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EP. 17 【告別2019】大學時期所寫的最後一篇 | 德國:浪漫主義? 廢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接下來從 2021 到現在的當下,我每年還是有看了一些書,接下來我會同步的整理 今年已經看過的書,和過去的回顧,至少心得文章是現在的我重新寫的。

跟 2019 年的我告別,感謝當初的我開啟那個 一年 100本書的計畫,最後雖然只達標了 一半,但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2019

因為以前對德國蠻憧憬的 (進機械系被洗腦),所以就挑了一本相關的書來看

書:

  • 德國風險 : 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 ドイツリスク
raw-image

浪漫的德國

「浪漫」這個詞在我腦海中跟德國是對不上線的 (沒出過國加上見識淺短),我心中的刻板印象就是德國人一板一眼、做事非常認真的感覺。但事實上,德國在近代歐洲的文化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出過不少很著名的文人,如:尼采 (抱歉我書讀得少,只講得出一個) 這本書有讓我體會到自己認知太狹隘,雖然德國議題我之前都有稍微關注,但是沒有從書中這個角度思考過。

警告: 這本書的作者是在德國當記者的日本人,他的立場應該是偏向擁核的 而我也是XD 內容當然是我主觀意見,但我盡力從中立的立場來敘述。


淺談一下作者的幾個議題:

歐元危機、難民問題、對日本轉型正義的抨擊、廢核議題

歐元危機:

歐元的部分我沒什麼研究,作者說歐元是 二戰教訓的產物 ,但是歐元對歐洲

造成的區域性經濟問題,反而又激化了民族主義興起。

難民問題:

目前最新資訊,德國難民收了100多萬人,德國總人口也才8000多萬人,難民 人口達到快 德國人口的 1/80,雖然比不上同樣人口快8000萬人,卻收了快 400萬敘利亞難民的土耳其。我個人是蠻欣賞 梅克爾(德國總理),她的人道主 義,加上我現在的思想偏左ㄎㄎ ,但難民對德國治安上造成不小的問題, 而且德國內政上也有很多社會問題似乎沒改善,真的是挺可惜的。

對日本修正主義的抨擊:

同樣為二戰的軸心國,日本和德國的轉型正義做的程度差很多,作者抨擊德國人,會帶有「轉型正義做得很好的優越感」,反而來批評日本的態度。說真 的,這部分我覺得是作者身為日本人的自尊作祟,日本官方的轉型正義真的 做得挺差的,被指責是應得的。

廢核議題:

進入我這篇文章的重點了XD

有一個可以看世界各國發電碳排放的網站: electricitymap 還蠻有趣的,可以簡單看到各國發電比例 ( 可惜有些國家看不到)

2023的我再點開看,蠻受用的,剛好最近接觸許多 ESG 的議題,對於能源又重新關注。
從圖中看得出,依顏色區分的發電碳強度: CO₂eq/kWh,台灣的碳排大概算中間,西歐比較有趣,最綠的是法國,因為有超過 90%的核能發電。
raw-image

關於台灣的核能正反論述我就不多提了,網路資訊自己判斷吧,說說我自己非常主觀的想法: (網路資訊真偽太難判斷,許多資訊,如: 核四安全性、安全認證..... 說法也很多,很多資訊,真的是要實際參與其中的人,才可能知道真相

但就我自己看到的反核論述,都比較缺乏邏輯,或是誤導錯誤的資訊,沒有足夠有力且可靠 的內容來反對核能電廠、甚至核四興建的)

我也不理解為何梅克爾會變成堅決反核的人士,也許全基於政治考量,作者有提出,德國在311海嘯&福島核災 事件時,新聞媒體一面倒的報導核電廠災情的嚴重阿、輻射範圍擴散多大阿,輻射源可能被季風吹往鄰國之類的內容。

相對於同樣歐洲的英國媒體,就沒有這麼誇張的報導,只有客觀描述事件的內容,而德國的反核、綠黨民意高脹,梅克爾也順勢推動廢核政策。關於德國媒體&民意對於福島核災的反應,既視感很重阿XDD 台灣黴體對反核聲勢的壯大,絕對也貢獻了很大一份力量,民意取代專業,來決斷一項重大的能源議題,真的非常可怕。

