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想要職場更輕鬆?試試「當個壞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溫柔——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總是不自覺地將他人放在自己之前。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天賦,但也是一種負擔。在現代職場中,有許多人投入大量精力去讓每個人滿意,試圖透過不斷付出來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最後身心俱疲。

職業倦怠的真相:好人光環


愛咪是一名團隊主管,總是主動幫忙解決來自其它部門的要求,及每個團隊成員的需求。不管加班多晚也會留下來完成額外的任務,同時還要處理與跨部門或是團隊成員之間的衝突。甚至犧牲了和家人的時間,只為了確保團隊的和諧。然而,她發現自己開始感到疲憊,無法享受下班後的時間,同時她的同事們逐漸將她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導致她不敢拒絕任何要求,團隊的成員也因此加班到受不了離職。她開始質疑自己勞心勞力的付出是否值得,最後,她陷入了倦怠。

認識自己需求的重要性


當你過度滿足他人需求時,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與需求,這最終可能導致情感耗竭和自我價值感降低。心理學家Brené Brown曾說過:「真正的關連是來自真誠,當我們將自己的真實樣貌展現出來時,我們才會建立起深刻的連結。」這提醒我們,不必假裝成為所有人期待的樣子,只有當我們真實表現自己,才能與他人建立真正的聯繫。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在諮詢過程中,愛咪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她了解到:過度取悅他人是因為她渴望得到「認可」,害怕被排擠。透過諮詢,她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她學會了「設立界限」,並在「必要時委婉拒絕額外的工作」,結果她發現,同事們並沒有因此疏遠她,反而開始更加尊重她的時間與努力。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以下是一些步驟和重點,可以幫助你在實踐中更好的理解和應用:

  • 設定清晰的界限:學會說「不」是重要的職場技能,這不意味著拒絕一切,而是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 優先自己的需求:定期反思你的工作模式和情緒狀態,確保自己的需求也能得到滿足。
  • 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這是正常的。學會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正如心理學家Carl Gustav Jung所說:「我寧願是真實的我,也不要做虛假的完美。」

最後分享成功學創始人Jim Rohn的名言:“不要等待别人的認可,先認可自己。” 希望大家在職場中,能表達真實的自己,設立適當界限,其它人會更加尊重你的時間和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3K會員
492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