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有餘裕對這世界溫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餘裕,充裕而有餘。是一種不只有,而且還多得有剩的狀態。身而為人能擁有的包括但不限於時間、空間、金錢、物質、情緒。我是個空間金錢物質欲不高的人,big house, big cars and big rings,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從前不明白情緒穩定有多重要,認為世界的組成就是時間、空間、金錢、物質,既然後面三樣沒我的事,那必須在乎的就是時間,所以才會在三年前寫下:最理想的日子大概是可以無所事事,沒有任何代辦事項在背後虎視眈眈,安然擁有悠閒時間的餘裕。

那時候覺得自由是可以自己決定所有時間,也算是對經年累月以來上課下課、上班下班、被時鐘指針逼著跑的挫敗感的抵抗。日不暇給的生活過得太久,彈性疲乏以至於開始追求完全相反的極端。

時間上的無所事事,對應的是情緒上的冷漠無感,其實這樣不能算是餘裕,不過是大手一揮將眼前的所有東西掃落在地,以為不使用就不會有用完的問題,不使用就永遠有剩,可是不使用就沒有意義。

有餘裕是在打理好自己之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後,和自己的精神狀態相處融洽之後,還多得有剩的餘裕。不是勒緊褲帶到讓自己過得不好而節省下的餘裕。

今天的日子過完,就生活在太平盛世來說通常會有明天,今天沒用到的時間,無法讓渡給明天。同樣以此類推,今天的思考腦容量、暫存記憶體、情緒消化處理,在明天會有明天的額度,今天沒用到的部分,無法留存追加給明天。

不像在撲滿存錢那樣可以持續地累績財富,而是每天透過睡眠重置新的狀態,比較像是手機遊戲裡定時增加的體力,沒在換日前用完似乎就虧了。不過人生不是重複打怪得到固定經驗值然後升級,倒也沒什麼虧或不虧。

所謂過猶不及,生活並非全都要或是全都不要,適度的休息和適度的獨處、維持適度的平衡,仍然是很重要的事。做到這些前提,在好好使用的狀態下好好使用每天的自己,有時候使用得不夠好也沒關係,然後期待即將到來的每天。

即使在無意間知道可以有更好的狀態,也別對自己太嚴厲。在做到之前先知道,清楚定位要前往的方向,比起直接義無反顧踏上未知征途,降低些亂闖造成的迷路、徬徨無措的泥沼。

在有餘裕對這世界溫柔之前,先對自己溫柔,不苛責,不抱怨,不比較,不批評,不過度消耗自己的情緒,不用別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感覺。

