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到了,愛聽鬼故事的人有福了。
我向來喜歡怪力亂神的故事,大多數的孩子也喜歡,所以在帶孩子認識文言文時,經常選擇筆記小說中關於鬼怪的記載。
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上預告下週要帶大家閱讀《子不語》當中的〈石門屍怪〉,並說明大家這是一則講述中國古代殭屍的記載,大部分的學生都興致勃勃,期待下次上課。沒想到隔週上課前,行政老師卻告訴我,有一位男同學請假,原來是他生性膽小,不敢聽鬼故事,怕作惡夢。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不是每個人對鬼怪的接受度都那麼高,所以在選擇教材方面要更加謹慎。因此,為了兼顧多數學生的喜好以及少數學生的感受,我重新調整鬼怪方面的教材,找了一些讀了之後不會感到可怕,反而會覺得可笑可悲或可歌可泣的靈異故事。
究竟是哪些鬼怪符合這個條件呢?
以下將這幾則故事語譯為白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文章後面的原文。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其實很多撞鬼事件當中,不一定真的有鬼,而是當事人心裡有鬼。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記載了一則〈石普見奴為祟〉的有趣故事:
石普是北宋的一名將軍,他的個性殘酷,以殺人為娛樂,從不曾感到一點悔意。
有一次,石普喝醉酒,意識不清,命令部下將一名僕人五花大綁,並且丟入汴河裡殺害,但部下出於同情,私下將僕人放了。石普酒醒之後感到後悔,部下卻因為畏懼石普的凶殘,不敢把僕人沒死的事告訴他。
過了一段時間,石普生病了,恍惚間見到僕人的鬼魂不時在他身邊出沒,他認為自己死定了!
於是,部下連忙叫僕人出來給石普看,證明他根本沒死,這些靈異現象才不再出現,石普也痊癒了。
石普酒醒後對於酒後殺害無辜僕人的行為,終於感到後悔了。這時,部下既不敢講,石普礙於面子也不好意思詢問,於是內心便種下了自責與恐懼的種子,慢慢滋生。
置換成現代鬼片的場景,石普也許在洗臉時猛一抬頭,見到鏡中自己倒影的背後,七孔流血的僕人正盯著他;或是睡夢中突然被人掐住脖子,睜開眼竟見到僕人腐敗的臉孔緊貼著他……總之,石普認定是僕人的冤魂來索命,自己即將被祂帶走。
說起來奇怪,僕人本來就沒死,哪來的冤魂索命?這其實常見的「確認偏誤」(Comfirmation bias)的心理現象。簡單來說,人們會不自覺地尋找能夠支持自己成見的資訊或記憶,更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成見,而選擇性忽略不支持成見的資訊或記憶。
換句話說,石普認定僕人死了,深信他一定會回來報仇,形成根深柢固的成見。此時,任何的風吹草動,哪怕只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都被他的大腦解讀成冤魂索命,更強化成見,導致病情加重。非得活生生的僕人站在他面前,才能破除心中的暗鬼。
每逢鬼月,只要有人生病或發生意外,比較迷信的長輩總是先入為主認定是這個人觸犯鬼月的禁忌而遇劫,卻忽略了其他月份同樣會發生類似的事,這也是「確認偏誤」的作用,根本沒有鬼怪作祟。
看完這則故事,有沒有讓你沒那麼怕鬼了呢?
從古至今,有不少神棍,利用民眾迷信、恐懼的心理,假藉鬼神名義來騙財騙色。方孝孺的《遜志齋集》中有一則〈越巫〉,記載一個神棍騙人卻反被騙的滑稽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名越巫,他宣稱自己擅長驅鬼。一旦有人生病,家人以為他被鬼附身,便會請越巫來開壇作法。他在場上一邊吹號角、搖銅鈴,一邊跳舞呼號,作法為病患消災解厄。如果病患僥倖痊癒,越巫便大吃大喝一頓,並且索討報酬才會離去;如果病患仍然死了,越巫就找別的藉口搪塞過去。他從不承認自己的法術是假的,還到處向人誇口:「我擅長對付鬼,鬼都不敢跟我作對。」
然而,村裡有幾個喜歡惡作劇的少年,看不慣越巫靠這種荒誕的伎倆騙錢,想好好整他一下。他們趁越巫晚上回家的時候,五、六個人沿著路埋伏在樹上,每人相差約一里。等到越巫經過時,突然扔下沙石攻擊他。
遭受攻擊的越巫以為自己真的撞鬼了,立刻吹奏驅鬼的號角,同時狂奔起來。這時越巫害怕極了,神智逐漸不清楚,腳步凌亂。勉強走了幾步,稍微定下心來,樹上又飛來沙石,他急忙又吹奏起來,卻吹得很混亂,也越跑越快。再往前走,情況還是一樣,持續遭沙石攻擊。
終於,越巫的手不停發抖,嚇到吹不出氣,號角掉在地上;他搖起銅鈴,也因為手軟,銅鈴掉在地上,只能大聲呼救逃竄。跑著跑著,他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及樹葉、山谷傳來的聲響,他都以為是鬼哭號的聲音,而發出更加慘烈的呼救聲。
越巫總算在夜半逃回家,哭喊著敲門,妻子問他發生什麼事,他已經抖到舌頭僵硬不能言語,指著床上說:「扶我到床上躺好,我撞鬼了,活不過今天了!」妻子才剛扶越巫上床,他便嚇破膽死去,皮膚呈現藍色。
越巫到死都不知道他撞見的其實不是鬼。
真正嚇死越巫的,不是鬼,是人。除此之外呢?我們從他被自己的腳步聲和各種自然聲響嚇到的情形來看,他跟石普一樣,也是中了「確認偏誤」的陷阱,因為他已認定自己撞鬼,當然把各種現象都解釋為鬼魂作祟,自己嚇自己。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醫療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被恐懼與無知支配的人們,可能會尋求靈媒的協助。不過,直到今天,藉助鬼神之名招搖撞騙的神棍仍大有人在,不知道有多少靈異傳說是他們為了取信於人而「製造」出來的?
