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這麼一個說法,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是看過之後自己選的,但我相信自己,自己當初既然這麼選了,一定有我自己的道理,目前糟糕也好,失敗也罷,肯定都是暫時的。--《我們一起搖太陽》
《我們一起搖太陽》以樸實無華的生活基調為底,寫出兩個患上重症的普通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劇本。
患了尿毒症的女孩「不高興」淩敏,以及得了腦瘤的男孩「沒頭腦」呂途,兩人的相遇是起因於一段淩敏上傳到腫瘤群之後秒刪的徵求捐腎影片,淩敏在影片中陳述了自己的病,並且告知在群組裡的患者們說:「在你活著的時候,我會陪伴你做檢查、支持你,你死後將腎給我,我會幫你照顧家人。」
相當現實、相當沮喪,卻也相當的想要活下去。
呂途找上淩敏,因為呂途不想再接受治療了,他開始審核淩敏的可靠性,儘管淩敏已經多次解釋自己上傳的影片是個失誤,拒絕做這樣的交易以及討論,兩人在這樣的一追一跑的來往之中,逐漸建立了感情。
這是一段看似相當王道的劇情,但看觀劇的過程中,確實依然能有許多的笑點存在,煽情之中依然相當落地。
「這是你的路,完全屬於你。其他人或許能陪你走一遭,但沒人能替你走」
蘇菲派詩人魯米Rumi
生而為人,把「謝謝惠顧」一起活成「再來一瓶」,本就不容易,再如何樂觀的人都將會有沮喪以及難過的時候,尤其是面對死亡。
死亡是孤獨的,這大約是許多人的理解,但在《我們一起搖太陽》故事裡,死亡卻不是一個人的面對,死亡是需要陪伴的,也需要練習的。
呂途以及淩敏面對死亡的態度雖然消極卻樂觀,兩人雖然都覺得這樣活下去太累了,但同時兩人也不斷的想著關於『活著』的一切,所以才會有淩敏的影片、才會有呂途想著要找人幫忙照顧母親,看似截然不同卻也殊途同歸。
事實上也是如此,人並不是為了死而活著,死亡雖然是終點,但不是目的地。沒有人會把死亡當作「目的地」,雖然許多人都活得相當厭世,可是其實大多數時候也不是很想死,只是很沒有意願繼續存在。
《我們一起搖太陽》很好的搖醒了不想死卻沒有很想存在的那些意願。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也會累,也會打瞌睡,所以我們就會碰到陰天雨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意念把太陽搖醒,後來我把這個辦法告訴全班同學,每週五我們全班集體用意念搖太陽,因為週五是體育課,從此以後每週五都是晴天。--《我們一起搖太陽》呂途
一開始看到電影名稱《我們一起搖太陽》不太理解,查過之後才知道是歌名,然後在劇中,也有一小段描述『搖太陽』的內容,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解釋,太陽跟人一樣也會有不想上班的時候,所以當我們需要陽光的時候,要用『意念』將太陽搖醒。
從此以後,每週五都是陽光明媚。
人的意念,如果連天氣都能影響,那當然也會影響到自己
即使痛苦,還是直得好好活下去,因為只要活著,就會有價值,淩敏說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是看過之後自己選的,因此如果當下是痛苦的,那一定會有好的事情會發生,因為我們總是要相信自己,當初選定這個劇本,一定都有自己的道理。
三木清在《從未提及的哲學》中把人生比喻成在沙灘撿貝殼,每個人都各自拿著一個小竹籃,在廣大的沙灘上努力撿貝殼,然後丟進竹籃裡。
在某個機會下,人們突然開始檢查竹籃裡的貝殼,結果發現以前覺得很美的貝殼,其實一點也不漂亮,然後為此感到震驚。三木在這裡提到的「貝殼」,比喻大多數人堅信不移的「美麗事物」,也就是人們覺得有價值、想要努力獲得的東西。然而,人總會在某個時刻發現,那些東西一點也不美。
人生便是如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當下覺得值得的事情,卻在人生的最後發現那些追求其實都是不需要的,與其低頭撿貝殼,不如抬頭感受風的吹拂、海的聲音以及天色的變化。
因此呂途才會如此的不修邊幅,才會如此的看似隨意,因為在他的人生中,他已經不需要低頭找貝殼了,他想要花更多時候抬頭看著這個世界。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要是鬱悶了就喊一喊,太陽今天又打瞌睡了,讓我們一起把他搖醒!--《我們一起搖太陽》淩敏
如果今天的你覺得有點找不到生活重心,又或許你發現自己總是太過度汲汲營營於生活,或許可以將這部片子找出來,看一看、笑一笑再哭一哭,然後我們一起搖太陽,將生活的太陽搖醒、也將我們自己搖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