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道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宋明理學有尊德性與道問學之爭,這兩句原是出自中庸,後來成朱、陸之爭的重點。道問學偏向知識,尊德性偏向道德。


人的知識,原是來自後天、外在,從學習所得。試舉嬰兒為例:嬰兒出生時,只有些吃喝哭鬧本能,並沒有其他知識。甚至連走路都是學習來的,曾經偶然發現被野獸養大的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只會爬行。


假設今天有對雙胞胎出生,兩嬰兒天資差不多,學習能力一樣。一嬰兒送往紐約,從小到大接受良好教育,等30年後,必將滿口英語,具備相當知識;另一嬰兒送往原始部落,30年後必將滿口土語,缺乏現代知識。這都是受環境影響,從外學到不同知識。這當然只是假設,不能做實驗,不過從近代教育學上許多實驗,應可證明此說法。


由此看來,知識確實是學習而來,學習受到多種影響。外在環境,如家庭貧富、居住地區、出生時代,都有重大影響,而個人天資、企圖心、學習欲望也有影響。所以有些偉人,出自惡劣環境,如從小喪父、貧困、受欺凌等等,終於奮發圖強而有所成。


道德則是與生俱來,出自先天,所謂人性本善。道德非學習所得,學習、修養、後天努力,雖可影響道德,但一般哲學家都以為道德為先天。性善也好,性惡也好,都來自先天,不需要後天學習。


擁有知識之多寡和道德之間,並無一定關係。一個人擁有豐富知識,拿到幾個博士學位,甚至在研究所指導博士生,不一定是有道德之人。比如協助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人,據說也有博士學位;創立共產主義的馬克思,也有博士學位。知識是中性的,一個無道德之人擁有知識愈多,為害愈大;無知識之人,即使想做壞事,影響也有限。

  

這裡有個問題要探討一下。一個有道德而少知識之人,是否可成為聖人?這牽涉到道德實踐問題。如果道德不去實踐,當然和知識無關,但當要實踐道德時,就需要足夠知識。如孝順父母固然是好道德,假設父母生病,有道德無知識之人,可能會去拜神,去廟裡拿香灰,甚至割肉孝父母,希望孝感天地。而有道德有知識之人,就會帶父母去看醫生。假設本身有足夠醫學知識,或本身即是與父母疾病有關的醫學博士,那當然更知道如何治療父母。也就是說道德實踐和知識之間,有密切關係,這常被疏忽。

  

本文不是學術論文,只是短篇雜文,所敘述之見解,出自平常思考所得。有些並無足夠證據,僅供有興趣者參考。


17會員
235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家中安裝無線網路的過程與困難。從學校獲得的筆記型電腦到家中的有線網路,作者面臨著網路安全的擔憂以及設置無線路由器的挑戰。透過與妻子的溝通與解釋,文章探討了網路知識的重要性和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最終,作者成功解決了家中的網路問題,並減少了妻子的擔憂。
我簡單談一下,我買股票的經驗。 大約在民國70年左右,我就開始買股票。 到民國77年,我遇到郭婉容事件。這年的9月24日,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從78年開始課徵證券所得稅(證所稅)。 結果是造成股票連續跌19天,天天跌停板。 我每天跌停板掛出股票,都無法賣掉,非常痛苦。
人畢竟是人,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軟弱的時候。生病時候,身體虛弱造成心靈脆弱,容易感動。平常遇到些特殊狀況,或是些苦難、打擊、挫折,難免也會使人軟弱。 這時候怎麼辦呢?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方法,來克服軟弱,堅強心志,勇敢面對一切險阻。下面談談我常用的方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大型車輛如貨車和公車的前輪和後輪輪胎蓋形狀不同。作者在外出時,注意到前輪的輪胎蓋是凸出的,而後輪則是凹進去的,並對此感到好奇。在網上詢問後,得知前輪是導向輪,後輪是載重輪,兩者的設計基於不同的功能和需求。瞭解這一點後,作者不再覺得奇怪,並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我對於佛教有了點興趣,想了解一下佛教。 下面4點,是我在網路上查到的佛教資料。   1、本來我是好奇,想知道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查之下,發現印度佛教徒只有0.77% ,印度教徒有88%。   2、再追查,發現玄奘去印度時,佛教正盛行。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家中安裝無線網路的過程與困難。從學校獲得的筆記型電腦到家中的有線網路,作者面臨著網路安全的擔憂以及設置無線路由器的挑戰。透過與妻子的溝通與解釋,文章探討了網路知識的重要性和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最終,作者成功解決了家中的網路問題,並減少了妻子的擔憂。
我簡單談一下,我買股票的經驗。 大約在民國70年左右,我就開始買股票。 到民國77年,我遇到郭婉容事件。這年的9月24日,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從78年開始課徵證券所得稅(證所稅)。 結果是造成股票連續跌19天,天天跌停板。 我每天跌停板掛出股票,都無法賣掉,非常痛苦。
人畢竟是人,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軟弱的時候。生病時候,身體虛弱造成心靈脆弱,容易感動。平常遇到些特殊狀況,或是些苦難、打擊、挫折,難免也會使人軟弱。 這時候怎麼辦呢?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方法,來克服軟弱,堅強心志,勇敢面對一切險阻。下面談談我常用的方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大型車輛如貨車和公車的前輪和後輪輪胎蓋形狀不同。作者在外出時,注意到前輪的輪胎蓋是凸出的,而後輪則是凹進去的,並對此感到好奇。在網上詢問後,得知前輪是導向輪,後輪是載重輪,兩者的設計基於不同的功能和需求。瞭解這一點後,作者不再覺得奇怪,並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我對於佛教有了點興趣,想了解一下佛教。 下面4點,是我在網路上查到的佛教資料。   1、本來我是好奇,想知道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查之下,發現印度佛教徒只有0.77% ,印度教徒有88%。   2、再追查,發現玄奘去印度時,佛教正盛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