回到議題,相較於日本現在還不斷重啟核電廠,德國則是果斷的廢核了,代價就是,曾經是歐洲發電碳排放最嚴重的國家,電價上漲,還記得今年初我都還在笑德國火力發電廠一直蓋,不過最近這陣子,讓我意外的是,德國的風力發電比例已經蠻高的了,瞬時發電量還曾達成100%由風力發電供應 (但是要看老天臉色),我是真的挺佩服德國的,但是台灣的能源轉型和德國的模式不能相比,我們沒有聯合電網來支撐變化過大的再生能源,風力發電能不能跟西風穩定的歐洲比我也不確定,而且最近台灣的太陽能和燃氣發電設備的建設,還要破壞濕地保護區&藻礁,有夠諷刺......

ps :

因為我最近在養生,很重視腦袋會被重金屬影響,所以很粗略的算了一下火力發電廠的重金屬汞總排放:

台灣燃煤 3000萬噸/年 * 台電公布煤碳收購標準: 0.12毫克汞/公斤煤=3600公斤 汞 /年其實排放量最多 一年3600公斤的汞,比我想像的還少,阿環保署也說空氣中重金屬濃度在標準內,那我也不能說啥了。

德國的浪漫主義

必須說,我還是蠻欣賞德國這樣理想化的政策。

政治帶有情緒容易走向極端,但有人就有政治 人活著就有情緒
avatar-img
76會員
94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切の人生雜學 的其他內容
從 0 到 1 是矽谷著名的創投投資人:彼得提爾的經典著作。 出社會以後,我也不斷的體驗 0~1 的過程,然後再重新歸零,一直以來都很難抵達那個 1 ..... 現在來看2019年後期所寫的心得,有越寫越隨便的趨勢,如何運用鷹眼與狗鼻子,寫出獨到的觀點,這也是近期重新開始練習的。 光是今年就累
資本主義,並非萬惡根源,而是人類形成文明後必然的現象。 如何使人類能夠掌握資本,而非被資本奴役,政治家們生生世世的大考驗。 如果 政治能少點資本干預的話........
被推薦讀 蛇從革的《長江大宗師》,說是世界觀的描寫超越魔戒。 魔戒我只看過電影,所以也無從比較,我小說看得很少(漫畫倒是很多)。 長江大宗師共有四卷(本),難得機會訂了實體書回來看,寄來後躺在桌上,封膜都沒拆放了兩個禮拜,上禮拜終於手癢開始讀,不得了,直接上頭了XD
攻擊者與金融投資 現在重新看我 《攻擊者優勢》的心得,發現跟最近剛讀完,要認真寫心得的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很多共鳴之處;如:分析歷史、現在局勢,甚至是 「對未來的線性觀點,對數字報有彈性」這段,簡直是如同投機者告白作者-切老的經典譬喻: 實體經濟與股價的關係 ,如同主人與牽繩的狗。
閱讀史 我念的小學有間小圖書館,大概就是 1.5間教室的大小而已,藏書不算多;當時的我很熱愛自然科學,電視節目也看了一堆 Discovery 、動物星球、國家地理等頻道,甚至立下目標,以後要當動物學家、生物學家等等,在學校期間,把所有百科類的書籍都看完了,還念了一本法布爾(著有昆蟲記)的傳記。甚至
我印象最深的經濟相關的書,是 21世紀資本論,一本超厚重的書,而且內容很硬,有不少公式和數據圖表。不過那本書傳達出來的意義很簡單,作者統計18世紀以來的歐美經濟數據,資本的增長速度遠超過經濟成長的速度! 簡單暴力的說,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 2019: 書: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從 0 到 1 是矽谷著名的創投投資人:彼得提爾的經典著作。 出社會以後,我也不斷的體驗 0~1 的過程,然後再重新歸零,一直以來都很難抵達那個 1 ..... 現在來看2019年後期所寫的心得,有越寫越隨便的趨勢,如何運用鷹眼與狗鼻子,寫出獨到的觀點,這也是近期重新開始練習的。 光是今年就累
資本主義,並非萬惡根源,而是人類形成文明後必然的現象。 如何使人類能夠掌握資本,而非被資本奴役,政治家們生生世世的大考驗。 如果 政治能少點資本干預的話........
被推薦讀 蛇從革的《長江大宗師》,說是世界觀的描寫超越魔戒。 魔戒我只看過電影,所以也無從比較,我小說看得很少(漫畫倒是很多)。 長江大宗師共有四卷(本),難得機會訂了實體書回來看,寄來後躺在桌上,封膜都沒拆放了兩個禮拜,上禮拜終於手癢開始讀,不得了,直接上頭了XD
攻擊者與金融投資 現在重新看我 《攻擊者優勢》的心得,發現跟最近剛讀完,要認真寫心得的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很多共鳴之處;如:分析歷史、現在局勢,甚至是 「對未來的線性觀點,對數字報有彈性」這段,簡直是如同投機者告白作者-切老的經典譬喻: 實體經濟與股價的關係 ,如同主人與牽繩的狗。
