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焦慮與煩惱都來自於 「做得比想的少」|能量- 64句教練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焦慮和煩惱,這些我們經常面對的情緒,往往源自於一個簡單的現象:我們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當行動少於思考,壓力和焦慮就會悄然而至,因為我們感到一切都卡住了,進展不順。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的根源,並找出行動的力量如何幫助你減少這些負面的情緒。

為什麼想得多,卻做得少?

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天結束時,頭腦裡充滿了各種未完成的計劃和目標。你可能已經列出了一個長長的待辦事項清單,但真正完成的寥寥無幾。這時候,焦慮感會隨之而來。

究其原因,思考和行動之間的落差,常常源自於內心的完美主義和對結果的過度期待。當我們設置了太高的目標,或是對成功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時,就會猶豫不決,覺得如果不能做得完美,還不如不做。這樣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陷入拖延,並且讓焦慮逐漸積累。

但事實是,行動才是解決焦慮的關鍵。當你開始實際做一些事情時,哪怕是很小的進展,也會讓焦慮逐漸消退。這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每走一步,就離目標更近一些,行動本身就是治療焦慮的良方。

行動的障礙:為什麼我們停滯不前?

這裡我們可以回頭觀察,為什麼會停在「想得多,做得少」的狀態?焦慮的真正來源在於,我們在面對未來時,常常感到缺乏掌控感。我們想得越多,越感到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於是就開始懷疑自己,甚至選擇逃避行動。

舉個例子,如果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例如想要開始健身,但你同時又擔心能不能堅持,結果就變成一再地推遲開始。這時候,焦慮感隨之而來,因為你知道自己應該開始,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

這種狀況,其實是我們內心對失敗的恐懼在作祟。因為害怕失敗,害怕不能完美實現目標,我們選擇了不開始。這是一種對現實的回避,也是一種習慣性的自我防衛機制。

小行動,大效果

對付焦慮的有效方法其實很簡單:開始行動,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我們不需要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只需要每天完成一些小的任務,讓自己感受到進展。這樣的過程會逐漸減少焦慮,並且建立起自信,因為你會看到事情開始發生改變。

如果你想要開始寫一本書,不必要求自己一天寫完一章,而是每天寫100個字。這樣的行動看似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的積累,你會發現自己逐漸進入狀態,靈感也會變得更加充沛,寫作的阻力也會逐漸減少。

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論是想改變生活習慣、學習新技能,還是處理工作中的難題,只要你開始行動,哪怕每次只做一點點,這些小小的進展會讓你感到自己的掌控感在逐漸增強,焦慮自然就會減少。

行動的心理影響

行動不僅能帶來實際的結果,還能對我們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當我們開始行動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這種「快樂荷爾蒙」能讓我們感覺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是一個積極的反饋機制,會促使我們想要做得更多,並減少對未來的焦慮。

反之,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思考的層面,卻沒有付諸行動,這種正向的激勵機制就無法啟動,焦慮感會持續存在,甚至變得更強烈。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會提醒我們:「有事情還沒做完,該去行動了!」然而,行動的缺失只會讓這種提醒變成壓力,最終轉化為焦慮。

擺脫思維困境的具體步驟

那麼,如何擺脫這種「想得多,做得少」的困境呢?這裡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1. 設定可行的小目標:不要讓目標過於龐大或抽象,具體的小目標更容易實現。例如,如果你的目標是健身,不必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每週運動五天,可以先設定每週兩次,每次15分鐘的小目標。
  2. 開始行動,不求完美:完美主義往往是行動的敵人。記住,行動本身比結果更重要。只要開始了,你就已經戰勝了拖延和焦慮。
  3. 定期反思與調整:每隔一段時間,回顧自己是否有按計劃行動,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能幫助你不斷改進行動策略,並且保持動力。
  4. 找到支持系統:有時候,我們的行動會因為孤立無援而停滯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尋求來自朋友、家人或同事的支持,甚至是專業教練的指導,都能幫助我們更快地打破行動的瓶頸。

行動帶來改變

焦慮,往往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控制感不足,而控制感的缺失源於行動的不足。當你通過小行動逐漸掌控生活中的事情時,焦慮自然會隨著行動的增多而減少。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陷入「想太多,卻做得太少」的陷阱。

你想要的生活,源自於你的行動。 不必等到所有事情都完美,你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小步驟開始,隨著行動的累積,改變自然會發生。

結語:從焦慮到行動的轉變

人生中,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焦慮,但我們可以通過行動來減少它。當我們選擇踏出第一步,無論這步有多小,都會感受到一種新的自由和掌控感,這就是行動的力量。

做得比想的多,焦慮就會變少。從今天開始,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挑戰,選擇做一些簡單的行動,逐步擺脫焦慮,並享受行動帶來的成就感。這不是一條快速解決問題的捷徑,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行動,你將看到,你所渴望的改變真的開始發生。


關於本篇主題:「大部分的焦慮與煩惱都來自於 「做得比想的少」的自我操練功課:

1. 每日三件小事(早宣)

