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由:當我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自如地把情緒表達出來。」
「所謂情緒自由,無所謂你應該怎麼做,而是你樂意怎麼做,都隨便你。只要它是你真心想做的,ABC都沒問題,你是自由的。」
「情緒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它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對抗期待--找到自我--融入社會。」
「對抗期待:雖然別人對你有期待,但你的情緒最大,你可以直接違抗他的期待。」
「為什麼非要對抗一次,才能獲得自由呢?因為自由的前提就是“不害怕”,你知道打破別人期待會帶來什麼。」
「找到自我:你愈來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而不是出於別人的期待,而是自己的選擇。可以選擇,也隨時可以自由地拒絕。」
「自我需要建立在自由選擇的能力基礎上。心裡“順”了,就不會內耗。」
「你的情緒與別人的期待不衝突,但你也沒有把那些期待當一回事。別人喜歡不喜歡都是別人的是,你只是在做自己。這樣你可以更充分表達情緒,別人可以感受到你的真誠,你也會更加自在。」
「融入社會:個體的情緒背後,往往也有其他人的情緒,你與世界是有情感共鳴的。」
「什麼事讓你覺得有意義?往往是你覺得這件事不光是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也對別人有意義的時候。」
「加班大家都痛苦,進一步會產生共鳴,想到這些工作如果可以放在平時用常規流程解決掉就再好不過了。因為這個共鳴,你對加班的牴觸,就能轉化為積極的行動,優化日常的工作流程。」
這段討論,來自李松蔚老師的情緒管理15講課程[1],啟發我對「情緒」的重新認識。
李松蔚老師提到的情緒自由三階段:對抗期待,找到自我,融入社會。
「期待」這個事情其實無所不在。
只要你稍微沒有自己的意見,社會的「期待」就會往你壓上來。
你應該讀好的大學讀好的研究所。
你這個年紀應該要有存款了。
你這個年紀應該要結婚或者要有穩定的關係。
你這個年紀應該要買車買房了。
你這個年紀應該要開始投資了。
你這個年紀應該要更有責任了。
這些,都是你我生存在這個社會裡面,默默承受的某種「期待」。
年輕的時候,都會想與這些「期待」對抗,
但因為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往往對抗後自己會受重傷。
所謂被社會磨平了菱角,就是指這個情況。
後來你會採取寬容,不衝突的做法,
但其實,只要你心裡還是在意這些「外在的期待」,
那這些「外在的期待」就會形成「對你的內耗」,
你還是無時無刻受這種期待的折磨。
解決方案,是儘早養成自己的獨立能力。
獨立不好達成,不只在經濟層面工作層面需要,心理層面也需要。
經濟能獨立,你不再需要配合金主的期待,買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的東西。
工作能獨立,你不再需要迎合業主的期待,做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的工作。
心理能獨立,你不再需要被情感對象PUA,過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的感情生活。
獨立還有很多維度,但這三個維度是首要要先征服的。
當你能獨立,一開始總是伴隨許多困局,還需要你持續累積經驗;
直到你有了經驗,知道事情的邊界,
你能圓滑地閃過他人期待,能有效表達自己的審美,
你有了力量,你也開始能讓情緒自由。
Reference
[1] 情緒管理15講:如何成為情緒自由的個體?(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qzk8vQM4oYjrXm1eA1Xw6bEOLl5G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