閱讀史 我念的小學有間小圖書館,大概就是 1.5間教室的大小而已,藏書不算多;當時的我很熱愛自然科學,電視節目也看了一堆 Discovery 、動物星球、國家地理等頻道,甚至立下目標,以後要當動物學家、生物學家等等,在學校期間,把所有百科類的書籍都看完了,還念了一本法布爾(著有昆蟲記)的傳記。甚至
我印象最深的經濟相關的書,是 21世紀資本論,一本超厚重的書,而且內容很硬,有不少公式和數據圖表。不過那本書傳達出來的意義很簡單,作者統計18世紀以來的歐美經濟數據,資本的增長速度遠超過經濟成長的速度! 簡單暴力的說,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 2019: 書: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少年國際選讀」還在進行中,來到第11章到15章。涉及了安倍晉三的貢獻、「英王登基,貨幣、護照、郵票全面換新」、德國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德國為了應付能源危機、列強歸還歷史文物的議題。也從這是議題思考「台灣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 CH11安倍晉三政治遺產,對印太安全貢獻大 11-1  請說說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針對metoo及相關論述的省思,針對常見的二元框架提出了謹慎且超越的新解,並主張以個體自決為導向的人文主義。
Thumbnail
  前兩篇分別談認識德國,絕不能繞過的兩條路,即德國哲學與德語。其實還有一條路是想繞過也繞不過的,就是「猶太文化」,或者說是異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共同歷史、共同文化。在二次大戰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之前,歐洲曾是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地區(60%),其中以波蘭為最,約300萬人。德國則從戰前(193
Thumbnail
  「德國原無足掛齒,每個單獨的德國人卻意義重大。」─歌德(Goethe, 1749-1832)   本書撰於1939年,卻在過了61年,於作者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過世後隔年的2000年才首度出版,其副標題為「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
Thumbnail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少年國際選讀」還在進行中,來到第11章到15章。涉及了安倍晉三的貢獻、「英王登基,貨幣、護照、郵票全面換新」、德國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德國為了應付能源危機、列強歸還歷史文物的議題。也從這是議題思考「台灣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 CH11安倍晉三政治遺產,對印太安全貢獻大 11-1  請說說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針對metoo及相關論述的省思,針對常見的二元框架提出了謹慎且超越的新解,並主張以個體自決為導向的人文主義。
Thumbnail
  前兩篇分別談認識德國,絕不能繞過的兩條路,即德國哲學與德語。其實還有一條路是想繞過也繞不過的,就是「猶太文化」,或者說是異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共同歷史、共同文化。在二次大戰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之前,歐洲曾是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地區(60%),其中以波蘭為最,約300萬人。德國則從戰前(193
Thumbnail
  「德國原無足掛齒,每個單獨的德國人卻意義重大。」─歌德(Goethe, 1749-1832)   本書撰於1939年,卻在過了61年,於作者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過世後隔年的2000年才首度出版,其副標題為「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
Thumbnail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