有餘裕的溫柔,不是溫文乖巧或柔情似水或低眉順從,而是因為足夠強大,有餘裕溫和友善地對待這世界,包括但不限於自己、他人、生活在這世界的人類、存在於這世界的萬事萬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4/08/14
保持餘裕,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步調!
avatar-img
壹肆說壹肆
262會員
38內容數
暫停更新。
壹肆說壹肆的其他內容
2024/09/29
身為一個寫作的人,我的起心動念可以借用書中人的話來說明,就像舒祈的自言自語,「沒想到......我比我想像的更愛這個髒兮兮的世界。」開始思考後發現更多,沒想到,我比我想像的更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類不感興趣。
Thumbnail
2024/09/29
身為一個寫作的人,我的起心動念可以借用書中人的話來說明,就像舒祈的自言自語,「沒想到......我比我想像的更愛這個髒兮兮的世界。」開始思考後發現更多,沒想到,我比我想像的更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類不感興趣。
Thumbnail
2024/09/26
過度,超越適當的限度。虛度,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度是程度,是進度,是標準和規範,是狀況和經歷,是計量的度量衡。什麼樣的度算適當,什麼樣的事非做不可,在過度和虛度之間,有很多細節可以琢磨並考慮是要拿起或放下。
Thumbnail
2024/09/26
過度,超越適當的限度。虛度,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度是程度,是進度,是標準和規範,是狀況和經歷,是計量的度量衡。什麼樣的度算適當,什麼樣的事非做不可,在過度和虛度之間,有很多細節可以琢磨並考慮是要拿起或放下。
Thumbnail
2024/09/23
相對於活著的生命狀態,死亡是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中樞神經功能停止。當人們說要「好好活著」的活著,通常比基本定義更多,說的是在生存之上的生活。
Thumbnail
2024/09/23
相對於活著的生命狀態,死亡是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中樞神經功能停止。當人們說要「好好活著」的活著,通常比基本定義更多,說的是在生存之上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餘裕,充裕而有餘。是一種不只有,而且還多得有剩的狀態。身而為人能擁有的包括但不限於時間、空間、金錢、物質、情緒。我是個空間金錢物質欲不高的人,big house, big cars and big rings,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Thumbnail
餘裕,充裕而有餘。是一種不只有,而且還多得有剩的狀態。身而為人能擁有的包括但不限於時間、空間、金錢、物質、情緒。我是個空間金錢物質欲不高的人,big house, big cars and big rings,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Thumbnail
擁有更多物質就是更好的生活嗎? 擁有更多物質就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嗎? 以下就四個方面來分享東西太多,什麼就會減少呢? 一、時間 時間是用來享受美好及創造價值的。 想要的東西太多, 從購買、存放、清掃到整理,都需要時間。 當然,用錢買別人的時間來解決這些事也可行。
Thumbnail
擁有更多物質就是更好的生活嗎? 擁有更多物質就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嗎? 以下就四個方面來分享東西太多,什麼就會減少呢? 一、時間 時間是用來享受美好及創造價值的。 想要的東西太多, 從購買、存放、清掃到整理,都需要時間。 當然,用錢買別人的時間來解決這些事也可行。
Thumbnail
這週活動在跑、想完成的計劃也很多,對自己的期許很大,以週為單位的進度排得滿滿滿,結果遇到生理期,睡眠時間大幅增加,沒電的時候直接關機,連掙扎向前的機會都沒有。在這樣工作時間變少,待辦事項不變的前提下,我只能把握時機,提高產能和效率。 結果週間還有兩組朋友來訪,為了擠出時間和朋友聚會,我撐著想睡的身
Thumbnail
這週活動在跑、想完成的計劃也很多,對自己的期許很大,以週為單位的進度排得滿滿滿,結果遇到生理期,睡眠時間大幅增加,沒電的時候直接關機,連掙扎向前的機會都沒有。在這樣工作時間變少,待辦事項不變的前提下,我只能把握時機,提高產能和效率。 結果週間還有兩組朋友來訪,為了擠出時間和朋友聚會,我撐著想睡的身
Thumbnail
張開眼睛。 你的一天的日常從清醒開始,下了臥鋪,梳洗,梳妝打扮,穿著好上班的服裝,打開手機算好搭車時間,便匆匆出門。 打卡進了公司門口,跟同事們打聲招呼後,便開始上午的活。到了午餐時間,想說來點奢侈的,就買了雞腿便當大快朵頤一般。 你可能有午休,也可能沒有,鐘點一響,你拋下
Thumbnail
張開眼睛。 你的一天的日常從清醒開始,下了臥鋪,梳洗,梳妝打扮,穿著好上班的服裝,打開手機算好搭車時間,便匆匆出門。 打卡進了公司門口,跟同事們打聲招呼後,便開始上午的活。到了午餐時間,想說來點奢侈的,就買了雞腿便當大快朵頤一般。 你可能有午休,也可能沒有,鐘點一響,你拋下
Thumbnail
簡單生活,就是試著讓「心」歸零的一種練習。 這種練習只能「慢慢來」,一天天地踏出一小步,讓習慣成自然,進而重塑我們的生活樣貌。       所謂的邁向簡單生活,其實是一個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一趟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你會有很多的時刻是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留下或捨棄」。
Thumbnail
簡單生活,就是試著讓「心」歸零的一種練習。 這種練習只能「慢慢來」,一天天地踏出一小步,讓習慣成自然,進而重塑我們的生活樣貌。       所謂的邁向簡單生活,其實是一個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一趟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你會有很多的時刻是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留下或捨棄」。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追求和慾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貪心的心態所困擾。然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擁有所有的事物,同時也不該對所缺乏的事物感到灰心。讓我們放下貪心,尋求生活的平衡,並發現內心真正的滿足。
Thumbnail
總是想要抓住太多東西,當一切都想要掌控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讓自己得到安靜下來。你盲忙茫,像個陀螺般的自轉,兜兜轉轉裡,像個迴圈一樣,走不出自己的設限。你要的是什麼?還是你墨守成規中,當大家說的好,你一切都想要,但是忘了自己內心需要的是什麼? 安靜的時候,和自己相處有多重要!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裡,太緊
Thumbnail
總是想要抓住太多東西,當一切都想要掌控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讓自己得到安靜下來。你盲忙茫,像個陀螺般的自轉,兜兜轉轉裡,像個迴圈一樣,走不出自己的設限。你要的是什麼?還是你墨守成規中,當大家說的好,你一切都想要,但是忘了自己內心需要的是什麼? 安靜的時候,和自己相處有多重要!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裡,太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