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領導者最常犯的錯誤:你真的需要幫所有人解決問題嗎?

梅根會客室|領導者最常犯的錯誤:你真的需要幫所有人解決問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在職場中是不是也像 John 一樣,承擔了過多的責任?


John 是一位盡責的主管,但他的問題是總是過度關注下屬的工作。每當有人遇到困難時,他都會親自介入解決,導致自己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他以為自己是在幫助他人,但事實上,他正在干涉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John 沒有時間專注於自己的任務,反而感到更加焦慮與疲憊。這不僅讓他失去工作動力,還讓團隊成員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而當 John 開始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感激時,他對團隊的耐心也逐漸耗盡。

這種情況,其實是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干涉他人的人生課題」


什麼是「人生課題」?

根據阿德勒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包括如何獲得愛、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如何養活自己等。當我們越界干涉他人的課題時,不僅讓自己感到壓力,也會阻礙他人的成長。 所以,在職場中,學會分清自己與他人的課題,是減少壓力和維持健康關係的關鍵。


如何讓自己和他人成長?


「真正的領導力是幫助別人發掘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為他們鋪平道路。」-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這句話提醒我們,像 John 這樣的領導應該學會設立界限,讓團隊成員承擔他們自己的責任。John 可以提供支持與建議,但不應該主動介入和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是他們的課題,不是他的責任。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該怎麼辦?


  • 建立界限意識

當你感覺自己過度投入他人的工作或情緒時,提醒自己:「這是他/她的課題,而不是 我的。」學會適時退出,讓對方自己解決問題。

  • 學會接受不完美

有時候,看到他人做得不如你預期,會產生一種想要「代勞」的衝動。此時告訴自己:這是他人成長的機會,放手讓他們自己面對挑戰。

  • 傾聽而非接手

當團隊成員或同事向你尋求幫助時,先傾聽他們的問題,再提供建議,讓他們自己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介入解決,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成長。


「不去幫別人承擔他們的挑戰,反而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最好方式。」- Walt Disney


在職場中,幫助他人並不是一種義務,而是提供機會讓他們自行學習和成長。學會區分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不僅能讓你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還能幫助他人變得更加獨立和強大。當下一次團隊成員或同事遇到困難時,試著分清這是否是他們需要自行承擔的責任,而不是你必須干預的任務。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3會員
256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接到幾個公司老板及高管的諮詢,都是在「管人」的問題上糾結煩惱。諮詢到最後,甚至有的還會說:管人真的好麻煩! 事實上許多公司領導者,容易陷入「管人」的誤區,忽略了激發內在動力的重要性。真正的管理不僅是監督,而是通過理解人心和人性,找到員工的內在動機。合理的獎懲制度,才能提升團隊士氣和業績。
在職場中,厭蠢症常讓人無法忍受他人的行為。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對別人的不耐煩常常是對自我的反映。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增強同理心、調整對他人的期望以及學會問題解決,都是改善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透過理解這些情緒的根源,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促進自我成長與心靈平和。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案經理羅拉在職場上面對領導決策的不滿與困惑,並提供了五種有效應對職場情緒的建議。作者強調理解自身情緒、調整期望、改善溝通技巧、練習感恩以及專注自我成長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平衡情感,改善與同事的關係。
前幾天有個朋友凱文找我諮詢,一直在抱怨:他的員工經常犯一些他覺得「不應該犯」的小錯,讓他忍不住抓狂開罵;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其它同事老是問他那些再簡單不過的問題,讓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在白白浪費,不斷在內心吐嘈;或是某位同事屢屢在簡單的報告中出錯,導致工作進展延誤,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溫柔——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總是不自覺地將他人放在自己之前。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天賦,但也是一種負擔。在現代職場中,有許多人投入大量精力去讓每個人滿意,試圖透過不斷付出來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最後身心俱疲。 職業倦怠的真相
最近接到一個被催婚與家人衝突的諮詢,來訪者與家人關係緊張,自己焦慮痛苦失眠,整天精神不濟,不知道如何解決。當時與來訪者深入溝通後,發現最主要的問題:「課題分離」。
最近接到幾個公司老板及高管的諮詢,都是在「管人」的問題上糾結煩惱。諮詢到最後,甚至有的還會說:管人真的好麻煩! 事實上許多公司領導者,容易陷入「管人」的誤區,忽略了激發內在動力的重要性。真正的管理不僅是監督,而是通過理解人心和人性,找到員工的內在動機。合理的獎懲制度,才能提升團隊士氣和業績。
在職場中,厭蠢症常讓人無法忍受他人的行為。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對別人的不耐煩常常是對自我的反映。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增強同理心、調整對他人的期望以及學會問題解決,都是改善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透過理解這些情緒的根源,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促進自我成長與心靈平和。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案經理羅拉在職場上面對領導決策的不滿與困惑,並提供了五種有效應對職場情緒的建議。作者強調理解自身情緒、調整期望、改善溝通技巧、練習感恩以及專注自我成長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平衡情感,改善與同事的關係。
前幾天有個朋友凱文找我諮詢,一直在抱怨:他的員工經常犯一些他覺得「不應該犯」的小錯,讓他忍不住抓狂開罵;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其它同事老是問他那些再簡單不過的問題,讓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在白白浪費,不斷在內心吐嘈;或是某位同事屢屢在簡單的報告中出錯,導致工作進展延誤,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溫柔——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總是不自覺地將他人放在自己之前。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天賦,但也是一種負擔。在現代職場中,有許多人投入大量精力去讓每個人滿意,試圖透過不斷付出來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最後身心俱疲。 職業倦怠的真相
最近接到一個被催婚與家人衝突的諮詢,來訪者與家人關係緊張,自己焦慮痛苦失眠,整天精神不濟,不知道如何解決。當時與來訪者深入溝通後,發現最主要的問題:「課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