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濫「資金」追逐房子,房價能不漲嗎?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大禾邸家-氾濫「資金」追逐房子,房價能不漲嗎?

大禾邸家-氾濫「資金」追逐房子,房價能不漲嗎?


當今房市熱絡,不管是「成屋」與「預售屋」市場都可說是「資金」、「貸款寬鬆」及「供不應求」造成的,購屋者因為「現在不買就買不到、或以後買不起了」而恐慌急著出手,並且在通膨預期、物價節節上漲與股市漲至24,000點的背景下,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強烈,種種因素促成了搶房熱潮、房價上漲及許多「怪象」。

 

要在房市中競爭與人搶房,擁有「資金」是基本條件、底氣及本錢。在臺灣,房地產的實際需求並不是人口,而是「資金」,真實的狀況是,氾濫的「資金」,追逐不斷囤積的房子,只要「資金」比房子多,那房價就會不斷上漲。「需求」帶著「資金」及氾濫的「資金」創造「需求」,房價能不漲嗎?

 

🌾本篇章來聊聊分享說明到底有哪些「資金」進入房市?

 

在談「資金」之前,讓我們先來釐清「熱錢」的概念,並說明不可忽視的「錢」的特性。

 

🌾「熱錢」流入房市?

 

相信大家一定時常看到報章雜誌及新聞報導出現「熱錢大舉湧入助漲房市」、

「臺灣熱錢滿溢,房市一路高歌猛進」等標題。但是,「熱錢」到底是什麼?「熱錢」真的流入臺灣房市嗎?

 

「熱錢」(Hot Money)也稱流資或遊資(Refugee Capital),意指不正常的資本流動或是短期(通常在一年以內)資本移動的操作。這些快速流動的資金,會在市場中尋找短期投資與套利的機會,一旦投資者找到機會,「熱錢」就會蜂擁進入市場;當獲得了預期盈利或發現獲利機會消失,便會迅速流走。隨著國際資本市場整合密切,「熱錢」已成為一股高速移動的可怕力量。「熱錢」的特點是它的投資周期短,靈活性高,並且對市場變動敏感,容易受到政治、經濟和市場因素的影響。

 

近幾年,臺灣政府嚴厲打擊短期炒房,「短期投機」的炒作行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短線進出被課以重稅,使得臺灣房地產市場轉向長期持有或持有5年以上。「熱錢」的特點是投資周期短,通常更容易進入股票和外匯市場,因為這些市場可以更好地滿足其尋求快速回報和靈活性的需求。因此,「熱錢」進入臺灣房市進行短期套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未來再看到「熱錢大舉湧入助漲房市」等標題,笑笑即可。

 

🌾「錢」的特性

 

講到「資金」,不可忽視的是「錢」的特性,「錢」是最敏感的,「錢」總是流向「能產生高回報」及「需要足夠大的容量來承載」的領域。

 

具體而言,需要有個「穩定可靠」、「體量巨大」、「門檻不高」、「能普及大眾」的行業來容納。從「能產生高回報」及「需要足夠大的容量來承載」這兩個原則來看,除了「房地產行業」,其他行業目前都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房地產」因為「總價高」,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泳池,非常適合承載大量的「資金」,同時房地產又具備獨特的三大特性:「保值」、「增值」、「現金流」,再加上傳統觀念與制度漏洞導致買房需求相當強勁,於是在房地產的投報較高(漲幅或租金)、「資金」又大氾濫的時候,自然就成為吸引「資金」進駐的最佳標的。

 

🌾充裕又氾濫的「資金」來自哪裡?

 

到底有哪些「資金」進入房市?

 

🌾「臺灣有錢人好多」

 

臺灣高房價最合理的理由,正是臺灣「有錢人太多」。臺灣只有2300多萬人,全年貿易金額在世界各國排名第17名,而且大多數年度都保持著鉅額的貿易順差,2023年的貿易順差更突破1千億美元。

 

根據UBS瑞銀集團所發布的「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臺灣資產總值占了全球總財富約1.2%。(印度擁有超過14億人口,他們擁有的資產總值竟跟臺灣2300多萬人差不多。)

 

「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也指出臺灣「淨資產」在300萬至3,000萬元的「準富裕層」大約有960萬人,占全臺總人口數約41%;也就是說,十個臺灣人之中約有4個人符合富裕階級的定義。

 

中國信託日前也公布「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2023年總資產達到1億元以上的人共計約11萬人;在這11萬人中,有7千人的資產達到10億元以上。預計到了2027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將增加至13.7萬人,而10億元以上的富豪人士亦增加到8千人。顯示臺灣人財富快速成長,有錢人變得更有錢。

 

