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媒人:當動物無心插柳成為植物的授粉助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無意間協助了授粉過程。


想像你走過一片盛開的芥菜田,穿過高聳的豚草叢,離開時才發現你的衣服上沾滿了黃色的花粉。這不只是讓人過敏的麻煩事,科學家發現,這種無意間攜帶花粉的行為,其實可能在自然界中發揮了某種程度的授粉作用。


日本大阪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山崎一夫(Kazuo Yamazaki)博士在一次田野調查中,注意到這種現象。他發現,不只是人類,許多動物在穿越植被時,身上可能會沾附花粉,並且在移動的過程中,無意將花粉轉移到其他花朵的雌蕊上,進而促成授粉。這種非傳統的授粉方式,被稱為「背景授粉」(background pollination),是一種過去被忽視的生態現象。


哪些動物可能是這些「意外媒人」呢?這些非典型授粉者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樣化,包括哺乳動物、鳥類、小型昆蟲,甚至人類。


哺乳類動物如鹿、猴子甚至家貓在穿越植被時,身上可能會沾上花粉,並在移動過程中將花粉帶到其他地點。


而鳥類方面,雖然鳥類授粉並不罕見,但有些鳥類原本並非以花蜜為食,卻可能在築巢或覓食時無意間攜帶花粉。


如螞蟻、蜘蛛、步行甲蟲等小型昆蟲,它們雖然不會主動尋找花朵,但在穿行時可能會接觸到花粉並將其帶到其他花朵上。


最後,我們人類在進行野外活動時,衣物、鞋子甚至頭髮都可能沾附花粉,並在不知不覺間幫助植物繁殖。


所以,怎樣才能算是意外授粉呢?  偶然授粉與典型的動物授粉有許多不同。傳統動物授粉依靠花蜜或花粉吸引授粉者,而這些「意外媒人」則是純粹因為經過花朵而沾上花粉。也就是說,有沒有花蜜,對這些動物來說其實沒差。


有趣的是,許多研究發現,植物與動物的靜電作用可能也促進了授粉。例如,花朵表面通常帶負電,而動物毛皮或羽毛則帶正電,這可能使花粉更容易附著在動物身上。


沾滿花粉的動物,可能在接著的移動過程中,不小心釋放出黏附在身上的花粉,這些花粉再透過風力進一步擴散到附近的花朵。


那麼,這種授粉方式對生態會發生什麼影響?雖然「意外媒人」的授粉效率可能無法與蜜蜂或蝙蝠等專業授粉者相比,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是有可能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它們可以在授粉者數量減少的環境中補位,提高植物的生殖成功率。


另外,這些偶然攜帶花粉的動物,可能帶來比傳統授粉者更不規則、更遠距離的基因流動,影響植物的遺傳多樣性。


如果這種授粉方式確實對某些植物族群有益,那麼植物可能會逐漸發展出更容易讓動物攜帶花粉的特性,例如增加花粉產量或改變花粉附著的方式。


最後,在當前的地球,因為種種因素造成全球授粉者數量正在下降,如蜜蜂族群受到殺蟲劑與棲地破壞的威脅,這時候,非典型授粉方式可能在某些情境下幫助植物維持生殖成功率。


目前,科學家對這種授粉方式的了解仍相對有限,但或許可考慮使用相機監測、花粉DNA分析來進行進一步探索。另外,也可以利用生態學建模來評估這種授粉方式對植物族群的影響。


或許你從未想過,走在花田裡時,自己也可能成為植物繁殖過程中的一環。這些「意外媒人」雖然並非傳統的授粉者,但它們的無心之舉,卻可能在生態系統中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未來,隨著更多研究的進行,我們或許會更深入理解這種隱藏在日常中的自然現象,也可能因此改變我們對授粉過程的傳統認知。畢竟,大自然的奧妙,往往就在這些不經意的小細節之中。


參考文獻:


Yamazaki, K. (2025). Incidental pollination by passing animals: An overlooked mechanism? Plants, People, Planet, 1(1), 1–6. https://doi.org/10.1002/ppp3.7001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34會員
76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
Thumbnail
在自然界中,植物如何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呢?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授粉方式包括風媒、水媒和動物媒介授粉。風媒植物透過風力將花粉傳播,而動物授粉則仰賴昆蟲、鳥類、蝙蝠等動物訪花,攜帶花粉從一朵花移動到另一朵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默默成為植物的「意外媒人」!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所謂的劇本呢? 我們的人生是自己打造出來的,還是被套用出來的? 蜜蜂採蜜、構築蜂巢。 螞蟻扛糧、挖建蟻穴。 小昆蟲的蟲生軌跡寫在基因裡,生存、繁衍、禦敵…… 我們的基因裡也寫著訊息,是否也帶著我們的生命軌跡? 或者說……劇本。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所謂的劇本呢? 我們的人生是自己打造出來的,還是被套用出來的? 蜜蜂採蜜、構築蜂巢。 螞蟻扛糧、挖建蟻穴。 小昆蟲的蟲生軌跡寫在基因裡,生存、繁衍、禦敵…… 我們的基因裡也寫著訊息,是否也帶著我們的生命軌跡? 或者說……劇本。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大家心裡都明白,害蟲殺不光。 因為...生態消長,A蟲走了會換B蟲來, 因為...藥沒有萬靈丹,但可能有抗藥性, 因為...噴藥的時間和鄰田不一樣,而蟲會逃, 因為...各種的因為。 但我們可以做到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可以學習害蟲的弱點,我們可以觀察什麼條件會增加族群數量,我們可以做
Thumbnail
大家心裡都明白,害蟲殺不光。 因為...生態消長,A蟲走了會換B蟲來, 因為...藥沒有萬靈丹,但可能有抗藥性, 因為...噴藥的時間和鄰田不一樣,而蟲會逃, 因為...各種的因為。 但我們可以做到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可以學習害蟲的弱點,我們可以觀察什麼條件會增加族群數量,我們可以做
Thumbnail
當前還是景氣不明的狀態,管理上找不到人也就不補人,能自己做就不外包,省多少算多少。在不久之前主管發現榕樹有捲葉蟲,真正的學名應該較【薊馬】。於是請防治業者報價,施作一次要NT:4600元,故只好自己施藥控制。
Thumbnail
當前還是景氣不明的狀態,管理上找不到人也就不補人,能自己做就不外包,省多少算多少。在不久之前主管發現榕樹有捲葉蟲,真正的學名應該較【薊馬】。於是請防治業者報價,施作一次要NT:4600元,故只好自己施藥控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