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真情流露,向班主任獻上深深的擁抱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們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作,為全級六年級學生舉辦一個名為【仲夏夜之「夢」】的四天生涯教育活動,創意改編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以畢業季節「仲夏」,聯乘「夢」,重新了解「夢」的定義與意義。這個活動目的是讓畢業在即的孩子,在升中前透過多元的體驗活動,深度探討活著的意義,並為自己想過的人生而全力以赴,不枉人生此行的珍貴之旅——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釋懷。
===
一、怎樣以新穎有趣的方式跟孩子探索人生意義?
「你在生命中有沒有找到喜悅?」
電影《玩轉身前事》

吳滿堂副校長 (左一)、蔡碧蕊校長 (左二)、生命教育機構林秋霞老師 (左三) 與生命教育統籌王玉梅老師 (左四),多年來見證生命教育對學生、家長及老師帶來正面的生命成長
心理學家艾力遜 (Erik Erikson) 把人生分為八個階段,稱為「人生八階」:
- 嬰兒期 (0-1歲)--幼兒期 (2-3歲)--學前期 (4-5歲)--童年期 (6-12歲)--青年期 (13-18歲)--成年期 (19-25歲)--中年期 (26-65歲)--老年期 (65歲後)
在這八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我們也有不同的追求,簡稱「人生八力」:
- 10歲看智力--20歲看學歷--30歲看能力--40歲看經歷--50歲看財力--60歲看體力 --70歲看病歷--80歲看黃曆
現在的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而這個階段的你,正在追求甚麼?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
致力在學界以新穎方式推動各類價值觀教育,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以旅程車票比喻人生:
「人生是『期間限定』,只限本次旅程使用的一張單程票。若把人的一生化為具體數字,以香港人均壽命83歲計算 (政府統計處,2024),乘以一年的365天,人生大約只有三萬天。
甚麼是人生?甚麼是遺憾?活著是為了甚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們在六年級學生轉換階段之際,透過多元體驗,讓孩子自主想像、建構及實踐自己想過的人生,並以此作為活著的內在動力,來面對各階段中不同的挑戰和困難。」
「人生意義」是如此遼闊的課題,該從哪裡出發跟小學生探索?——【仲夏夜之「夢」】。
林秋霞老師表示:
「我們把『仲夏』與『夢』連繫在一起,在『仲夏』這個畢業季節,以『夢』作為切入點,跟學生進入不同的『夢境』,層層遞進探索人生與夢的關係,亦讓孩子重新反思『夢』的定義與意義:『夢』不一定等於夢想;而夢想亦未必需要是主流社會的想望、別人的期望。」
林老師補充說這個活動最想帶出的信息是「人生,如夢初醒」:
「這是指人生如同從夢中醒來一樣。人生中有四個議題是避不了也逃不掉的,分別是人生短暫、人生遺憾、人生渴望、人生意義。它們緊密相關,彼此互為因果。這四個議題的共通點是『時間』,因此我們以『TIME』作為四天活動的焦點,讓孩子按自己的領悟及步伐來『如夢初醒』。」
- Today (今天):人生如夢
- Idea (想法):日有所思
- Meaning (意義):夜有所夢
- Enjoyment (享受):如夢初醒
===
二、為甚麼要跟六年級學生探索人生意義?
「首先你要快樂,其次都是其次。」(林小仙)

孩子們享受四天的體驗歷程,主動及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
上學後,師長問我長大後的志願夢想是甚麼。
我寫下「快樂」。
他們說:「你沒搞清楚題目。」
我告訴他們:「你們沒搞清楚人生。」
——著名英國歌手約翰‧藍儂
後疫年間、AI興起、社經不景的時代,學童如何看「未來」?對他們來說,人生的意義是甚麼?「讀好書,找好工,以後很輕鬆」是否仍適用於今時今日的世界?自2020年起,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一直根據世界趨勢、社會變遷、學生需要去推動各類的生命教育活動。【仲夏夜之「夢」】的推行背景與孩子的「心」密不可分。

小六學生發揮創意,自製「老師,選我!」的大紙,希望吸引生命教育導師邀請自己組作答
蔡碧蕊校長認為,亞洲地區的年輕人都不快樂,因此教育的當務之急是跟孩子探索「人生意義」,讓他們從小重新反思活著的價值,培育他們成為熱愛生命,對未來懷抱希望:
「人生意義是平日很少跟學生談論的課題,在六年級同學畢業前,很希望讓他們帶著更廣闊的視野邁向新階段,因此在這個仲夏,我們跟孩子一起進入夢境,結伴在未來『築夢』。」
通過不同的體驗活動,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心理肌肉、復原力等看不見的內在,以應對未知世界的各種挑戰。小朋友及老師的成長讓蔡校長相當深刻及感動:
「學生由一開始好奇探索這個課題,到逐漸建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再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聲及想法。他們在過程中越來越投入,看人生這個課題也越來越深入及透徹,充滿智慧。我們的老師們亦很期待這四天,除了陪伴孩子外,亦希望自己從中反思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意義。」
===
三、人生意義與生涯教育有甚麼關係?
「不要等到生命快結束了,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地活過。」電影《終極假期》

