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計畫對青少年學習的槓桿效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期努力遵循體制內學習,向來不喜歡正面挑戰教育體制,而是在體制下彈性調整自己心態,同時也調整家中青少年的心態和因應之道。

娘家和婆家原生家庭都只是做小生意,外子和我也只是公私部門的職員,不是商人有機會賺取高額利潤。家庭資源有限之下,幸有開放的思維以及努力找外部資源的態度,從而告訴小孩們也應該要這樣看待未來的學習之路。

政府部門為了達到社會重分配的目的,提供不同的族群或客群申請或參與五花八門的計畫。依族群劃分,有原住民、新住民、客家族群等,或者依照年齡區分,有兒童、青少年、壯年、中老年等。有些冷門的計畫怕沒人報名參與,或者怕新聞發佈公告出去,僧多粥少,引來民意代表的關說,公務員最怕的回應報告寫不完,一個頭二個大,乾脆暗自洽商特定的組織,找人來參加,充足KPI的數據了事。

於是,你會發現,你繳出去的稅款,不是公平公正分配給人民。

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公平對待」這種事,只給上輩子每天燒好香的人。

有些單位研擬出來的計畫,看起來很冷門,一點也不有趣,而且自己要砸下去的花費不少。但真的實際參與之後,能獲取的槓桿效益很強。

1996年,我二十幾歲就讀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現已改系名),系主任與南澳大學的老師合作,開辦「交換學生」的計畫。在當時的環境,「交換學生」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計畫的條件是一學期、不用另外繳交澳洲學校的學費,但吃住交通都要自費,還得先上一個月的語言學校,算一算大概要花二十萬。有機會到澳洲見見世面,覺得很新奇,於是跟爸媽要了錢,就在澳洲阿得雷德邊玩邊學四個月。

這四個月,對我未來二十年的職業生涯,給足許多養份。

同時,我也觀察到韓國當時還只是跟臺灣一樣並列亞洲四小龍的年代,而到澳洲的韓國大學生,都是休學去的。那時候,還沒聽過gap year這個詞,也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好是壞。現在回頭想想,韓國的經濟起飛,除了靠政府強大的經濟支持之外,韓國年輕人早在二十幾年前就流行休學一年,到海外學習與衝撞文化,是充實人生經歷養成過程。

臺北市政府也有一項「交換學生」計畫是提供高中職學生到美國和加拿大就讀當地高中一年。計畫的報名條件要繳交很多資料,還要經過學校初選、教育局複選,層層關卡都通過之後,到說明會上的官員表示當地學費、吃住交通等加起來就要至少五十萬,一般小康家庭就舉白旗投降。

女兒參與這項計畫之後,除了擴增國際視野之外,對她往後五年的大學生涯及工讀機會,也產生莫大的助益。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小決定,竟會影響人生的路途風景。

資源分配不均的例子,多如牛毛。有時候,真的是靠運氣而得。

日前手機裡的Line出現一則陌生人的訊息:「你好,我們想報名113年新北文化大使」。我以為是詐騙,原本不想理會,過了幾分鐘又想說如果是真心想參與計畫的人,不理會他的話,似乎又讓一位青少年錯失機會。

電話溝通之後,才知道這位媽媽是從美國的親戚得知「新北文化大使」計畫。她在網路上搜尋很久,一直都沒有找到,無意間看到往年的計畫簡章有我的Line ID,就試著聯絡看看。

我向她表明,這個計畫目前已經轉型,不會大肆宣揚招募學生,是以完成培訓的學員為基礎,進行文化推廣活動。而且,活動的訊息只會運用現有的「新北文化大使」Instagram發布,所以她能找到過往的簡章,並且主動聯絡,也算是有緣,隨即將報名連結提供給她。

參與以上諸如此類的社會教育計畫,「放生」、「放手」、「放下」是對於青少年學習應該要準備好的三個心態。

「放生」是指讓青少年自己選擇要學什麼,也就是「自我探索」。「放手」是指青少年選好學習領域,就應該要放手讓他們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放下」是指在一段時間之內,在某一個學習領域看不到什麼成果,也要學會放下「成效」導向的框架。

如果你三個心態俱足,歡迎來參加「國際青年文化交流計畫」,享受政府的免費資源所創造的槓桿效益!

avatar-img
15會員
98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學英文的時間應視年齡與發展階段調整,從小培養孩子每天接觸英文的習慣,學習階段則視專注力而定,青少年需要應將精力分配在英文學習以保持語言能力水準。
在臺灣,英語學習的方式通常是一刀切、統一化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呵護。這篇文章將學習英文的過程比作製作漢堡。作者認為學習英文應該像哺育寶寶一樣,從嬰兒期開始培養語感、磨練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呈現出美味的“漢堡”。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學英文的時間應視年齡與發展階段調整,從小培養孩子每天接觸英文的習慣,學習階段則視專注力而定,青少年需要應將精力分配在英文學習以保持語言能力水準。
在臺灣,英語學習的方式通常是一刀切、統一化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呵護。這篇文章將學習英文的過程比作製作漢堡。作者認為學習英文應該像哺育寶寶一樣,從嬰兒期開始培養語感、磨練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呈現出美味的“漢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Thumbnail
筆者以自身經驗比較20年前後校園職涯探索相關資源的差異,最後文末說明筆者自己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確實讓孩子更早的認識、接觸、思考未來工作,替未來職涯奠基。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Thumbnail
筆者以自身經驗比較20年前後校園職涯探索相關資源的差異,最後文末說明筆者自己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確實讓孩子更早的認識、接觸、思考未來工作,替未來職涯奠基。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