雖然臺灣的薪資不高,但中小企業卻特別多,許多人眼中並不起眼的小店、小攤商都悶聲發大財數十年。「我相信臺灣真有40%有錢人的!」、「臺灣真的是一個富到流油的島國」。

大禾邸家-「臺灣有錢人好多」

大禾邸家-「臺灣有錢人好多」

 

🌾「臺灣人熱愛儲蓄」,銀彈充足

 

由於缺乏安全感,臺灣人普遍愛存錢,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會把一部分錢存起來,以應付未來的不時之需。這導致長期存在「超額儲蓄」問題,使「超額儲蓄」金額屢屢創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預測,2024年「超額儲蓄率」上修至16.70% (全球僅臺灣和新加坡是超過二位數),「超額儲蓄」高達4.21兆元,繼連續四年站穩3兆元後,2024年將首度衝破4兆元,為歷史新高,顯示閒置資金相當多。

 

儲蓄包括「企業儲蓄」及「家庭儲蓄」,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和2022年企業儲蓄金額分別是3.20兆元、2.38兆元;家庭儲蓄金額分別是2.71兆元、3.11兆元,顯示「臺灣企業和家庭都很有錢」。

 

(「超額儲蓄」意即儲蓄與投資的差額,若以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024年預測數4.21兆為例,是國民儲蓄毛額10.45兆減掉國內投資毛額6.24兆。若儲蓄與投資約略相等,未消費的資金被政府與企業用來投資新廠房、新技術,充分運用。若儲蓄遠大於投資,可能是企業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家庭則對經濟前景看法保守因此保留較多現金。)

 

當人們有更多的儲蓄時,可能會尋求投資機會來獲取更高的回報。房地產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相對安全且有潛力增值的投資,因此更多的儲蓄可能會轉向購買房地產,推高房價。

大禾邸家-「臺灣人熱愛儲蓄」,銀彈充足

大禾邸家-「臺灣人熱愛儲蓄」,銀彈充足


🌾「隔代鈔能力」

 

「隔代鈔能力」是臺灣家庭在房地產市場中發揮作用的重要資金來源。高昂的房價讓年輕人即使工作多年,也難以靠自身力量存下足夠的自備款。因此,許多人購屋時,依賴上一代或親友的金援變得極為普遍。

 

儘管長輩們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孩子們應該靠自己的福氣生活,父母不必過於擔憂。然而,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父母仍會為子女的未來考慮,幫助他們買房或提供資金支持,以確保他們不會因為沒有房子而面臨生活困境。

 

臺灣人的高儲蓄率也助長了這一現象。由於家庭累積的資金充裕,這些資金往往被用來購買房地產,進一步支持了「隔代鈔能力」的運作。這種代際資金支持不僅是許多年輕人實現購屋夢想的關鍵,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臺灣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帶來的衍伸資金效應

 

2019年7月1日實施之「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包含原「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更新版本,以及全新的「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提供土地租金優惠、專案貸款等協助措施,目的是促進企業在臺灣的投資活動,增進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

 

截至2014年8月2日,1,518 家通過審核,總投資金額約新臺幣約 2 兆 3,312 億元,預估創造本國就業 153,015 人。

 

這三大方案雖然不是直接針對房地產市場,但企業投資活動增加會間接影響房地產市場。隨著企業回流和擴大投資,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需求增加,推動土地價格上升。此外,就業機會增加吸引更多人口流入,提升住房需求,可能推動房價和租金的上升。

 

企業擴張帶來的辦公空間和商業不動產需求增加,會推動相關區域商業不動產價格上升。政府為配合企業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會提升周邊地區的生活品質和便利性,進而推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發展。

 

🌾從「中國」回流的資金

 

2018年迄今的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投資環境惡化,從而促使臺商資金不斷匯回投資,無形中再度引發股市、房市出現不斷飆漲情勢。

 

(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迄今「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一場持續性貿易戰。係緣於美國總統川普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時,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並根據美國國內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及設定其他貿易壁壘,旨在迫使中國改變其「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國則對美國的指責予以否認,並反制以相應的關稅措施。)

 

2021年11月24日中國國臺辦發言人表示,遠東集團在大陸5省市的「違法、違規行為」,已被陸方課處人民幣約4.74億元罰款,並收回其中一家企業的閒置建設用地,中國國臺辦強調,「絕不允許臺企一邊在中國大陸賺錢,一邊在島內支持『臺獨』、破壞兩岸關係,幹『吃飯砸鍋』的事。」此一訊息除寒蟬效應逐漸發酵之外,對臺灣最大的影響應是臺商加速回流投資建廠。

 

最近,中國繼《反分裂國家法》之後,於2024年6月21日再發布《關於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凡此都促使臺商資金不斷回流!

