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大作戰》:認識失智症,一部適合所有年齡的記憶之書

更新於 2024/09/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乍看《預防失智大作戰》這標題覺得好像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畢竟,雖不敢說年輕,但三十幾歲的人應該還不用擔心失智吧(笑)。然而,讀來卻意外地好看。作者理查.瑞斯塔克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授,曾撰寫過多本關於大腦的專書。書中他以通俗又睿智的話語,深談關於失智這棘手文明病的種種知識。讀完覺得腦洞又被打開了些。

以下會分三個部份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先幫大家簡介一下失智症(相信大家應該也跟它不熟);接著,會談談要怎麼要去辦別一個人是否有罹患失智症;最後,則會分享一些預防失智症的小撇步。

【失智症知識小補帖】

就算身邊多少有遇過罹患失智症的人,大家對這個病症可能還是覺得很陌生。所以,這裡還是簡單來和大家科普一下。

失智症其實是一種泛稱,涵蓋許多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阿茲罕默症。目前,阿茲罕默症仍無法治癒,是相當棘手的疾病。

而失智症其實是一種標準的「文明病」。在過去,由於人類平均壽命較短,這類記憶疾病相當罕見。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失智問題才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事實上,在經濟穩定、收入中上的先進國家,罹患失智症的人反而更多。

儘管對失智症仍有許多未知之處,醫學界基本上已確認這是一種腦部疾病。以阿茲罕默症來說,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失憶」,就與海馬迴的受損有關。而透過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也可以明顯地看到阿茲罕默症患者的顳葉出現嚴重異常。

正因如此,社會上許多刻板印象將失智症患者視為「活死人」,認為他們是腦部受損的癱瘓存在。然而,瑞斯塔克指出,失智症其實是一個光譜,就像癌症一樣,有輕微、中度與重度的狀況。許多時候,只要能提前發現並治療,患者仍能繼續工作數年不成問題。

遺憾的是,社會對失智症這樣「污名化」的偏見,導致其診斷率極低。根據國際阿茲罕默症協會統計,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被診斷出來。所以瑞斯塔克強調,我們應該抱持同情心來理解這種病症,不應過度渲染晚期患者的困境。唯有如此,才能讓更多人勇於面對病情,並及早接受治療。

失智是大腦疾病

【如何判斷失智症】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怎麼樣去判斷一個人是否罹患失智症。以阿茲罕默症患者的外在表現與內在感受來說,基本可歸納成以下四種功能障礙:

  1. 失憶
    指的是記憶喪失,通常發生在短期記憶。
  2. 失語
    在言談中難以找到正確詞語,或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
  3. 失用
    個體有正常身體狀態,卻難以執行有意圖或經常做的動作(比如刷牙)。
  4. 失認
    患者無法理解感官所傳達的訊息,甚至認不出自己的配偶和家人。

前兩種障礙一般人偶爾也會經歷,但後兩種則是典型的失智症指標。然而,如前面提到的,失智症其實是一個光譜。在最初,這些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非常不明顯,因此很難察覺。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判斷出發病的徵兆以及何時開始發病。

那麼,難道我們就無法盡早發現一個人是否有失智症嗎?其實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觀察的。瑞斯塔克提到,成年後,一個人的行為通常會變得規律且可預測,而失智症則會打破這種模式。因此,你可以試著用以下兩組問題來檢測一個人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

  1. 一個人的日常態度是否有所改變?記憶是否開始出現障礙?是否出現戲劇性、不尋常或可疑的舉止?
  2. 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請進一步評估這些改變是否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在人際關係上。

簡單來說,我們通常在年輕時就會培養應對內外在壓力和衝突管理的技巧,雖然偶爾會暴怒或做出侵略性的行為,但很少會一再做出過度的情緒表現。然而,失智症卻會打破這些「束縛」。因此,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或言行突然改變,且經常失控,同時出現記憶問題,那就可能就要小心。最好可以進一步到醫院做更深入的診斷。

及早發現失智症狀才能及早治療

【如何預防失智症】

預防勝於治療。所以最後,就讓我們來看看要如何預防失智症吧!

〔閱讀〕

閱讀可說是最好的腦力活動(作者真的這樣說,不是我愛看書才掰的)。例如,當你看這篇文章時,大腦迴路就會開始重整。這種變化的幅度取決於你過往的經歷。如果你對失智症不太了解,這篇文章就會對你的大腦產生較多改變。反之,如果你是專業醫生,這篇文大概不會對大腦產生太多刺激。

另外書中也提到,閱讀小說會比知識性的讀物更具挑戰性。這是因為在讀小說時你必須集中注意力,才能掌握每個章節中的情景和角色。同時你還必須發揮想像力來猜想角色的動機劇情的發展。因此,讀小說可說是種腦力特效藥哦!

〔多提當年勇〕

研究發現,不斷回顧往事有巨大的好處。透過回憶過去人生中發生的重要事件,可以強化自我認同,增進認知能力,降低失智風險。你可以試著查看照片,加強回憶的鮮明度;也可以試著與當年認識的人交談,確認彼此回憶是否一致,並補充更多細節。書中強調,這樣「多提當年勇」的做法對任何年紀的人都有助益。所以,不要再堅持「好漢不提當年勇」了!

