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EP. 17 【告別2019】大學時期所寫的最後一篇 | 德國:浪漫主義? 廢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接下來從 2021 到現在的當下,我每年還是有看了一些書,接下來我會同步的整理 今年已經看過的書,和過去的回顧,至少心得文章是現在的我重新寫的。

跟 2019 年的我告別,感謝當初的我開啟那個 一年 100本書的計畫,最後雖然只達標了 一半,但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2019

因為以前對德國蠻憧憬的 (進機械系被洗腦),所以就挑了一本相關的書來看

書:

  • 德國風險 : 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 ドイツリスク
raw-image

浪漫的德國

「浪漫」這個詞在我腦海中跟德國是對不上線的 (沒出過國加上見識淺短),我心中的刻板印象就是德國人一板一眼、做事非常認真的感覺。但事實上,德國在近代歐洲的文化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出過不少很著名的文人,如:尼采 (抱歉我書讀得少,只講得出一個) 這本書有讓我體會到自己認知太狹隘,雖然德國議題我之前都有稍微關注,但是沒有從書中這個角度思考過。

警告: 這本書的作者是在德國當記者的日本人,他的立場應該是偏向擁核的 而我也是XD 內容當然是我主觀意見,但我盡力從中立的立場來敘述。


淺談一下作者的幾個議題:

歐元危機、難民問題、對日本轉型正義的抨擊、廢核議題

歐元危機:

歐元的部分我沒什麼研究,作者說歐元是 二戰教訓的產物 ,但是歐元對歐洲

造成的區域性經濟問題,反而又激化了民族主義興起。

難民問題:

目前最新資訊,德國難民收了100多萬人,德國總人口也才8000多萬人,難民 人口達到快 德國人口的 1/80,雖然比不上同樣人口快8000萬人,卻收了快 400萬敘利亞難民的土耳其。我個人是蠻欣賞 梅克爾(德國總理),她的人道主 義,加上我現在的思想偏左ㄎㄎ ,但難民對德國治安上造成不小的問題, 而且德國內政上也有很多社會問題似乎沒改善,真的是挺可惜的。

對日本修正主義的抨擊:

同樣為二戰的軸心國,日本和德國的轉型正義做的程度差很多,作者抨擊德國人,會帶有「轉型正義做得很好的優越感」,反而來批評日本的態度。說真 的,這部分我覺得是作者身為日本人的自尊作祟,日本官方的轉型正義真的 做得挺差的,被指責是應得的。

廢核議題:

進入我這篇文章的重點了XD

有一個可以看世界各國發電碳排放的網站: electricitymap 還蠻有趣的,可以簡單看到各國發電比例 ( 可惜有些國家看不到)

2023的我再點開看,蠻受用的,剛好最近接觸許多 ESG 的議題,對於能源又重新關注。
從圖中看得出,依顏色區分的發電碳強度: CO₂eq/kWh,台灣的碳排大概算中間,西歐比較有趣,最綠的是法國,因為有超過 90%的核能發電。
raw-image

關於台灣的核能正反論述我就不多提了,網路資訊自己判斷吧,說說我自己非常主觀的想法: (網路資訊真偽太難判斷,許多資訊,如: 核四安全性、安全認證..... 說法也很多,很多資訊,真的是要實際參與其中的人,才可能知道真相

但就我自己看到的反核論述,都比較缺乏邏輯,或是誤導錯誤的資訊,沒有足夠有力且可靠 的內容來反對核能電廠、甚至核四興建的)

我也不理解為何梅克爾會變成堅決反核的人士,也許全基於政治考量,作者有提出,德國在311海嘯&福島核災 事件時,新聞媒體一面倒的報導核電廠災情的嚴重阿、輻射範圍擴散多大阿,輻射源可能被季風吹往鄰國之類的內容。

相對於同樣歐洲的英國媒體,就沒有這麼誇張的報導,只有客觀描述事件的內容,而德國的反核、綠黨民意高脹,梅克爾也順勢推動廢核政策。關於德國媒體&民意對於福島核災的反應,既視感很重阿XDD 台灣黴體對反核聲勢的壯大,絕對也貢獻了很大一份力量,民意取代專業,來決斷一項重大的能源議題,真的非常可怕。

回到議題,相較於日本現在還不斷重啟核電廠,德國則是果斷的廢核了,代價就是,曾經是歐洲發電碳排放最嚴重的國家,電價上漲,還記得今年初我都還在笑德國火力發電廠一直蓋,不過最近這陣子,讓我意外的是,德國的風力發電比例已經蠻高的了,瞬時發電量還曾達成100%由風力發電供應 (但是要看老天臉色),我是真的挺佩服德國的,但是台灣的能源轉型和德國的模式不能相比,我們沒有聯合電網來支撐變化過大的再生能源,風力發電能不能跟西風穩定的歐洲比我也不確定,而且最近台灣的太陽能和燃氣發電設備的建設,還要破壞濕地保護區&藻礁,有夠諷刺......

ps :

因為我最近在養生,很重視腦袋會被重金屬影響,所以很粗略的算了一下火力發電廠的重金屬汞總排放:

台灣燃煤 3000萬噸/年 * 台電公布煤碳收購標準: 0.12毫克汞/公斤煤=3600公斤 汞 /年其實排放量最多 一年3600公斤的汞,比我想像的還少,阿環保署也說空氣中重金屬濃度在標準內,那我也不能說啥了。