 

🌾「貸款寬鬆」釋出的便宜資金

 

在臺灣,升息步調相對緩和,長期來說處於相對低利的融資環境,許多人因此「用別人的錢」購屋。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和「提高人們購房的能力」,政府往往會「放寬金融管制」或「給予補貼」,銀行也就「相應配合」提供「寬鬆的貸款條件」,包括「放寬貸款審核標準」、「高貸款成數」、「寬限期」、「低利率」和「長還款期限」等。

 

「高貸款成數」和「寬限期」使得購屋者更容易獲得貸款,而「低利率」和「長還款期限」則有助於減輕每月還款壓力,提高購屋的可負擔性,大量的「貸款」資金源源不絕地注入房市內,進而推升房價。房價的上升進一步刺激了更多人借款購房,形成了一個循環反復的現象。

 

(最近火熱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就是這種「貸款寬鬆」的典型例子。全名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此政策由政府推出,旨在幫助無自有住宅家庭的青年購置「自住」房屋。政策內容包括提高貸款額度、政府利息補貼、延長貸款年限以及延長寬限期。這些措施使得青年購房者能夠以更有利的條件獲得貸款,進一步支持了房地產市場的活躍。)

 

🌾「股市資金」陸續轉入房市

 

根據過往經驗,股市大好之後通常是房市接棒向上。證交所2024年初訂下集中市場市值2兆美元、新台幣60兆元目標,但臺股氣勢如虹提前達標,甚至近期市值曾衝破75兆元大關,若加計櫃買市場則超越80兆元,只要1%的市值轉入房市,就會掀起不小的波瀾。

 

從股市賺到的錢,如果沒要繼續「拗」,落袋為安的股民通常會轉買房地產,這是因為房地產相對保值,對於想要確保資本安全的投資者來說,購買房地產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這種資金轉移使得房市資金充沛,進一步推動房市的繁榮,吸引更多置產客的投入,帶來房市的活躍景象。

 

🌾市場正等待著新一波資金浪潮襲捲而來

 

為吸引臺商回流,財政部推出《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自2019年8月上路,透過專法回流資金需受「五年內不得投入不動產」限制,實際匯入3,351億元,扣除課稅與已運用於實質投資、金融投資及自由運用後,尚未運用到的資金尚餘約1,380億元,首批資金將於2024年8月16日解禁,龐大資金何去何從,市場高度關注。

 

當然,市場上不僅僅有上述所分享的資金來源,臺灣充斥著悶聲發大財的人,因此資金還可能來自其他多元化的來源。例如:本業賺錢、樂透博弈、投資獲利、遺產繼承、退休金和年金、企業盈餘、海外投資者...等。(歡迎大家也回饋分享喔!)

 

在上述充裕又氾濫的資金推動下,房價的高漲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種情況不僅僅是臺灣特有的現象,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都普遍存在。未來,隨著資金流動性持續增加,房價仍可能保持上升趨勢,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然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也需要引起重視。例如,「貸款緊縮」、政策調控、經濟波動、利率變動等因素都可能對房市產生影響。

 

(股市大幅修正+房屋「貸款緊縮」 →臺房市資金恐卡彈!!股市大盤從2024年7月11日的最高點 24,416 點,一個月不到下修到最低 19,662 點,8 月 5 日甚至出現台指期跌停的恐慌狀況,這波股市修正又急又快,投資人措手不急,可能手上資金多少出現虧損,以及有些槓桿客受傷相當慘重。近期,銀行房貸逐漸吃緊,整體放款環境已經不如先前寬鬆,近期頻傳購屋民眾申請房貸卻遭拒的狀況,據悉已有10多家銀行陸續祭限貸令,限制僅承作既有房貸戶的增貸或停止進件。)