還未找到想走的路,那就先走好現在的路
如果這一刻將與永遠世界道別,你最後悔的是甚麼?
從臨終時最後悔的五件事說起。
一位一生都在照顧臨終病人的護理師維爾 (Bonnie Ware) 說,人們在臨終時最後悔的五件事如下:
-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 我希望當初我能不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 我希望當初我能好好表達我的感受。
-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繫。
-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點。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過往曾舉辦以生涯教育作焦點的「未來週」,以五天的體驗週,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未來的定位,從而帶出「不論未來變成如何,也要成為最喜歡的自己」的生命信息。
今年,學校在優化「未來週」的基礎上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在通往「未來」前,先好好地「活在當下」。畢業活動【仲夏夜之「夢」】強調用心體驗活著的每一個瞬間,正正就是「活在當下」的體現。「活在當下」是一種意識狀態,強調專注於當前的時刻和經歷,不糾結於過去或擔憂未來。

校長、副校長及六年級班主任們以特色造型粉墨登場,跟學生經歷不同的體驗活動
對畢業在即的六年級學生而言,吳副校長覺得要讓孩子在當下相信自己最為重要:「學校的核心發展方向是發掘亮點,追求卓越。我們很重視小朋友的生涯教育,聚焦找尋他們的亮點來培育自信心,以應對未來各式各樣的困難及挑戰。」
吳副校長續說:
「以往我們教導孩子寫下人生目標,似乎也離不開成績。這次活動我們嘗試從較寬廣的角度跟孩子探索人生目標,其實原來能夠享受每一個當下,探索自己喜歡的事,已經很了不起。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欣賞自己重要,過程也重要,尊重不同階段自己的選擇亦很重要。」
===
四、這個活動如何結連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一個是你出生那天,另一個則是你明白自己為甚麼出生的那天。」
(馬克‧吐溫)

蔡碧蕊校長 (右二) 主持活動最後一天的祝酒儀式,向畢業生們獻上祝福。
負責統籌學校生命教育工作的王玉梅老師指出【仲夏夜之「夢」】這個活動,除了橫跨生命教育、生涯教育、畢業活動的三大範疇外,更是「學科裡的生命教育」實踐:
「【仲夏夜之『夢』】的主題是人生,人生有不同的時段,包括過去、現在及未來。在這個六年級畢業活動前,我們在中文科進行了兩星期的『中文科裡的生命教育』,焦點在於『過去』,讓學生回顧過去六年小學生涯的日子,讓他們從中學習珍惜及感恩。畢業在即,很希望能帶給六年級同學支持及對未來的願景,因為即將要面對的新階段,可能充滿困難及挑戰,但帶著母校對他們的愛,期盼能為他們帶來一點點勇氣繼續前進。」
王老師表示,
「這屆小六學生的能力不俗,所以很想在他們畢業前,給他們一些高難度的挑戰。老師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我們不一定成功,但我們相信要放手給孩子嘗試,才能讓他們有更大的成長。學生在活動期間,有很多機會創作自己的作品,他們很用心製作,而且不捨得交給老師,這反映他們內心有很多想法,而且也很享受這幾天的活動,才會有如此投入的表現。」
活動中有哪些深刻難忘的畫面讓王老師念念不忘?
「記得生命教育團隊分享說,這間學校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中轉站,這個中轉站有很多補給,讓孩子在人生展翅高飛前,獲得了很多生命的養分。我們在最後一天,師生一起『乾杯』時,小朋友很興奮,因為這個經歷對他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看到他們享受的眼神及笑容,相信對他們來說一定是畢生難忘的。」

【仲夏夜之「夢」】最後一天,師長以祝酒儀式,祝福應屆畢業生
她補充說:
「不論是這個活動,還是以往舉辦過所有的生命教育活動也很珍貴,因為這提醒所有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小朋友有無限的可能性,就讓我們用愛灌溉他們的生命,啟發他們人生的方向,陪伴他們找到自己的路。」
===
五、活動過後孩子對人生意義有甚麼領受?
「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模樣,好好地活著。」

六年級學生踴躍參與四天的生涯體驗活動
歸納六年級學生對「人生意義」的看法如下:
- 不會重來的時間
- 獨一無二的一次
- 生活中的各種小美好
- 是體驗也是考驗的經過
-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整
- 快樂地享受每一個小日子
- 做自己想做的事
- 做有趣及有意義的事
- 充實及自己喜歡的生活
- 不用按部就班的
- 欣賞自己地活著
- 不同面向地活著
- 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 自設的人生方程式
- 看到光的地方

