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預計睡前有個 me time 的寫作時間,因與遠道而來的朋友出遊而被犧牲了,以至於今早我開始在思考,自己在「時間管理」上是否有哪裡出了問題(對,那時的我還在糾結「時間管理」),於是我就訊息近期的人生 mentor — 小金魚,詢問她如何做到掌握自己的時間。
而為什麼是找小金魚呢?
記得上月與小金魚一次的閒聊中,她跟我說今年的她已經 full 了,意思就是即使有朋友想找她做其他的 side project 或是讀書會等,她全部都先 reject 並請他們預約明年她的時間。我當時聽到覺得非常有趣,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面對自己仍感興趣的事物時,可以果斷地拒絕,並明確地說出自己為什麼沒時間。
在我的世界裡,一般都是聽到「哇聽起來很有趣,嗯……讓我想一下回覆你喔」這種回覆是這麼地柔軟不堅定、這麼地不具說服力( I mean 說服自己),以至於你以為後來自己下的決定是已經深思熟慮過後的,但實際上只是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後,很淺薄且不具意義的決定。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決策過程,就是因為在你的腦袋中並沒有為自己預留下「第一優先」要做的事的時間,於是乎你就等著被安排,等著你的時間被剝奪,最終自己重要的事都沒做、被拖延。
▍《人生4千個禮拜》讀書摘要 part 1 — 「時間的有限性」
剛好在今天開始閱讀瓦基+小金魚大推的必讀書單之一《人生4千個禮拜》真的是喜歡到不行!看不到 1/3 我就被作者循序漸進的論述所說服,書中作者以哲學家+心理學的方式開場,當你以為這本書差點要淪為紙上談兵時,緊接著作者便開始以很貼近人心的看口吻與生活中的例子,將讀者帶入他的分享中。
特別喜歡裡面作者提到的一句話:
你將明白有意義的生產力通常不會來自匆忙完成事情,而是需要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
意思是無論我們嘗試想要多高效地「管理時間」,「管理時間」本身就不可能是由我們一人獨自完成,因為人總是會需要在人際關係中花點時間,幾乎你與世俗覺得「應該/值得做的事」,都必須與他人合作,人際關係的「不確定性」使時間管理這件事成為「不可能」。因此,我們終究會臣服於德國人所說的「本身的時間性」(Eigenzeit)也就是我們需要意識到:
某個流程本身就需要的時間。
我像是被醍醐灌頂般,一瞬間體悟到「時間的有限性」一分鐘就是一分鐘,一秒就是一秒,時間這「東西」是被我們「利用」的,用完就沒了,同一秒內我們能做的就是一件事,不用因為沒做到高效的兩件事就感到愧疚,因為「時間本來就是有限的」,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本來就不可能在選擇與朋友出遊的同時,又賦予自己今日要完成寫文章的任務,這事實本身就不可能成立(你會說 maybe 硬ㄍㄧㄥ一下有可能,但作者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你基本上就不可能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樂趣)。
以前對於「上帝很公平,祂給所有人類每天 24 小時」這句話我看得懂,但可能我還在人人覺得時間還有一大把、青春正正好的年紀,以至於我時候那時尚未能深刻理解時間的重要性。時間實質上跟金錢一樣,是被一次性效用與支配的東西。
▍不只是金錢,「時間」也請優先支付給自己
接受人生時間有限的意思就是,我們再決定每一天的行程時,要很清楚地明白,我們不可能在一天 24 小時內做完所有我們想做和別人要我們做的事,所以當我們在沒有完成全部這些時,不要感到沮喪、不要自我懷疑,就是接受生命的有限性了。
我們每選擇要花時間做某件事,都代表我們犧牲了其他所有可用那段時間來做、但最後沒做的事。
作者說面對「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 FOMO。是指由自己的不在場所產生的不安與持續性焦慮 — 維基百科。作者這邊是指對自己會假想沒做過的事會很有樂趣,因錯過而感到可惜。)時,我們必須保持堅定的立場,因為你會發現,基本上你必然會錯過某件事(甚至幾乎是每一件事)!
作者也說我們必須在深思熟慮後,為自己做出重大、嚇人、無法回頭的承諾,即使這些事無法預先得知會不會獲得好的結果(畢竟很多事都要做了才知道,論實踐的重要性),但事實證明願意放手一搏,終將帶來更多滿足感,選定一條路,先做就對了!至少做過了,以後再也不會後悔。
於是當下次再度面臨到同一時間利用上的抉擇時,我想我會為自己的要事留下時間,而婉拒沒那麼必要的人生體驗,畢竟許多體驗是人類有限的時間內怎麼也體驗不完的,甚至在很多時候,越體驗會越發現更多更多的體驗,慾望是無限的,必須接受「時間的有限性」,務必在先在有限的時間內執行要事。
▍要事第一,絕對優先
那你會問,什麼是要事呢?
先確立下來絕對要做的事,其他事情就是第二順位 optional 的。
作者分享以下幾個設定「要事」時,對自己的自我對話:
當我閱讀到第三個選項時,整個是大笑出來,那是我對自己的嘲諷呀,沒有堅守著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於是對「與朋友出遊」失去了掌控,並未抵擋住誘惑。如果昨天的我足夠堅定,必會為自己留下足夠的寫作時間,並毅然決然地提早結束與朋友的約會。
所以文章開頭提到的「時間管理」,其實是個悖論,當我們愈管理時間(尤其現代人透過各種科技工具的輔助,比起古時候人已經是非常會管理時間了),我們所需要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多,因為事情實際上是越做越多的,根本是要對事情的揀選做出選擇權,而不是期望自己全部都要。
在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先進行你最重要的計畫。藉由安排和自己『開會』,保護你的時間。
延續小金魚的分享,她有計算過自己目前手上的要事,以一週時間為單位,每天她需要為自己留下 8 小時正職工作的時間+2 小時寫作時間+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的她與 Soking 的 MVP 實戰營企劃+以及隔週一次的 3 小時華爾街讀書會。目前這些佔據她接下來一年可支配時間的六成,必須留點空間給突如其來的其他任務,所以已是 full 的狀態了。
於是我也計算了一下自己每週的時間,以為將來他人若要來預支我的時間做準備。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寫在前面|完整工作時間平日 12 小時 /天、假日 6 小時/天
平日|每週一到五
8 小時正職工作+1 小時閱讀+2 小時寫作+1 小時影片剪輯
假日|每週六
1 小時閱讀+2 小時寫作+3 小時影片剪輯
假日|每週日
1 小時閱讀+2 小時寫作+3 小時影片剪輯
每週成果|三篇文章(同步轉發 IG Dairrene’s Lifestyle)、影片一支(同步轉發 IG Dairrene)
累積:閱讀|7 小時、寫作|14 小時、剪輯|11 小時
以上皆保留動態調整的空間~在內心留下這樣的時間給自己,期許自己越好
我覺得我今天直接被換個腦袋,被閱讀療癒,便抱著既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寫下這篇讀後+實作心得:)邊學邊實作,在閱讀中 input 也在生活中 output,人生美妙莫過於此吧!
這裡看心得分享 Part 2 ✨
感謝閱讀到最後的你🙂
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寄信跟我互動交流,那對我來說會是一大鼓勵,也非常希望可以 following 我的帳號,那將兒紀錄任何一個激發我內心漣漪的小小啟發、小小靈感。
Dairrene 小黛
|一個熱愛行銷花花世界的 outdoor 女子
Follow me on IG(Dairrene)
|一個滿載著登山自潛,被冀託分享多點知識的帳號
Willing to connect via email([email protected])
|隨時看到,隨時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