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曾經分享過看小說的好處,就是能用最低的成本過上一段你可能永遠不會經歷的人生,甚至穿梭在過去與未來,重新理解觀看世界的方式與自己的定位。
然而有一個方式是更直接體驗了,親自用自己的身體、意念,去成為一個可能與你生存的年代、與自己的性格大相逕庭的人,是一段上路後就此背負並與之共存,那就是「演員」。
好像總在許多時代劇上瞥見連俞涵的身影,然而第一次見識到她在不得已的時代依然頑強求生的精湛演技,是《流麻溝十五號》的陳萍;再來,就是月初看完,讓我如鯁在喉的《聽海湧》,當中少數的女性角色領事夫人,在戲中最後,她那萬念俱灰的眼神,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到心碎,興起了我想了解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就對她出的這本《水豚工讀生》有點興趣。
但有書後,仍是一直擱著,直到最近的忙碌狀態讀不太下沉重小說。翻閱這本隨筆後,就感到輕鬆閒散的氣質。原本以為是能滿足我好奇這位演員背後的人生故事,但更多的,是對生活、角色與自身的看法,輕鬆卻也不膚淺地,感受到她認真過生活的心。
總覺得演員如此難當,還得必須時刻求關注,一忙起來天昏地暗,如果進不去角色或殺青後走不出角色怎麼辦?但連俞涵卻回答得自在,她覺得每個人都能是天生的演員(想想也是,畢竟我們身處在這社會上,本來就不是只有一種身分);而她也不回頭去看自己演的戲,因為「身體的感受,比較存在於那個當下」,進而能在戲裡全身心投入,殺青後全部放掉,進而與角色課題分離;至於「求關注」嘛~這的確是演員這個身分的不可避免,但她卻更寧願等,等到有感覺的角色連結,甚至說著:
「如果被忘記了,就忘記沒關係,本來到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是會被遺忘的。
比起怕被遺忘而產生的生存焦慮,過度曝光到面目模糊,看不清自己本來的樣貌和輪廓,我寧願在安靜時,待在陰影處,等待時間,反覆沉澱之後,再慢慢顯影。」
也或許是這空靈、曾被說「你身為演員怎如此想得不一樣」的這個本質幫助了她,在這會大量變動、甚至需要交付自我的業界,必須要夠穩,才不致迷失自我,或在得到大量肯定時,也能不被狂喜沖昏。
這對活在社群媒體下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穩定的情緒,意外安撫了因忙碌而又想發點什麼卻感到焦躁的我自己。
正因為知道一忙起來就是在片場半年八個月,因此她更投入於自己的生活,陳述她做了多少看起來沒那麼「有用」,也沒有什麼曝光價值的事,然而,那卻能帶來她內心真正的快樂,帶來能讓自己走得更遠的「平靜」。
演員的本質說到底,是一份需要體力的工作,甚至很直接地說,當你身體不好,沒有戲敢找你。因此與其「求曝光」,她更覺得為了能讓這個喜歡演戲的自己走更遠,先好好的生活比較重要。
「當所有人都想拿時間交換些什麼,等熱情燃燒完,並逐漸處於過勞的狀態,就會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阿......又是一段冥冥之中往內心戳的句子。🥲往往在燃燒各種熱情時,忘記去儲存能量,然後又會在透支時喊著自己沒有選擇。其實我們或許能更早意識到,能讓我們走得遠的,並不是那些表面看得出來的光鮮亮麗,而是在那基礎、甚至有些乏味的日常中過好。能在一段路上盡情的欣賞風景,不是一昧的往前衝,而是知道煞車怎麼踩。
而我也特別喜歡她去北海道滑雪拍節目,教練對她說:
「學會停下來,才能活命,跌倒也是停下來的方法之一,重點是:停止,而不是速度,慢下來才能 save your live。」
原以為會是文青般的呢喃,但這本隨筆的透明質地、不造作的語句,意外讓我在趕案壓力下學會放鬆(所以我說書總是會在適當的時機來找我呀~)很適合在夜晚讀時放下壓力,伴著入眠。
正或許每次演出,投入一個角色,就是重啟人生,更讓連俞涵懂得何謂活在當下;甚至透過這些角色,來認識自己想要走的路。那或許不是走在太主流的地方,而是旁邊那細小岔出的道路,然而匯集起來,卻也能形成一條屬於自己、因為喜歡而走的路。
想看更多如何學會生活的好書,歡迎到畫說IG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