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竹藝歷史十分悠久,而且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工藝材料,廣泛應用於製作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竹籃、斗笠、桌罩等。台灣在清朝時期,竹編工藝已非常普及。
到了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也曾大力推動竹器手工業,尤其是在南投竹山設立「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專司其責,此一機構不僅促進竹器技術傳播,還邀請日本竹藝師傅來台教授技法,使竹器產業在台灣中部得到普及。
戰後台灣的竹工藝進入了新發展階段,被譽為「台灣工藝之父」的顏水龍先生更引領竹藝的復興。他親自培育許多優秀工藝家,使竹製品更加提升,在內外銷市場都佔有一席之地。如其第四代徒孫陳凱劭及李瑞科都是當前竹藝領域的知名創作家。
我的孩提時代,在鄉下就曾見祖父母這一輩的親友,用特製小刀,小心翼翼地剖開竹子,削成長長的竹條,有粗有細,巧手編製成具有實用功能的竹簍、竹罩、竹籃。怕冷的曾祖母,還擁有一個竹製的小火籠,裡面還裝置著小陶碗,可以盛放燒紅的木炭。曾祖母的烘手竹籠,精緻小巧的形象,迄今仍然深刻存留在腦海中。
隨著台灣常民生活的演進,塑膠製品逐漸取代竹製品;但是台灣的手工藝畢竟擁有深厚的根基,以竹藝而言,更是歷經多個發展階段,展現在地的文化價值和工藝傳承,而且散佈民間,幾乎各縣市都有竹藝高手。
隨著環著保意識的興起,竹藝品再次受到重視,現代竹藝家如王生輝等人,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作出兼具實用性與美感的竹製品,進一步提升竹藝的價值與影響力。
目前竹藝重鎮如南投竹山、嘉義民雄,都有專業的竹藝家,也有竹藝工坊展售竹藝品。但是竹藝已經日漸脫離常民實用性,朝向高層次的藝術品發展。
文化部台中文化資產園區這次的展覽,是「國家傳統藝術傳習結業藝生」的展品,所有作品都兼具美感與實用功能,藝術水準甚高,令人萬分讚嘆。幾乎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投放到國際拍賣機構,用最高的價錢拍賣。
週日下午,我來到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尊任咖啡〕這個展場遊逛,對每一件精湛工藝品,都駐良久,個中審美的感受,真是難以言喻。文友們若有機會,不妨親自前來欣賞欣賞,肯定能深刻感受到竹藝品獨特的魅力。
相關視頻https://youtu.be/io3u8lNHG9o?si=LkSGB8H-tQAJcW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