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史(15):混亂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明與混亂


在19世紀到來後,西方社會迎來了密集且劇烈的社會變化。


上一個世紀的末期,是歐洲人到處興起大革命的年代。在這個新潮思維快速衝擊傳統社會的年代中,歐洲世界充滿了分崩離析與血腥又暴力的改革。帝國主義殖民時代來到了後期,失去了美洲殖民地的大英帝國走向衰弱,接下來是民族主義國家的興起。


在19世紀,清帝國爆發太平天國之亂,舉國陷入一場巨大的內耗、歐洲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變成一片焦土、英國進行著工業革命、德國走向統一、鄂圖曼土耳其旗下的阿拉伯民族紛紛發動獨立、印度爆發反英殖民戰爭,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快速成為東方世界最早現代化的國家、而獨立成功的美國,成為美洲第一強國,漸漸奠定了後續成為世界第一霸權的地位。


在各地發動的革命運動,藉著新思想的誕生與技術的革新,工業革命興起,衝擊著傳統的農業社會。


這些太過快速的改變,在在衝擊著社會體制與傳統,如果說19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混亂的世界,應該沒有人會反對。而在這樣劇烈的變動之下,瘋狂與正常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而精神疾病隨著社會的進步更加令人摸不著頭緒。


在那個各種先進思想論述到處發表的年代,從進化論到精神分析,社會的變動影響著思潮。在這短短的一個世紀裡,豐富的思想衝擊著社會價值與精神醫學,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這混亂的19世紀裡,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疑問。


再一次,新的文明病


從18世紀開始,西方世俗社會就對輕微的精神疾患有一種約定俗成的看法,認為輕微的神經質是一種文明進步的代價,也就是一種文明病。


對於當時急遽變遷的社會來說,面對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如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以及後續接踵而來的社會動盪、市場制度變革、科學思想、信仰觀與社會階層的巨變,醫學界開始認為,瘋狂正是一種環境劇變的產物。


也就是說,精神疾病始終無法與人類文化的革新撇清關係。也因此,當時的人們更加肯定,各種瘋癲與精神失常,肯定與文明的進步脫不了鉤,永遠都會有新時代的文明病


面對社會動盪後大量出現的精神失常者,當時的醫生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

「當社會處於野蠻狀態時,瘋癲甚為罕見。然而自然簡單的生活型態,已經被奢華而人為的生活型態改變了。而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在無知與文化低落的人身上,由於心智器官還處在未開化的階段,因此就不容易出問題。」


對當時的人來說,越是進步、競爭的社會以及那些位於競爭金字塔頂層的上流階級人士,最是受到精神失常威脅的一群人,因為他們長期處在充滿刺激以及對精神安寧有害的環境與體制之下。


綜合來說,基本上當時的一般人認為,神經質、輕度的精神官能症與精神失常,是過度追求上流奢華社會的結果,並且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就社會環境的面向來看,現代心理學確實認為,環境的刺激確實與某些精神問題有正相關性。但實際上,這套理論在當年,只不過是讓社會菁英有理由繼續支持政府廣設收容所、將那些他們認為麻煩的人物丟進去、眼不見為淨的一種手段而已。


因為不到幾十年之後,這種對於各種瘋癲在社會階級中分布的預測,開始在歐洲各地被證明是錯誤的想法。實際上,當時被診斷為精神失常而進入收容所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窮人與中間階層的人


就統計的觀點看來,精神疾病的發生實際上與社會階層無關,我們現在也知道,精神疾病的發生不分貧富與社會身分,而是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生。


然而,由於一些嚴重的精神問題常常會令人失去謀生的能力(因為患病所以才會貧困,認為窮人特別容易患病是一種解釋偏誤),實際上,瘋狂所帶來的強大破壞力,除了那些極端富有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階級很快的都會受到貧窮的威脅。


而如果這些問題又涉及家庭環節的話,事情又會變得更加複雜,不論如何,精神疾患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往往只能是破壞性的。


而隨著時間的演進,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收容需求,大量的收容所被設立。而這樣的現象同時也引發了新的不安與懷疑,面對這個充斥著瘋狂的西方社會,人們開始質疑,精神醫生們以往所宣稱的那些療法是否真的有效。


而面對越來越多精神狀態慢性惡化的病人,當時的醫生們瞭解到,即便用盡各種手段,大部分的重度精神疾病依然是不治與慢性化的。(實際上現在也被證明是如此)


至此,醫學界再次體認到,跟當初樂觀認為醫學所能達到的效果相比,實際上的治療成效是多麼的有限。


即便到了這個年代,醫學界仍然對所謂的精神疾病一知半解和束手無策。醫師們深切的體會到,這種疾病是多麼的頑強,對於理性的大腦所帶來的傷害是如此的強烈而難以磨滅。


至此,原本被認為是「瘋人救世主」的收容所政策正式宣告失敗。因為與以前的恐怖瘋人院相比,實際上新式收容所並沒有解決任何的問題,收容所存在的意義,對社會來說仍然與當年一樣,只是用來把世俗認為是瘋子的人隔絕於世的地方而已。


進化論?或是退化論?


