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知道自己在框架裡打轉嗎?我們的大腦有時也需要換條路走!
付費限定

知道自己在框架裡打轉嗎?我們的大腦有時也需要換條路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們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明明眼前的問題不算太難,但無論怎麼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出解法。


像是每次努力思考都感覺大腦像一台卡住的老舊機器,咔咔作響但絲毫沒有進展。就好像我們已經被一條無形的線緊緊綁住,無法突破。


其實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被自己內心的「思維框架」所困住了。這些框架就像一副隱形的眼鏡,讓我們只能用既定的方式看待問題,甚至不自覺地限制了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它們可能來自於我們過去的經驗、教育、文化,甚至是生活中無意識的習慣。而當我們無法跳脫這些框架時,創新和成長就顯得遙不可及。


想像一下,如果每次遇到困難,總是下意識地選擇「熟悉的解法」,那麼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多單調?每一次的「解決方案」都像是在複製過去的版本,久而久之,我們的大腦就像是被設定好了模式,只會沿著原本的路徑行走。




什麼是思維框架?我們為什麼常被它困住?


我們可以把思維框架想像成一副看不見的眼鏡,戴上它,我們會用既定的方式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這個框架讓我們做決策變得輕鬆,因為我們只需依循習慣,但這同時也讓我們錯失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框架


舉個日常的例子。多人習慣早餐吃米飯、麵包或燒餅油條。這種「早餐要吃得飽」的觀念根深蒂固。當我們習慣這種吃法,就很難跳脫,去嘗試一些健康且更富創意的選擇。事實上,許多營養專家建議可以吃一些高蛋白、低醣的早餐,例如酪梨配蛋、堅果、蔬菜等,這樣不僅讓我們保持飽足感,還能穩定血糖,提升一整天的專注力與能量水平。


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一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觀念,其實可能只是被框架限制住的思維。而打破這些框架,則能讓我們發現生活中還有更多的選擇。




封閉式的思考:自我強化的陷阱


思維框架的形成其實是我們生活中的自我防衛機制之一。當我們找到一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腦袋便會自動強化這個方法,讓我們不再去懷疑或嘗試其他選擇。這就像是每次面對困難,我們都會選擇「熟悉」的路,因為它過去曾經有效。然而,這種自我強化的模式,讓我們逐漸忽視了新的可能性,最終讓我們的思維變得僵化。


知識與經驗:豐富的同時也可能成為束縛


有趣的是,我們通常會認為擁有更多知識和經驗能讓我們更容易突破思維框架,但事實上,當我們過於依賴過去的知識和成功經驗時,這些反而可能成為限制我們思維彈性的最大障礙。例如,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可能會過於依賴既有的知識,從而忽視了時代的變遷和新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現象在科學界也有所研究,一些心理學家發現,知識豐富的人有時反而更難接納創新觀點,因為他們已經建立了大量的框架來支撐自己現有的世界觀。這就像是一棟老房子,有太多層樓和複雜的結構,讓我們無法輕易拆除或重建。




如何意識到自己陷入了思維框架?


意識到我們正在框架內,是跳脫思維框架的第一步。問題是,我們通常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因為這些框架已經成為我們思維的一部分,像是大腦中的背景程式,無時無刻在默默運行。


問不同的問題:重新檢視情境


一個有效的方式是開始問不同的問題。當我們卡住時,不妨停下來思考:「我是否預設了某些條件?」或者「如果所有的資源都不成問題,我會怎麼做?」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我們跳脫現有的思維框架,重新看待問題。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面臨一個工作上的困境,通常會依賴過去的經驗來找解決方案,但如果改變一個問題的問法,例如「如果我不是主管,我會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或「從使用者的角度,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這樣便能打破固有的角度,產生全新的思維。


簡化問題:找回問題的核心


有時我們卡住是因為問題變得過於複雜,細節太多讓我們無從下手。這時簡化問題往往能讓我們重新找回核心。例如,當面對一個多層次的工作項目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個項目最重要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或者「什麼是這件事的最簡單解決方式?」這種方式能幫助我們避免陷入細節中,讓大腦重新聚焦於最重要的目標。




當我們無法跳脫框架時,該怎麼辦?


我們都經歷過思維陷入死胡同的時候,尤其是當我們感到孤立無援時,這種狀況會變得更加顯著。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卡住卻無法跳脫框架時,又該如何自我調整呢?


寫下思維流:整理混亂思緒


有時,將我們的想法寫下來,能讓大腦更容易清晰地看到問題的全貌。這種「思維流寫作」不需要考慮語法、邏輯或結構,只是把腦中的所有想法倒出來。這樣的過程像是為大腦進行一場「大掃除」,當我們能看到自己在哪些地方反覆卡住時,往往能幫助我們找到出路。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我們不需要立刻找到解決方案,只需要讓頭腦中的混亂變得有形,這樣接下來的思考就能更有條理。

「一元」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372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學習與生產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30會員
30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生活步調飛快,追求成就的壓力常讓人不敢停歇,甚至連好好休息都可能感到罪惡?這種普遍的內耗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解套?是時候深入看看休息的真正價值了。一起來探索,如何告別無效努力造成的倦怠循環,學習擁抱策略性的暫停,找到一種更聰明、也更善待自己的高效能平衡之道,活出更游刃有餘的狀態。
驅動著行動力的多巴胺,既是助力也可能是個陷阱。習慣了靠咖啡、音樂或各種外在刺激來提升狀態,感覺很有效率,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事物本身那份純粹的喜愛。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機制,學習如何找回並守護那份不需外求、真正持久的內在熱情。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生活步調飛快,追求成就的壓力常讓人不敢停歇,甚至連好好休息都可能感到罪惡?這種普遍的內耗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解套?是時候深入看看休息的真正價值了。一起來探索,如何告別無效努力造成的倦怠循環,學習擁抱策略性的暫停,找到一種更聰明、也更善待自己的高效能平衡之道,活出更游刃有餘的狀態。
驅動著行動力的多巴胺,既是助力也可能是個陷阱。習慣了靠咖啡、音樂或各種外在刺激來提升狀態,感覺很有效率,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事物本身那份純粹的喜愛。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機制,學習如何找回並守護那份不需外求、真正持久的內在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