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研究所研習老化議題,老師問大家:老狗能不能學新花樣?老有什麼好?請大家舉證。當時24歲的我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舉證想很久…。大家七嘴八舌提到:比較有智慧、比較有經驗、搭車有人會讓座、可以買敬老票等等。
轉眼間時光的巨輪就把大家推到年過半百的時刻,老師的問題常常浮現在腦中,親身感受後的答案時時在腦海迴盪:
流質智力確實如沙漏般漸漸流失。流質智力係指個體天生的能力,來自神經系統和感官結構的功能,與後天智慧與經驗無關,不能被訓練與教導,包括空間知覺、速度、注意、思考、知覺關係、短期記憶、抽象推理能力等,因此過往教學可以旁徵博引的能力常常卡關,突然忘記貼切的某句成語,只好放棄改以白話說明,雖然不影響教學成效,但是自己心裡閃過一絲觸動—是不是老了?對於變動的因應能力降低,需要對事件的掌控力,不若年少時很快因應改變,應變的彈性降低,需要預告和因應的時間,顯現出某種能力的老化。
感到安慰的是晶質智力確實因為經驗一直累積而提升。晶質智力反應的是由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代表文化方面的智力,包括一般常識、語文了解、推論關係、做判斷、解決問題、技能應用和應付社會情況的能力等,所以在工作場域上常常有機會給新進教師一些建議,可以很快抓到核心問題並提出解方,對於自己一身教學武功感到欣慰。
在老化的過程中,比較令人感到失落和挫折的,應該是可見的髮蒼蒼和肌肉鬆弛身形變化,自己清楚的齒牙動搖和視茫茫。這些不可逆的生理現象,年輕時不曾想像,當老化現象逐一出現時,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最後接受和接納初老的自己,開始努力為老化中的自己找到一個安適的方式,漸漸為善終做著準備,三五好友飯後閒聊的話題,總圍繞著怎麼吃比較養生?做那些和緩的運動?怎樣可以一覺到天明?或者分享護眼操等等。這是在步入老年這個生命階段努力的目標之一,希望減少身邊他人的負擔。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好似只有在睡夢中神遊時,有機會完全解脫,夢中的自己總是那個年輕歲月下的自己,即便經歷半輩子的兢兢業業,為自己實實在在掙得體面和尊重,那個年少的自己還是令人想念。
再回到文章的主題,老狗能學新花樣,而且一定要學新花樣的,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均壽命不斷提高,學習新花樣可以精彩大家的老年生活。不過,這次要學的是自己真想學的,不為升學就業,不為工作及五斗米,只為自己的興趣或者夢想。活到老學到老,各位好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好好規劃一下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生活學習計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