〔運動〕

正所謂運動治百病,這當中當然也包括失智症!有學者認為,運動後心率會變快、血壓會上升,大腦內的血液和養分供應量就會提升。此外,運動還會刺激肌肉釋放出「肌肉激素」,進而促使大腦分泌有益的蛋白質來改善思維能力。定期運動還能增加大腦灰質和白質的體積,強化腦細胞的連結。書中瑞斯塔克甚至說,在阿茲罕默症藥物問世之前,運動是現階段可用上最有效的預防法。

〔聰明飲食〕

想要維持大腦的健康,還可以從「吃」著手。這邊整理個四個書中的建議:

  1. 戒除「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的特徵是含有過多的糖、鹽和油,且蛋白質含量通常較低。像軟性飲料、香腸或甜甜圈等食物都是標準的超加工食品。
  2. 不要喝酒
    酒精是阿茲罕默症的風險因素之一,對記憶力有破壞性的影響。偶爾小酌當然沒問題,但過度飲酒可能就會導致失智找上門。
  3. 吃抗發炎食物
    研究發現,炎症可能是導致失智症的主因。因此,可以多吃像是莓果或是巧克力等抗發炎食物。
  4. 喝茶和咖啡
    學者發現,咖啡和茶所含的咖啡因可以減少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形成,而這些澱粉樣斑塊被廣泛認為與失智症高度相關。

書中提到,飲食雖然只是影響認知功能的諸多因素之一,但仍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健康飲食不保證能防止失智症,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卻一定致命。

〔適度社交〕

研究顯示,社交孤立的人罹患之事證的風險比較高。孤獨感會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讓顳葉、額葉和海馬迴中的灰質減少,從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人類是天生的社交動物,只有在有互動的環境中,神經細胞才能發揮最佳效能。

〔美好的狂熱〕

「美好的狂熱」指個是對某個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並長期學習相關的知識。書中形容這是對抗失智症軍火庫中最強大的武器。你可以試著挑選一些引起你興趣的事物,然後花心思去鑽研。這些刺激都能增加大腦的活性,進而降低失智的風險。

作者也強調,培養這種狂熱不一定要從童年開始,任何年齡都可以展開。事實上,不管在什麼年紀,你都有機會改變大腦。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大腦都能保持高度可塑性。所以,別猶豫,不管是彈吉他還是做甜點,只要想學就出發吧!

多多鍛鍊大腦是預防失智症的不二法門

【後記:刺激思考的科普】

這本書內容真的十分有趣。除了腦科學的知識與醫療衛教之外,還有許多超出我原本預期的內容。像〈數字會說話,但也會說錯話〉這一章就談到了像是相關不等於因果、多重因問題與檢驗正確率等科研中常見的判斷難題。而〈藥廠與大財團所扮演的角色〉中提到的醫病商業問題,相信不只是失智症,其他許多的病症也會面臨類似的糾葛。

此外,書中提到的「閱讀能活化大腦」這一觀點,意外地為我找到了另一個支持「雜食閱讀」理念的理由。畢竟,多看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才能對你的大腦迴路產生更多刺激。所以大家一起多元閱讀起來吧!

總之,這是本相當輕鬆又有料的科普書。不論你是什麼年紀,都推薦大家讀一讀啦!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1會員
    23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這本《慷慨的感染力》的作者是 TED 的總裁克里斯.安德森。相信大家對於TED Talks 應該不陌生。事實上,安德森的前一本書《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就是談如何打造一場精彩的演講。然而,在這新本書中,他不談演講,而是要來談談「慷慨」這個主題。 乍看有點摸不著頭緒,甚至覺得書名有點雞湯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的作者是「敏迪選讀」的敏迪。怕大家不知道還是小介紹一下。敏迪選讀是一個專講國際新聞的自媒體。最早是每天在LINE群組分享國際動態,後來有了自己的 app,是我少數長期追蹤、訂閱的自媒體之一。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作者威廉.戴蒙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享譽學界的他,因為女兒的一通電話,意外發現他過去一直以為在二戰失蹤的父親其實活了下來,甚至還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人生。於是,年逾六十的他展開了一場尋根之旅,並利用他的心理學專長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這本《慷慨的感染力》的作者是 TED 的總裁克里斯.安德森。相信大家對於TED Talks 應該不陌生。事實上,安德森的前一本書《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就是談如何打造一場精彩的演講。然而,在這新本書中,他不談演講,而是要來談談「慷慨」這個主題。 乍看有點摸不著頭緒,甚至覺得書名有點雞湯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的作者是「敏迪選讀」的敏迪。怕大家不知道還是小介紹一下。敏迪選讀是一個專講國際新聞的自媒體。最早是每天在LINE群組分享國際動態,後來有了自己的 app,是我少數長期追蹤、訂閱的自媒體之一。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作者威廉.戴蒙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享譽學界的他,因為女兒的一通電話,意外發現他過去一直以為在二戰失蹤的父親其實活了下來,甚至還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人生。於是,年逾六十的他展開了一場尋根之旅,並利用他的心理學專長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誰容易得到失智症?「基因」佔了一小部份的原因,但也有其他種種因素,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或提早出現失智症的徵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誰容易得到失智症?「基因」佔了一小部份的原因,但也有其他種種因素,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或提早出現失智症的徵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而開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