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累積跨領域合作與社會資本:
很多學生在研究所時期過度專注於自己的學術研究,而忽略了技術的實際應用與跨領域的合作潛力。以量子機器學習為例,雖然這是一個技術門檻極高的領域,但其民主化的時間尚未到來,社會資本也無法立即大量投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跨領域合作就不重要,相反,理工學科的學生應該瞭解工學院、商學院與法學院如何在技術普及與產品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只有透過這些學科的合作,技術的普及才可能加速。而若學生在學術研究中過於封閉自己,缺乏與這些領域專家的互動,未來的發展可能受限。
3. 沒認清不同學院在技術發展中的職責與角色:
理學院的主要責任在於促進技術的突破與民主化,工學院則是將技術落實為可規模化的產品,商學院則負責把這些產品推向市場,創造經濟價值。法學院負責規範這些技術所帶來的利益,並制定相應的法律框架進行分配,文學院則透過這些技術帶來的成果進一步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很多研究所學生往往只聚焦於自己所屬學院的研究,未能跳脫出來看到這個更大的合作框架,這會讓他們在面對未來的職場挑戰時,無法適應多變的需求與機會。理解這些角色之間的分工不僅有助於職涯規劃,還能幫助學生在學術與業界之間架起更強的橋樑。
你在研究所生涯規劃過程中,還有見過哪些其他錯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