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良知—美德與道德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年輕人:「嗯……如果超越性的事情太難理解,還有沒有層次低一點又和道德有關的事呢?」

史學家:「那就聊聊『美德』吧。」

年輕人:「美德有什麼值得探討的地方呢?」

史學家:「那麼你認為美德是什麼呢?」

年輕人:「應該是價值不及道德,但支持道德的一種行為或觀念吧。」

史學家:「這就是為什麼美德值得探討了,因為美德其實與道德無關。」

年輕人:「怎麼會呢?人們不是都認為有美德的人是可親近、可學習的嗎?」

史學家:「其實正如我之前所說,好人總是讓人討厭,正是因為他們道德意識、正義感很強,而世人多愚昧,所以好人常有『勸世』的舉動,只是更有智慧的好人會明白『好為人師』的反效果,所以不那麼『逼人太甚』,因此說他們可學習是對的,但肯定不可親近,若一個真正的好人竟被凡夫俗子認為可親近,那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年輕人:「你可以舉個例子嗎?」

史學家:「美德是不是道德,端看於美德是為了什麼事而存在,而事實上就是,美德未必符合道德,甚至可說是反道德的美德只是心虛者或無知者對縱容者的稱讚而已,你認為有哪些行為算是美德呢?」

年輕人:「有到反道德這麼嚴重嗎?例如一個人生活很自律、信守承諾、有寬容精神,這些應該都算美德吧?」

史學家:「生活自律當然是件好事,我也十分贊同人應該要自律,不過這也須看他的思想在什麼層次,或是說他的目的是什麼,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也可以生活得很自律,這是不衝突的。」

年輕人:「那麼信守承諾呢?這總該算是一件好事了吧?」

史學家:「信守承諾也可以是守一個不道德的承諾,所以不遵守承諾也未必是不道德的,因為這有可能是你突然醒悟,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可抗力之因素而不得不打破承諾,這其實是雙方都要共同承擔的後果。如果強行遵守承諾,反而可能放棄更重要的事而得不償失,可謂『一錯再錯』。事實上,承諾是在不完美世界中,強求完美的產物,君子不需給予承諾,小人的承諾不可信,凡夫的承諾亦有風險,人人若都能誠實明理,則承諾不需存在,即便做出承諾而又打破,人人也均能理解,可見承諾只是一種社會性需求而已,無關道德。」

年輕人:「嗯,總之美德與道德不是等義詞對吧,那麼寬容精神我大概也清楚了,不過既然都提到了,還是希望你能多為我說明一下。」

史學家:「寬容和之前所提到的原諒其實很像,一樣不能改變犯錯的人犯錯的事實,甚至有可能使其更肆無忌憚,受害者絕對沒有所謂的『道德壓力』要勉強自己寬容為惡的人。如果說好人『懲奸除惡』是有道德、富有正義感的表現,那麼寬容絕不會是有道德的行為。」

年輕人:「有時候要做出正確評斷真是件困難的事,我從來沒思考過有關美德的問題,或是有時覺得美德未必是對的,但這念頭都只是一閃而過而已,因為大家都認為美德是對的,那應該就不會錯。」

史學家:「所以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美德的涵義根本和道德無關,人們卻賦予它『美德』這樣的美名,其實只不過是賦予低層次價值一個『道德化』美譽而已,要正確評斷事物是不是符合善的,最根本的辦法就是用基本的邏輯判斷,將其『回歸真理』,如此萬事萬物的本質在你眼前皆『無所遁形』。」

年輕人:「你說的很有道理,只是我可能離這樣的境界還有點遠吧,不過既然我已經知道美德與道德是兩回事,那麼美德與道德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呢?」

史學家:「其實我前面常常說到真善美『價值』高低,不過道德其實不只是一種價值選擇,因為它出自真理,所以它超越了價值,而美德就真的只是價值選擇而已,例如有的人自律是因為想提升自己,進而對社會有所貢獻,而有的人只是習慣而已,自律這件事毫無價值可言。」

年輕人:「我瞭解了美德為什麼只是價值了,而道德不是價值選擇,是因為道德是一定要履行的義務對吧?」

史學家:「沒錯,常人不明此理是因為善惡有分大小,常須做出選擇,因此會有認為道德是價值選擇的錯誤認知,殊不知這是因為現實環境所逼,因人間實為不完美的處境,只能盡力而為。所以有正確認知的好人一定或多或少有些罪惡感,因此大多數想為人們找出幸福途徑的史學家均是持『道德價值』論,所以才會造成道德定位成為倫理學中的大難題。」