德國的浪漫主義

必須說,我還是蠻欣賞德國這樣理想化的政策。

政治帶有情緒容易走向極端,但有人就有政治 人活著就有情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切の人生雜學
115會員
122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切の人生雜學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我是個 Email 訂閱不少電子報的人,很多的作者都超級優秀的,過去的我認為分享別人的電子報文章,有點怪? 有點類似寫閱讀"別人閱讀心得"的心得 的概念,別人的文章很讚,那就直接去看那個人的文就好啦。不過現在我有克服這個念頭了,好東西就是要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04/05
我是個 Email 訂閱不少電子報的人,很多的作者都超級優秀的,過去的我認為分享別人的電子報文章,有點怪? 有點類似寫閱讀"別人閱讀心得"的心得 的概念,別人的文章很讚,那就直接去看那個人的文就好啦。不過現在我有克服這個念頭了,好東西就是要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02/10
這篇文去年存到現在,周大哥 翻譯矽谷知名加速器 YC 的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文章。 很適合用文章內容,來對自己做些階段性的檢討 偉大的成就( Great Work),對大多人可能太沉重了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追求卓越
Thumbnail
2024/02/10
這篇文去年存到現在,周大哥 翻譯矽谷知名加速器 YC 的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文章。 很適合用文章內容,來對自己做些階段性的檢討 偉大的成就( Great Work),對大多人可能太沉重了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追求卓越
Thumbnail
2024/01/28
我已經超過 30天沒發文了,方格子寄了一封信,恭喜我成為魔法師 還補了好幾封信,提醒我荒廢了很久的兩個專題XD
Thumbnail
2024/01/28
我已經超過 30天沒發文了,方格子寄了一封信,恭喜我成為魔法師 還補了好幾封信,提醒我荒廢了很久的兩個專題XD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都會犯錯,而年輕人面臨強大的性慾衝動,犯的錯最多」LMAO
Thumbnail
「人都會犯錯,而年輕人面臨強大的性慾衝動,犯的錯最多」LMAO
Thumbnail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Thumbnail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Thumbnail
生存在於一個宣稱民主終結,由民粹主導輿論戰火,中國崛起,歐盟體系日漸崩解的紛雜時代,我們的世界被形述地動蕩不安,更別提讓人類無所遁逃的疫情虎視眈眈著。然而,正因位處於紛亂,我們不應被恐懼主導,保持思考,認識世界局勢是我們可以做的。
Thumbnail
生存在於一個宣稱民主終結,由民粹主導輿論戰火,中國崛起,歐盟體系日漸崩解的紛雜時代,我們的世界被形述地動蕩不安,更別提讓人類無所遁逃的疫情虎視眈眈著。然而,正因位處於紛亂,我們不應被恐懼主導,保持思考,認識世界局勢是我們可以做的。
Thumbnail
很快就看完的一本小書,談轉型正義。在條子國工作,而且在言論自由日看完特別有感。許多時候,那些當年「執行命令」的官僚,因為種種因素成了當今的政壇炸子雞,對照起德國對二戰的反省,可說是大不相同。 德國作為目前世界的強權之一,似乎已經走出了二戰的陰影,到底要反省什麼,或者說對於應該怎麼看待二戰納粹政權這段
Thumbnail
很快就看完的一本小書,談轉型正義。在條子國工作,而且在言論自由日看完特別有感。許多時候,那些當年「執行命令」的官僚,因為種種因素成了當今的政壇炸子雞,對照起德國對二戰的反省,可說是大不相同。 德國作為目前世界的強權之一,似乎已經走出了二戰的陰影,到底要反省什麼,或者說對於應該怎麼看待二戰納粹政權這段
Thumbnail
這45本書幾乎都很好看,專題年終紅利【額外的第五篇】將2020年度閱讀完食書單總整理,以及其中超級推薦必讀的十八本書,以書香為2020做個完美的結尾…
Thumbnail
這45本書幾乎都很好看,專題年終紅利【額外的第五篇】將2020年度閱讀完食書單總整理,以及其中超級推薦必讀的十八本書,以書香為2020做個完美的結尾…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這題目會不會直接指涉新疆的再教育營,畢竟台灣現況很危險,萬一有個萬一,家人都在台灣。」「很多對新疆議題有興趣的人最後都這樣說,」教授一副瞭然的神情,又補一句:「結果還是沒什麼人願意寫相關論文。」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這題目會不會直接指涉新疆的再教育營,畢竟台灣現況很危險,萬一有個萬一,家人都在台灣。」「很多對新疆議題有興趣的人最後都這樣說,」教授一副瞭然的神情,又補一句:「結果還是沒什麼人願意寫相關論文。」
Thumbnail
從我2019年閱讀過的書中,選出一些喜歡、覺得不錯的書。 分類: 議題、社會現象/社會科學、美學/自然科學、數據/ 文學/職業/生涯/作者自身/學習進修/有趣
Thumbnail
從我2019年閱讀過的書中,選出一些喜歡、覺得不錯的書。 分類: 議題、社會現象/社會科學、美學/自然科學、數據/ 文學/職業/生涯/作者自身/學習進修/有趣
Thumbnail
現今的德國卻成為世界經濟與區域強權,在文化、政治、經濟、人權等諸多面向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人們趨之若鶩的學習對象。然而,回想自己以前聽聞的德國,卻只想到他們輝煌卻滄桑、陰暗且血腥的歷史。德國究竟是如何轉變至此,成為具有過往不同的吸引力的新星?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本書提供了一個方向與答案。
Thumbnail
現今的德國卻成為世界經濟與區域強權,在文化、政治、經濟、人權等諸多面向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人們趨之若鶩的學習對象。然而,回想自己以前聽聞的德國,卻只想到他們輝煌卻滄桑、陰暗且血腥的歷史。德國究竟是如何轉變至此,成為具有過往不同的吸引力的新星?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本書提供了一個方向與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