106會員
46內容數
「大禾」以「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為使命, 分享房地產資訊、見解, 及多元的生活訊息、知識, 打造大禾(住好)、租禾(租好)、呷禾(吃好)等系列, 滿足每個人對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 更致力於「共好」的實踐, 讓來過「大禾」的每個人心安心定, 享受大好品質生活。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禾邸家 的其他內容
近來房市資金擴張與供不應求,貸款已成為購屋者的主要資金來源。擁有適當的槓桿能讓你提早買到理想房子,但需要謹慎評估未來風險及注意現金流。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災禍。
臺灣房市泡沫已存在多年,隨著房市持續熱絡及房價快速增長。近年來,許多人持有房產不再僅為了「安居」,而是透過「買賣價差」追求套利,進而透過資本的運作來「賺取更多資本」。房產的「交換價值」逐漸凌駕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居住」。各種數據表明臺灣房市已存在泡沫,但同時也需要未雨綢繆,因為「物極必反」。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近來房市資金擴張與供不應求,貸款已成為購屋者的主要資金來源。擁有適當的槓桿能讓你提早買到理想房子,但需要謹慎評估未來風險及注意現金流。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災禍。
臺灣房市泡沫已存在多年,隨著房市持續熱絡及房價快速增長。近年來,許多人持有房產不再僅為了「安居」,而是透過「買賣價差」追求套利,進而透過資本的運作來「賺取更多資本」。房產的「交換價值」逐漸凌駕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居住」。各種數據表明臺灣房市已存在泡沫,但同時也需要未雨綢繆,因為「物極必反」。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房市熱潮持續 近年來房地產新聞不斷出現「創新高」、「買氣旺」、「創最大漲幅」等等字眼,可見國內房地產景氣旺到不行。 內政部於 7/19 發布 2024 第一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 140.82,QoQ 3.40%, YoY 9.29%,全國建物買賣登記 81,013 戶,YoY
Thumbnail
經濟成長帶動房市:房價只要GDP超過2%,房價就會飛 先說好消息吧!根據房市專家何世昌的分析,只要台灣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房價就會跟著往上爬。2024年的經濟前景相當不錯,GDP預期成長達3%以上,這意味著房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Thumbnail
1.日圓已經貶值到極限 2.聯準會只會降息 3.債券來到相對低點,趕快抄底 4.投資高股息ETF穩賺不賠 5.借錢貸款投資沒太大風險 6.台股只會假摔 7.質押股票後,資金繼續投入股市 8.房子是愈晚買愈貴 9.房價漲房租跟著變貴,租不如買 10.用新青安買的房子,5年後穩當獲利脫手
Thumbnail
房產市場受新青安貸款帶動且上半年台股續創新高,市場游資熱錢滿滿,全國移轉棟數有感上升,惟央行6月再次發起信用管制針對第2戶限制貸款成數,買氣是否延續至下半年,端看股市及政經局勢表現。CECA發文提醒明年降息可能導致市場暴走。 桃園23年家戶數達90萬戶,較前年成長2.8%,成長幅度6都第1顯示住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5月新青安申請戶數跟貸款還是創新高 預售屋市場的交易件數也是創高 6月開始有央行第二棟降低成數跟財政部的新青安切結書等到7月公告在看是不是有降溫 目前看起來是不會影響太多買房的節奏 主要都是首購跟預售市場,第二間後的貸款難易度要怎麼變嚴格都不是這次的房市重點 ### 台灣在金融海嘯發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2024政府房市政策的解讀。你各位小心選邊站啊,選錯邊又會被財富重分配了。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房市熱潮持續 近年來房地產新聞不斷出現「創新高」、「買氣旺」、「創最大漲幅」等等字眼,可見國內房地產景氣旺到不行。 內政部於 7/19 發布 2024 第一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 140.82,QoQ 3.40%, YoY 9.29%,全國建物買賣登記 81,013 戶,YoY
Thumbnail
經濟成長帶動房市:房價只要GDP超過2%,房價就會飛 先說好消息吧!根據房市專家何世昌的分析,只要台灣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房價就會跟著往上爬。2024年的經濟前景相當不錯,GDP預期成長達3%以上,這意味著房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Thumbnail
1.日圓已經貶值到極限 2.聯準會只會降息 3.債券來到相對低點,趕快抄底 4.投資高股息ETF穩賺不賠 5.借錢貸款投資沒太大風險 6.台股只會假摔 7.質押股票後,資金繼續投入股市 8.房子是愈晚買愈貴 9.房價漲房租跟著變貴,租不如買 10.用新青安買的房子,5年後穩當獲利脫手
Thumbnail
房產市場受新青安貸款帶動且上半年台股續創新高,市場游資熱錢滿滿,全國移轉棟數有感上升,惟央行6月再次發起信用管制針對第2戶限制貸款成數,買氣是否延續至下半年,端看股市及政經局勢表現。CECA發文提醒明年降息可能導致市場暴走。 桃園23年家戶數達90萬戶,較前年成長2.8%,成長幅度6都第1顯示住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5月新青安申請戶數跟貸款還是創新高 預售屋市場的交易件數也是創高 6月開始有央行第二棟降低成數跟財政部的新青安切結書等到7月公告在看是不是有降溫 目前看起來是不會影響太多買房的節奏 主要都是首購跟預售市場,第二間後的貸款難易度要怎麼變嚴格都不是這次的房市重點 ### 台灣在金融海嘯發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2024政府房市政策的解讀。你各位小心選邊站啊,選錯邊又會被財富重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