一畫,又或者討厭寫字,幾行過去,只見毛毛蟲好多條,有頭有尾,有看沒有懂。對,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最近的ChatGPT-4o讓人感受到人工智能從當初的回答問題,漸漸地變成活生生的人,可以懂得讀懂人的情緒變化和即時回應這些變化.這好像是一件讓人感到新鮮的事,但同時也讓人不禁想起: '那人類還剩下什麼?' 事實上,在筆者稍後的人類圖體驗的迷你課程談到,這一切很可能是人類圖所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