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札記| 阿菊與她的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寫過,居家醫療札記| 一個家庭,三個病人 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也有3個病人。


40多歲的阿菊,已經躺在床上5年了。當年她因為婦科腫瘤,手術後併發腦積水,影響了部分認知、語言,並且下肢癱瘓,最終完全臥床需要他人照顧,雖然能由口進食,但只能說些簡單的句子。

和她同住的,有近百歲的父親,年邁昏聵,好在還能拿著助行器稍微走動,自己取用食物,只是三餐不定;自行如廁,只是有時跌倒。

還有80多歲的母親,可以自理但無法獨自外出購物,有三高慢性病,疑似輕度失智症,她是這個家的主要照顧者。


每天中午,長照的居家服務員會到家中煮午餐,協助阿菊和父親用餐,這也是阿菊一天中最像樣的一餐。

早上,阿菊的母親有時會記得泡牛奶,偶爾會拿水杯,裡面放著吸管,讓阿菊啜飲幾口。但母親年紀大力氣又小,沒有辦法幫阿菊翻身,換尿布,常常,阿菊一躺就是一整天,有時她挪動身子,雙腿撞到床邊的扶欄上,卻沒有能力移回來,就這樣,下肢都是新舊的瘀青和破皮。

她雖然雙手能舉能握,但是水杯放在床頭桌上,離她太遠,沒辦法拿到,她呼喊在客廳看電視的母親,往往沒有人回應。

我們到家中訪視時,經常看到,在沒有床單的氣墊床上躺得歪歪斜斜,包著尿布滿身異味,嘴唇乾裂,下肢有時布滿小傷口,有時瘀青,還有一次,爬滿小螞蟻,眼神呆滯的阿菊。

護理師開始定期家訪後,每次都要花1-2個小時,幫阿菊做整個身體的清潔、通便,甚至換床單,讓她乾淨舒服地休息。

有一次,我發現護理師邊服務,手機邊播著周杰倫的歌,就問阿菊「妳喜歡聽周杰倫嗎」? 她眼神發亮地看著我 「對啊」!



安寧居家剛收案的時候,我們曾見過阿菊的哥哥一次。他是這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

阿菊的哥哥嫂嫂總是早出晚歸,起初,他們會在出門工作前,幫阿菊換一次尿布,回家後,再幫阿菊清潔身體和照顧傷口,白天就由母親在家提供飲食協助。

但是在收案一年後,我們發現阿菊的衛生和飲食狀況愈來愈糟,整晚的尿布通常等到隔天接近中午,居服員到訪,才幫忙更換,有時排便了也沒人發現,阿菊因為感到不舒服,自己伸手進尿布,最後滿手的指甲裡,整個床上,都是乾掉的糞便痕跡。


隨著阿菊母親身體狀況走下坡,她似乎再也不記得,阿菊和她的父親什麼時候需要吃東西,今天排泄狀況如何,藥物也從來沒有按時給過。

護理師和我到家中訪視,詢問阿菊的狀況,母親說:「我不知道,我也沒有能力去顧,我自己都沒辦法了,如果有想到,就拿點水給她喝」。

某次阿菊因為感染症住院,那是她開心的時光。在醫院裡三餐都有得吃,她吃得很多,早晚都有護理師會測量生命徵象和關心,要出院時她還有些捨不得。

曾經建議讓阿菊到機構接受照顧,但哥哥認為費用太高,母親則說:「她在家裡我看得到才安心。」



有一次,護理師訪視時發現阿菊說話變少了,單側手變得更無力,我們懷疑可能是小中風的現象,不過家人並不想做進一步地檢查和處置,因此還是繼續留在家中照顧。

我們和照管專員聯絡,認為阿菊和高齡的父親需要更多照護上的支援,更需要被動的身體活動來預防關節僵硬。得到的回覆是,長照有額度,也能夠提供服務,但是家屬並不想申請 (有部分自付費用)。

安寧的訪視,家屬也希望我們一個月去一次就好。僅管每次去,阿菊依舊充滿異味躺得歪斜,她的父親依舊睡無定時,吃無定量。


這個房子裡,住著很多人,阿菊卻像睡在一個有隱形罩防護的醫療電動床上,家人來來去去,沒有人看見她,靠近她,問問她需要什麼。

在那次小中風以後,阿菊很難再說出完整的句子,眼神裡經常透著些憤怒,她雖然還是能由口進食,但是居服員餵餐時,她開始拒絕張口,拒絕飲食。偶爾護理師家訪,她會喝點水或牛奶,但大部分時候,她選擇不吃不喝。

我原本有些擔心,持續下去會出現脫水或低血糖引發身體不適,但沒想到,過了1個月左右,某天上午居服員到家中,就發現阿菊已經去當天使了。


嘎然而止結束的照護,我有點為阿菊難過,卻不免覺得,或許這樣也好。沒有不必要的折磨,也不用忍耐著飢餓和無人聞問,到天上,應該可以吃得很飽,邊聽著周杰倫的歌吧?


註:為保護當事人隱私,人名及背景皆有修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0會員
104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4/07
醫療行為,是專業服務? 還是商業交易? 全民健保,是保險? 還是福利? 對於醫療資源使用的期待、合理性,與其背後的時間、知識、經驗成本為何? 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2025/04/07
醫療行為,是專業服務? 還是商業交易? 全民健保,是保險? 還是福利? 對於醫療資源使用的期待、合理性,與其背後的時間、知識、經驗成本為何? 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2025/03/31
80多歲的曾老太太罹患重度失智症,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照護理念卻大相逕庭。鼻胃管倒底要不要放? 家人分歧,醫護難為。如何生死兩相安? 我們需要更多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準備。
Thumbnail
2025/03/31
80多歲的曾老太太罹患重度失智症,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照護理念卻大相逕庭。鼻胃管倒底要不要放? 家人分歧,醫護難為。如何生死兩相安? 我們需要更多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準備。
Thumbnail
2025/03/24
一個尋常的夜晚,卻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2025/03/24
一個尋常的夜晚,卻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越是在低潮處,越是直見本心的時候。
Thumbnail
越是在低潮處,越是直見本心的時候。
Thumbnail
表情苦惱想了很久,說不出口的道別, 零星幾字就讓情緒潰堤。 妳將摺好的紙鶴群串起,掛在爺爺的床邊, 祝悼詞什麼的聽的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表情苦惱想了很久,說不出口的道別, 零星幾字就讓情緒潰堤。 妳將摺好的紙鶴群串起,掛在爺爺的床邊, 祝悼詞什麼的聽的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爸的情況很不樂觀,人正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爸的情況很不樂觀,人正在加護病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