在19世紀中期、精神醫學因為對於瘋狂束手無策而陷入窘境的時候,一個橫空出世的理論意外介入了精神醫學的體系之中,並對精神醫學帶來了「深遠且不良」的影響,而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進化論」與當時著名的「用進廢退說」(此時的用進廢退說,包含了後天的不良性狀會遺傳的錯誤論點,而就是這個論點,對社會大眾的思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如同上一代啟蒙運動之後產生的新思維對精神醫學的改變,此時的精神醫學再度受到新興理論的影響。


當時的醫界認為,所謂的精神失常與瘋癲,可能是一種「逆向演化」的過程,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演化是一種推動進步的力量,但這種看法的反面,即表示了一但「退化」開始進行,瘋狂將無可避免的,隨著每個世代延續下去,且越演越烈。


在物競天擇與演化的思維下,瘋癲可以看作是一種為了前人的罪而付出的代價


根據「後天得到的性狀會遺傳」的用進廢退說,前人的惡德惡性與瘋狂的行徑,將會一代接著一代遺傳到後世的身上。而隨著惡劣的性狀越來越強烈,這些人將不可避免的落入瘋癲的深淵之中,一步一步的走向物種被淘汰的必然結局,最終讓整個血脈在社會中被消滅。


到了這個時候,退化的觀點似乎變成了一種自然法則,人類的腐敗與瘋狂,象徵著違反自然法則而得到的懲罰,而一切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在上一個世代,社會普遍認為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競爭的激化,和精神問題有著絕對的關聯性。但在演化的觀念出現之後,這個觀點馬上180度的大轉變。


當時的社會很快的認為,那些粗鄙與不智、行徑惡劣的族群之中,出現瘋子的機率才是最大,而這樣的觀點,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且剛剛好符合上一個世代末,對於收容所的瘋子多半都是窮人與社會階層低下之人的錯誤解釋。


而對於社會信心跌落谷底的精神醫學來說,這儼然是一個重新站起的大好機會。


對當時的精神醫學來說,「退化論」的出現,正好解決了他們所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在時人的眼中,過去對於精神疾病的解釋,往往是從症狀上面著手,並區分出憂鬱、躁狂、思覺失調、失智等等問題,並試圖尋找這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現在,多虧了演化論的出現,一切的症狀都有了答案。


從最輕微到最嚴重的精神失常,現在都將被解釋為大腦的缺陷與退化。即便在解剖學上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大腦器官有什麼物理性的改變,但這都無所謂,因為那些被關在收容所的極盡瘋狂之人的存在,已經強而有力的、印證了退化那充滿毀滅性的力量。


而這樣的觀點,更加合理化了將瘋狂之人隔離在收容所的必要性。至此,不論社會的學說如何演進,精神醫學始終無法脫離那鋪天蓋地的監禁觀。


面對這樣的窘境,在下一個時代,精神醫學界開始回頭檢討自身,重新審視自己的理論和基礎。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新興論述,這時的精神醫學界開始重新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瘋狂的本質。



avatar-img
0會員
18內容數
寫一些有的沒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it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的年代,有賴於神經學的發展,對當時的社會大眾和醫生來說,以神經系統的錯亂,來解釋過去千百年來一直難解的精神疾病,儼然是一種新興的潮流。 同時,這樣的解釋也代表著,精神醫學的研究,真正從「心因性的問題」變成「真正的疾病」。 即便如此,事情還是沒有解決。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17世紀末期,在這個瘋人院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年代,社會普遍認為,精神疾病與瘋癲是理性的缺失,而從很多角度看來,當理性這個「主宰靈魂的力量」遭到削弱或著被獸性給壓過的時候,一切都會失去控制,最終就會發展成把人逼瘋的狀況。 然而,事情是否真是如此?還得等「神經學」替當代好好解釋。
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變遷,到了17世紀時,歐洲文明快速的推進。資本階級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城市的建設規模大幅度的上升,在幾個世紀的瘟疫慢慢緩解後,在人口恢復下,城市中再度住滿了人群。 然而,城市中居住的人一多,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直接處理那些有問題的人,總是最快速的方式。
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開始思考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源自接連不斷的瘟疫和戰爭,歐洲人對信仰充滿了懷疑,最終對宗教專制的社會發起抗爭,開啟了一個質疑宗教至上權威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在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的年代,有賴於神經學的發展,對當時的社會大眾和醫生來說,以神經系統的錯亂,來解釋過去千百年來一直難解的精神疾病,儼然是一種新興的潮流。 同時,這樣的解釋也代表著,精神醫學的研究,真正從「心因性的問題」變成「真正的疾病」。 即便如此,事情還是沒有解決。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17世紀末期,在這個瘋人院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年代,社會普遍認為,精神疾病與瘋癲是理性的缺失,而從很多角度看來,當理性這個「主宰靈魂的力量」遭到削弱或著被獸性給壓過的時候,一切都會失去控制,最終就會發展成把人逼瘋的狀況。 然而,事情是否真是如此?還得等「神經學」替當代好好解釋。
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變遷,到了17世紀時,歐洲文明快速的推進。資本階級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城市的建設規模大幅度的上升,在幾個世紀的瘟疫慢慢緩解後,在人口恢復下,城市中再度住滿了人群。 然而,城市中居住的人一多,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直接處理那些有問題的人,總是最快速的方式。
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開始思考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源自接連不斷的瘟疫和戰爭,歐洲人對信仰充滿了懷疑,最終對宗教專制的社會發起抗爭,開啟了一個質疑宗教至上權威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悲慘的時代,法治在善良之前化身成暴君;光輝的年代,人民在暴政之下蛻變為英雄。 以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為背景,文字從法國文豪雨果的筆下傾瀉而出, 譜出這曲伴隨尚萬強一生高低起伏的輝煌—《悲慘世界》。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悲慘的時代,法治在善良之前化身成暴君;光輝的年代,人民在暴政之下蛻變為英雄。 以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為背景,文字從法國文豪雨果的筆下傾瀉而出, 譜出這曲伴隨尚萬強一生高低起伏的輝煌—《悲慘世界》。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