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的次級預防之抗凝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心房顫動患者的抗凝血治療策略

1. 引言

🔴 直接口服抗凝血劑(DOAC)已使用十幾年,選擇適當藥物和劑量變得更加複雜 🟢 本文將針對三類脆弱人群討論DOAC的使用:

  • 曾經中風的患者
  • 腎功能不佳的患者
  • 高齡患者

2. 曾經中風患者的抗凝血治療

🔵 四個主要DOAC臨床試驗(RE-LY, ROCKET AF, ARISTOTLE, ENGAGE AF)的綜合分析:

  • DOAC在預防中風和系統性栓塞方面優於華法林
  • DOAC顯著降低出血性中風和顱內出血的風險
  • DOAC略微增加胃腸道出血風險

🔴 針對曾經中風患者的亞組分析:

  • DOAC在預防再次中風方面與華法林相當
  • Dabigatran 110mg和Apixaban在降低主要出血風險方面優於華法林

🟢 韓國健保資料庫分析:

  • DOAC組在預防缺血性中風、主要出血和全因死亡率方面優於華法林組
  • 標準劑量DOAC比低劑量DOAC和華法林更有效且更安全

3. 腎功能不佳患者的抗凝血治療

🔵 DOAC依賴腎臟排泄的程度(從高到低):

  • Dabigatran (80%)
  • Edoxaban (50%)
  • Rivaroxaban (35%)
  • Apixaban (27%)

🔴 腎功能不佳患者使用DOAC的建議:

  • Dabigatran: CCr < 30 mL/min 不建議使用
  • Edoxaban, Rivaroxaban, Apixaban: CCr < 15 mL/min 不建議使用(台灣)
  • 美國FDA已批准Apixaban用於透析患者

🟢 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的DOAC療效和安全性:

  • Apixaban在預防中風和降低主要出血風險方面表現最佳
  • Dabigatran 150mg在預防中風方面效果顯著,但出血風險較高
  • Rivaroxaban在腎功能正常患者中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4. 高齡患者的抗凝血治療

🔵 高齡是心房顫動和中風的重要風險因素:

  • 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同齡非心房顫動患者的4-5倍
  • 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死亡率是非心房顫動中風的2倍

🔴 DOAC在高齡患者中的表現:

  • 預防中風的效果隨年齡增長而增強
  • 主要出血風險與華法林相當,但顱內出血風險顯著降低

🟢 Apixaban在高齡患者中的優勢:

  • 在降低中風和主要出血風險方面表現最佳
  • 唯一將年齡納入減量標準的DOAC

5. DOAC劑量調整策略

🔵 Apixaban (ABC原則):

  • Age ≥ 80歲
  • Body weight ≤ 60kg
  • Creatinine ≥ 1.5mg/dL
  • 符合兩項以上時,建議從5mg BID減至2.5mg BID

🟢 其他DOAC主要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

6. 中風後恢復抗凝血治療的時機

🔴 中風後過早使用抗凝血藥物的風險:

  • 出血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風險增加
  • 大腦血腦屏障受損加劇出血風險

🟢 出血轉化的風險因素:

  • 中風範圍大
  • 皮質區受累
  • 心源性栓塞
  • 高血糖
  • 低血小板計數

🔵 過去建議:

  • 通常在中風後1-2週恢復抗凝血治療
  • 歐洲中風學會提出的13612法則:
    • TIA: 1天後
    • 輕度中風: 3天後
    • 中度中風: 6天後
    • 重度中風: 12天後

🔴 新的研究支持更早期恢復抗凝血治療:

  1. ELAN研究(2022):
    • 比較4天內(早期)和5-10天(延遲)恢復抗凝血治療
    • 早期組在預防缺血性中風和整體事件方面表現更好
    • 兩組間出血風險無顯著差異
  2. TIMING研究(2023):
    • 基於影像學評估的分組: 輕度/中度中風(< 1.5cm): 48小時內給藥 重度中風(> 1.5cm): 6-7天給藥
    • 早期組在30天和90天隨訪中,缺血性中風復發率更低
    • 兩組間顱內出血和血管性死亡無顯著差異

🔵 新的建議:

  • 可以比13612法則更早恢復抗凝血治療
  • 輕度/中度中風: 可在48小時內恢復
  • 重度中風: 可在6-7天恢復
  • 有明顯出血轉化的患者仍需延遲治療

結論

🔴 DOAC在預防中風和降低出血風險方面優於華法林,特別是在脆弱人群中 🔵 Apixaban在多數情況下表現最佳,尤其適用於腎功能不全和高齡患者 🟢 中風後可以更早恢復抗凝血治療,但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和影像學結果決定具體時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3會員
246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直接口服抗凝血劑(DOAC)在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應用,特別是針對曾經中風、腎功能不佳及高齡患者的治療策略。分析顯示,在預防中風及降低出血風險方面,DOAC優於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針對不同脆弱人群的DOAC使用建議,包括劑量調整及中風後恢復治療的時機,將幫助臨床醫師做出更好的治療決策。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直接口服抗凝血劑(DOAC)在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應用,特別是針對曾經中風、腎功能不佳及高齡患者的治療策略。分析顯示,在預防中風及降低出血風險方面,DOAC優於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針對不同脆弱人群的DOAC使用建議,包括劑量調整及中風後恢復治療的時機,將幫助臨床醫師做出更好的治療決策。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偏頭痛、小中風、暫時性黑矇症、高血壓、糖尿病。 非增值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PPDR、PDR、乳頭靜脈炎(Papillophlebitis)。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CRAO、BRAO、CRVO、BRVO…等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偏頭痛、小中風、暫時性黑矇症、高血壓、糖尿病。 非增值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PPDR、PDR、乳頭靜脈炎(Papillophlebitis)。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CRAO、BRAO、CRVO、BRVO…等
Thumbnail
根據台灣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的最新指引,低血壓(低於 90/60 毫米汞柱,mm Hg)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因為它很少引起症狀。然而,部分低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這表明某些身體部位未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豐富的血液供應。本文將探討低血壓何時會變得危險、應注意的症狀以及必要的護理措施。
Thumbnail
根據台灣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的最新指引,低血壓(低於 90/60 毫米汞柱,mm Hg)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因為它很少引起症狀。然而,部分低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這表明某些身體部位未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豐富的血液供應。本文將探討低血壓何時會變得危險、應注意的症狀以及必要的護理措施。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Thumbnail
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容易造成中風,最好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請心臟科醫師來說明!
Thumbnail
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容易造成中風,最好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請心臟科醫師來說明!
Thumbnail
「有一位 40 歲的男士,因為左腰痛來到急診室。」林柏霖醫師表示,「檢查發現,居然是心房顫動造成的血栓流到腎動脈,而造成腎臟中風。」 經過醫療團隊緊急手術,取出左腎動脈裡的血栓,成功保住了腎臟。為了避免心房顫動持續形成血栓導致嚴重併發症
Thumbnail
「有一位 40 歲的男士,因為左腰痛來到急診室。」林柏霖醫師表示,「檢查發現,居然是心房顫動造成的血栓流到腎動脈,而造成腎臟中風。」 經過醫療團隊緊急手術,取出左腎動脈裡的血栓,成功保住了腎臟。為了避免心房顫動持續形成血栓導致嚴重併發症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