生命教育機構導師以多元媒介刺激及鼓勵學生思考
對孩子而言,人生的意義與「活成你想要的樣子」息息相關:
- 李霏霏同學:你的人生終由你自己控制,沒有甚麽事是不可能的。每個人的人生都多姿多彩,不一定要拿無數獎項的人生才叫精彩。只要你會成了你想要的樣子就可以了,沒有你也很棒了,因為你至少努力過!加油!
- 林子坤同學:人生不是失敗,人生不是憂傷,人生不是沮喪,人生不是放棄。人生是享受,是欣賞,是努力,是幸福。人生可以享受愛,儲存愛,活出愛。雖然期間會遇到挫折、不如意,但我們要去享受,抱持積極的心態。
- 仲恩溢同學:「人生」就是你從出生,到現在,再去未來,你所經歷的所有事。可能是快樂,也有可能是悲傷,但不代表你的「人生」就這樣結束。每一天都要有活下去的希望,因為未來正在等你。
- 鍾嘉滢同學:人生是人的唯一一次「機會」。我們要珍惜和享受世上的每一個人和事,甚至是時間。人生只有一次,我們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活動期間有多元的個人及小組任務,學生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所思所感
更有學生運用了貼切有趣的比喻,來表達自己對人生意義的看法:
- 郝梓翔同學:人生就像一場遊戲,能短不能長。
- 劉培思同學:人生是一場喜劇,有悲劇亦有喜劇。
- 陳司浩同學:人生就像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
- 戴姸同學:人生是一道道選擇題,是萬千種情。
- 羅宇城同學:人生是一條凹凸不平的路,是要向目的地前進的。
- 李晋曦同學:人生是一艘木船,我彷彿坐在木船裡經歷風風雨雨和學習解難,過程中有笑有淚,直到人生盡頭。
- 王恩予同學:人生可能是一場夢,這夢可以是好是壞的,但一定要好好活著。人生是一場命運,但命運不是必然的,它的主導權在你手中,你可以用努力改變它。
- 盧婧喬同學:我是一名戰士,要去尋找寶藏,卻忘了在路途中,我已找到屬於我的那份寶藏。我的四塊拼圖,名叫甜酸苦辣,把它們拼在一起,就是我的人生。
===
結語:
——「有時限的人生,活出不受限的人生。」
「有的人25歲就死了,但到75歲才埋葬。」
(傑明‧富蘭克林)
無論我們可以活多少年,有多少年真正活過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從頭開始,望向藍藍的天;
別理誰人指點,盡情冒險;
任我沿途摔倒,漸領會人生悲歡失意。」《Say goodbye》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跟「無常」哪個先來。
人生只有一次,而不是一次又一次——請務必盡興而歸。
誠如6E何嘉仁同學所說:
「擁抱當下,笑看未來;追求所愛,接受無奈。」
找不到想走的路,那就先走好現在的路。
共勉。
—————————
i. #延伸閱讀
【生涯教育】小六畢業活動創意改編《仲夏夜之夢》,深度探索人生的意義|《點解生命研究所》
【由內到外地「成為自己」:創意小學「人生意義週」案例】|《Matters》
https://matters.town/a/2bqa8ecq89mh
【中文科裡的生命教育實踐:鳳凰木下的回憶】|《Matters》
【仲夏夜之「夢」——小六畢業活動教師心聲及回饋】|《Vocus》
https://vocus.cc/article/66780835fd8978000169e88e
【今生只有一次,而不是一次又一次——人生,如夢初醒】
《星島親子王》,第732期
—————————
ii. #教材分享
你想過一個怎樣的人生?
這是一個自古以來,一直被中外名人、影視作品探討的問題:
- 「我不要只是生存,我要活得有意義。」——電影《太空奇兵.威E》
- 「你不必變得跟誰一樣,你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就好了。」——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3》
-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美國發明家喬布斯
- 「去放膽,去勇敢,去盡你所能。」——美國發明家嘉貝麗.吉福茲
- 「別埋怨你過的生活,別過你會埋怨的生活。」——台灣作家艾爾文
參考前人對人生意義的看法,或許能給我們一點新的思維激盪及啟發,以更無憾地渡過珍貴的一生。因此,我們整理了【名人怎樣過好自己的一生】,當中包括中外古今的名人對人生意義的金句摘錄、提問及看法整理,親子、師長可透過共讀共享,了解彼此對人生意義的看法,讓我們以提問探索人生,用選擇啟動成長,讓理想滋養生命。
若有興趣索取,歡迎到這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Jb1BqFJ31yUvf4iF/?mibextid=WC7FNe)
1) 讚好此帖子,然後 2) 留言:「我想要電子版」,直接inbox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