年輕人:「原來對真理有無的認知竟會造成哲學界的分裂。」

史學家:「不過有個概念必須說明,那就是既然真理及道德等具有超越性,那就代表以人世間的理性邏輯來論真理及道德,肯定有所不能理解之處,不過理性邏輯又是人最可靠的、可培養的認知本能,可見人們對於超越性存在的認知具有先天性的障礙。」

年輕人:「我們目前為止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嗎?」

史學家:「當然啦,我們講了這麼多的『超越性』,這個詞就是理性邏輯所不能理解的。之前我們討論過,由真論善的義務論才是對的,這意味著我們須知道真理『是』什麼,所以才能推論出道德『應該』如何,不過這其實犯了邏輯上很大的錯誤,因為價值主張不能由事實證據建立,於是『有德必有知』、『道德出於真理』等說法可說是不合邏輯,可見道德不只是價值而已,而邏輯也有其侷限性。」

年輕人:「那麼,不講真理的道德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史學家:「僅以邏輯的角度出發,最後只能將道德視為一個純粹的知識而已,也就是將善的層次提高到等同於真的層次,而真正的真則被排擠了,如此善就成了真理,而不是具有『真理性』的中間層次,善行於此失去了永恆性、超越性、神聖性,因『喧賓奪主』而變成了『為善而善』而已,而對真理若有錯誤的解讀,則上帝的存在豈能有正確認識呢?」

年輕人:「對於上帝存在這點,我目前當然還是不置可否,不過難道沒有其他途徑能夠提高人們對超越性存在的認識嗎?照你的說法應該還是有吧?何況你自己又是怎麼發現的?」

史學家:「當然是有的,有人之所以能夠正確認識到上帝的存在,那就是因為『靈性』的作用。」

年輕人:「靈性?感覺好玄幻啊,要怎麼定義這個詞呢?」

史學家:「靈性並不能經由學習而來,可能有人與生俱有,而有人要經過大半輩子的學思,靈性作用才有機會發揮,不過在這世上更多的是靈性極低的凡夫俗子,終其一生只能庸庸碌碌,所以靈性可以說是『天賦』,一種上帝給予人們感知其存在的『超能力』。而且就算有靈性,最多也就只能感知到超越性事物的存在,無法對其性質有更近一步的理解。」

年輕人:「大部分人都沒有足夠的靈性來領略超越性的存在嗎?而且終究沒有人能夠知道超越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嗎?」

史學家:「是的,不過這也沒辦法,因為人畢竟有『原罪』,但是這也是善之所以為善的意義,也是人之所以能夠高貴的可能。關於人的認知能力,以及靈性體悟超越性存在的細節,我們之後再詳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程真的沙龍
37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程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哈嘍,大家,今天我想來談一談關於一些社會上可能比較存在爭議的問題,提出一些反思和思考。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性的不斷解放,文化也在不斷進步,思想也在不斷更新,我一直秉持一個觀點:「物質可以拿來守舊,但思想要拿來創新。」
Thumbnail
哈嘍,大家,今天我想來談一談關於一些社會上可能比較存在爭議的問題,提出一些反思和思考。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性的不斷解放,文化也在不斷進步,思想也在不斷更新,我一直秉持一個觀點:「物質可以拿來守舊,但思想要拿來創新。」
Thumbnail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Thumbnail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Thumbnail
越長大才會越發現 這個社會的人真的沒有自己想像的單純而善良 還記得國中小的老師最常會同學們的一個問題之一 :「你們覺得人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開玩笑~老師 我有認真上你的國文 孟子曰:人性本善 現在回想,老師之所以這麼說,都是有用意的吧 可能在當成為老師的過程中 他也變成了一個不是全然相信人
Thumbnail
越長大才會越發現 這個社會的人真的沒有自己想像的單純而善良 還記得國中小的老師最常會同學們的一個問題之一 :「你們覺得人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開玩笑~老師 我有認真上你的國文 孟子曰:人性本善 現在回想,老師之所以這麼說,都是有用意的吧 可能在當成為老師的過程中 他也變成了一個不是全然相信人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三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三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Thumbnail
Eric Ward on Unsplash 道德要是真能思考,那我們的道德感不會這麼「薄弱」。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貪圖方便的時候,想說每一個人都差不多,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堅強」?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有道德?當要選擇救人時,只能選擇最親愛的人時,這之類的老問題是問我們總該要放手一個?可是當我們要選擇
Thumbnail
Eric Ward on Unsplash 道德要是真能思考,那我們的道德感不會這麼「薄弱」。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貪圖方便的時候,想說每一個人都差不多,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堅強」?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有道德?當要選擇救人時,只能選擇最親愛的人時,這之類的老問題是問我們總該要放手一個?可是當我們要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