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死後十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相對於活著的生命狀態,死亡是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中樞神經功能停止。當人們說要「好好活著」的活著,通常比基本定義更多,說的是在生存之上的生活。

就像莊子說的,「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失去良知靈魂,比失去心跳更嚴重。就像班傑明.富蘭克林說的,「有些人二十五歲就死了,直到七十五歲才被埋葬。」即使某部分的自己已經死了,仍然得繼續活著直到生命結束。

所以與其那樣拖著,可以的話,還是盡量讓自己維持活著以上的活著。靈魂的虛弱狀態並非不可逆,就算是瀕死或已死都可能拉得回來。沒被證實不可能,就是有可能,這種時候要對自己多點信心。

如果幫過去立個墓碑,上面要刻些什麼,能說明那個讀完十二年基本教育和四年大學、在畢業後工作兩年的自己,到底是誰。必須誠實承認,我即使想到腸子都要乾了還是文思枯竭,十年前的履歷表和墓誌銘乏善可陳,過了十年還是差不多。

曾經的雄心壯志早就煙消雲散,要是曾經有想過鴻鵠展翅的話,連有或沒有都不太記得。生活的混沌像是該被清除的蛋白質廢物堆積在腦海裡,還有些堆積成皮下脂肪,覺得沉重是真的沉重,心靈和身體都是。

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過去,再來是現在。既然時間軸不能回溯過去,唯一的答案就是現在。先給過去的自己發張好人卡,因為有好好地完成表定該做的事,那些甚至不是自己安排的表定,值得為此舉行稱讚的儀式。

出生不是自己的選擇,從小到大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的選擇,要為此承擔自己活著活著就走到死路的心,確實是有點太嚴格。

然後覆蓋那張卡結束這回合。書頁總是要繼續翻篇,糾結已經寫完並發表出去的東西無法改變什麼,就算寫的不完全是自己的意思。無法修改,無法追回,沒有三個並排的小點可以按下編輯,要是覺得不甘心,只能繼續寫出讓自己滿意的內容。

至於怎麼寫才有機會讓自己滿意,我想得從自己的選擇開始,著手安排自己的表定,成王敗寇都是自己的事。要跟誰說話、要做什麼工作、要怎麼過生活、要住在哪裡、要書寫哪個領域,人事時地物,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打開薛丁格的箱子,就再也回不去什麼都沒意識到的歲月靜好。再也不能閉著眼不去看自己搭的這輛車要開去哪,再也不能說是別人叫你上的車,即使那是在前回合發生的事情,現在繼續待著沒下車的是自己。

在被埋葬之前,好好活著和沒有好好活著,很多時候只有自己能分辨,一來是外觀不明顯,二來是這世界很忙,不會有誰有空發現。就連自己在疏忽覺察的時候,都沒注意到自己的靈魂是死的還活的。畢竟差異確實不大,無論是哪個狀態,現實世界的帳單都要繳。

所以就算這樣無奈,可以的話,還是盡量不要將自己的心就地掩埋。睡得淺,淺到不小心半夜醒來,雖然不太好,不算是太嚴重的事情。別活得淺,淺到不小心遺失靈魂,雖然丟了其實也沒關係,記得再找回來就好。


avatar-img
262會員
38內容數
暫停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壹肆說壹肆 的其他內容
偶然,碰巧,不期然而然。必然,必定如此,依照不變的定律。永恆的不變就是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像是把兩個莫比烏斯環接在一起,多繞了兩倍之後,就算繞暈了還是沒走出意料之外的路線。
低頭看著腳邊的那條線,現在的我是在線內還是線外。普通地似乎隨處可見的線,沒有特殊顏色、標籤、裝飾的線,無從猜測意思的線。物體自然產生的邊緣線,社會維持秩序的規劃線,誰也沒有注意到、注意到也不覺得需要在意的線。
曾經特別害怕在人山人海裡變得透明,所以執著於想被看見。現在仍然想被看見,大概是某種生物本能,害怕和嚮往是硬幣的兩面。差別於不再把自己困在某種要是做到可能就會被喜歡的樣板裡,不再對自己附加沒有的條件。
鬧鐘,在預設的時間以聲響提醒人的時鐘。會用鬧這個字,而不是響;是喧嘩嘈雜、擾嚷惹事,而不只是發出聲音。大概從命名開始就沒有人心甘情願被提醒,沒有人心甘情願想起床。
懷著期望等待,未曾約定的意外相見。期望對應的是失望,想得而沒得到的失落,可是所有自己以外的都無法掌控,無法要求和被要求成為想像的模樣。於是不期待,但還是期待,未來不會是空白,夫禍之與福兮,人生是兩股合編成的繩子。*
偶然,碰巧,不期然而然。必然,必定如此,依照不變的定律。永恆的不變就是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像是把兩個莫比烏斯環接在一起,多繞了兩倍之後,就算繞暈了還是沒走出意料之外的路線。
低頭看著腳邊的那條線,現在的我是在線內還是線外。普通地似乎隨處可見的線,沒有特殊顏色、標籤、裝飾的線,無從猜測意思的線。物體自然產生的邊緣線,社會維持秩序的規劃線,誰也沒有注意到、注意到也不覺得需要在意的線。
曾經特別害怕在人山人海裡變得透明,所以執著於想被看見。現在仍然想被看見,大概是某種生物本能,害怕和嚮往是硬幣的兩面。差別於不再把自己困在某種要是做到可能就會被喜歡的樣板裡,不再對自己附加沒有的條件。
鬧鐘,在預設的時間以聲響提醒人的時鐘。會用鬧這個字,而不是響;是喧嘩嘈雜、擾嚷惹事,而不只是發出聲音。大概從命名開始就沒有人心甘情願被提醒,沒有人心甘情願想起床。
懷著期望等待,未曾約定的意外相見。期望對應的是失望,想得而沒得到的失落,可是所有自己以外的都無法掌控,無法要求和被要求成為想像的模樣。於是不期待,但還是期待,未來不會是空白,夫禍之與福兮,人生是兩股合編成的繩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有些人20歲時就死了,只是等80歲才埋葬。 你可能有聽過這句很有名的名言,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是不是已經停止前進了呢?
Thumbnail
在夜裡,逐漸死去 踏上前往死亡的路途 路途遙遠嗎? 或許要花上20年、60年、80年...100年 抬頭仰望,今日的天空,也許依然湛藍。 用力吸氣,污濁或清新,CO²或O² 笑容或哭泣,時間依然流逝。 悄悄的課業難度提升,悄悄的獲得自由。 青春無情的流逝,寫下沒有返回鍵的頁面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有些人20歲時就死了,只是等80歲才埋葬。 你可能有聽過這句很有名的名言,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是不是已經停止前進了呢?
Thumbnail
在夜裡,逐漸死去 踏上前往死亡的路途 路途遙遠嗎? 或許要花上20年、60年、80年...100年 抬頭仰望,今日的天空,也許依然湛藍。 用力吸氣,污濁或清新,CO²或O² 笑容或哭泣,時間依然流逝。 悄悄的課業難度提升,悄悄的獲得自由。 青春無情的流逝,寫下沒有返回鍵的頁面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