前兩則故事中,本來就沒有鬼,都是人類幻想出來的。可是,接下來的故事,就真的出現鬼了--等等,別急著走人,鬼不一定都是可怕的,也有善良的好鬼呢。
傳說中,被老虎吃掉的人會化身為「倀鬼」被老虎控制,誘拐更多人來供老虎食用,這也是成語「為虎作倀」的由來,比喻幫助壞人做壞事。但也不是每一個命喪虎口的冤魂都願意幫老虎危害百姓,《廣異記》中的〈宣州兒〉便記載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孩子,協助大人捕獲猛虎的故事:
天寶末年,宣州有一個小孩子,他們家靠近山區。每到夜晚,他常常夢到一個倀鬼引導老虎來追逐自己,這個夢已作了十幾次。
於是,孩子告訴父母:「倀鬼指引老虎來追我,代表我快要被老虎吃了。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會化為倀鬼,變成老虎的奴隸。我死了,一定會成為倀鬼。如果老虎命令我幫牠帶路,我會把牠引來村中,你們要按照我的指示設置陷阱,就可以捉到老虎了。」過沒幾天,這個孩子果然被老虎吃了。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托夢給父親,告訴他:「我已經成為倀鬼了,明天會指引老虎前來,你們趕快在村莊西側設置一個陷阱。」隔天,父親便按照孩子的指示,設了一個陷阱。陷阱完工的當天,果然抓到一隻老虎。
一般的倀鬼對老虎畏懼萬分,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幫牠帶路,協助他害人。但這個孩子雖然死於虎口,竟不怕老虎,臥底在老虎身邊當「內鬼」,策劃捕虎。他的犧牲和膽識最終為居民除掉了大患,造福人群--我們明知他是鬼,卻不覺得害怕,應該還會打從心裡敬佩。
有好鬼,當然有害人的惡鬼,但惡鬼要是遇到不怕他的人也沒輒。《子不語》中〈蔡書生〉記載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書生趕走吊死鬼的故事:
在杭州北關門外有一棟屋子,時常有鬼魂出沒,沒有人敢住這裡,因此大門鎖得緊緊的。
有一個姓蔡的書生不信邪,打算買下這棟屋子,大家都警告他不要這麼做,書生卻聽不進去。他買下屋子後,家人不肯進去。當天晚上,蔡書生只好自己一個人打開大門,走進屋內,並且點亮燭火坐著。
到了半夜,果然有一名女子輕飄飄地來到書生面前,她的脖子上纏著一條紅色的絲巾。女子先向蔡書生跪拜,接著在梁上繫上一根繩子,伸出脖子套進繩圈裡,呈現吊死的狀態。書生見了,並不覺得害怕。
然後,女子又掛了一條繩子,招手示意書生和她一樣,把脖子伸進去。沒想到,書生竟然把一隻腳伸了進去。
「你錯了,是脖子伸進去,不是腳。」女子指正書生。
「不,錯的是妳,妳就是誤把脖子放進去才變成吊死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並沒有錯。」
女子一聽,放聲大哭,再次對書生跪拜後便消失了。
可見,假如真的有鬼的話,祂們也是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來操控受害者,也許很多人在極度害怕之下,便乖乖照著女鬼的指示把自己吊死,成為抓交替的對象。
但如果是不怕鬼,甚至敢「整鬼」的人呢?這時候就輪到鬼要怕了,既然沒招,還不趕快逃之夭夭?說穿了,鬼跟人沒什麼不同--惡霸見到弱小的人,自然不會放過欺負他的機會;相反的,要是遇上塊頭、氣勢勝過自己的人,那就變縮頭烏龜了。
好了,認識了這四隻鬼,你應該不會感到害怕吧。這次嚴選出來的四則鬼故事,除了不怎麼可怕之外,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
行得正、坐得直,自然不會疑心生暗鬼,不僅會得到人們的尊重,說不定連阿飄都對你敬畏有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