  • 目標:每天完成三件小而具體的任務。
  • 步驟
    1. 每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列出三件可以在一天內完成的小事。
    2. 無論是個人生活、工作還是興趣,只要是簡單易行的事都可以。
    3. 完成後,在清單上劃掉,並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2. 行動日記(晚結)

  • 目標:追蹤自己每天的行動,檢視進展。
  • 步驟
    1. 每天結束時,寫下你今天完成的所有行動,無論大小。
    2. 反思哪些行動讓你感到滿足,哪些仍有改進空間。
    3. 持續一周,觀察焦慮感的變化。

3. 10分鐘行動法

  • 目標:消除拖延,逐步行動。
  • 步驟
    1. 每天選擇一項你拖延很久的任務。
    2. 設定計時器,要求自己只做10分鐘。
    3. 完成後,評估是否想繼續。如果想,延長時間;如果不想,給自己正面的肯定,明天再做更多。

4. 正向激勵

  • 目標:透過自我激勵來強化行動習慣。
  • 步驟
    1. 每次完成一個行動,立即給自己一些小獎勵,例如看一集喜歡的劇或吃點心。
    2. 將每週的進展視為長期成就的基礎,並為自己設定更多正向回饋。

透過這些簡單的操練步驟,讀者可以逐漸養成行動習慣,減少焦慮,並讓自己在生活中取得更多實際的進展。

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One Muse 顯化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

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46743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eal Chou|One Muse 賦能集團的沙龍
32會員
109內容數
一套結合六大系統的卡牌,透過牌陣可以還原在你所問的問題下,潛意識投射出來的能量狀態。同時可以藉此擁有全局觀、掌握到挑戰與機會,並得出具體解決問題的下一步。進而可以造命改運~聽起來很玄妙吧,我自己一開始也不相信,這是條傳世兩千年的路,讓我們一起慢慢看下去!
2025/04/16
在AI時代,人類如何提升思考力,避免被AI取代?本文介紹「One Muse顯化系統論」,一套能量導向的系統性思維模型,幫助讀者有效與AI溝通,解決問題並創造AI無法提供的解方。透過切入方式、模型交錯、提問力等三個面向,讓讀者學習如何運用系統性思維,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16
在AI時代,人類如何提升思考力,避免被AI取代?本文介紹「One Muse顯化系統論」,一套能量導向的系統性思維模型,幫助讀者有效與AI溝通,解決問題並創造AI無法提供的解方。透過切入方式、模型交錯、提問力等三個面向,讓讀者學習如何運用系統性思維,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16
One Muse系統結合東西方哲學智慧,協助使用者突破人生卡點、顯化目標。文章以老子、孔子、佛陀、榮格、蘇格拉底、黑格爾、尼采、Ken Wilber等哲學家的思想為例,闡述One Muse系統背後的哲學思維,並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困境,找到解決之道。
2025/04/16
One Muse系統結合東西方哲學智慧,協助使用者突破人生卡點、顯化目標。文章以老子、孔子、佛陀、榮格、蘇格拉底、黑格爾、尼采、Ken Wilber等哲學家的思想為例,闡述One Muse系統背後的哲學思維,並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困境,找到解決之道。
2025/04/11
One Muse 賦能圈利用七大AI神器,結合教練制度與顯化行動計畫,協助使用者加速成長、持續突破。文章詳細介紹各AI工具的功能,並突顯賦能圈與傳統課程社群的差異,例如教練陪跑、每週追蹤、AI工具實作、系統化商模等。
Thumbnail
2025/04/11
One Muse 賦能圈利用七大AI神器,結合教練制度與顯化行動計畫,協助使用者加速成長、持續突破。文章詳細介紹各AI工具的功能,並突顯賦能圈與傳統課程社群的差異,例如教練陪跑、每週追蹤、AI工具實作、系統化商模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本書提供瞭解決焦慮問題的10種方法,讓人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重新打造未來的人生。這篇文章探討了焦慮的根源,特徵以及如何預防與和解焦慮的方法。作者提倡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與其著眼於效率,不如追求豐富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提供瞭解決焦慮問題的10種方法,讓人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重新打造未來的人生。這篇文章探討了焦慮的根源,特徵以及如何預防與和解焦慮的方法。作者提倡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與其著眼於效率,不如追求豐富幸福人生。
Thumbnail
降低焦慮感的方式之一,以及分享我常繪製的幾個圖表。沒有安全感,對未來感到恐懼,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多,這些「想太多」與「真正有益的規劃」混雜一起,難以在茫茫腦海中看出這些想法的脈絡,透過圖表將想法「攤開」與「下放」的動作,分散焦慮感的負面循環。
Thumbnail
降低焦慮感的方式之一,以及分享我常繪製的幾個圖表。沒有安全感,對未來感到恐懼,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多,這些「想太多」與「真正有益的規劃」混雜一起,難以在茫茫腦海中看出這些想法的脈絡,透過圖表將想法「攤開」與「下放」的動作,分散焦慮感的負面循環。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Thumbnail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