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異鄉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過無數次卡謬的佳句擷取,一直沒機會好好讀完一本完整的卡謬作品,直至前幾個月在三餘瞥見這本,購入了人生第一本卡謬。原想著薄薄一本應該會加速閱讀速度,卻沒想著今年一月初打開它翻閱至今暫停了數次,因故事中許多橋段與我現實的人生不斷衝撞導致。過程中不知原因,不斷浮現之前閱讀《德米安》的感受,即使這兩本作品要談得如此不同。

《異鄉人》出版於1942年,並成為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當我同溫層友們談起卡謬必然聊到《異鄉人》。此書以主角默索爾(名字因翻譯會有不同,此為我閱讀的翻譯)母親的死亡電報作為開端,看似驚人起始卻絲毫感受不到默索爾的情緒起伏。默索爾並不是一個對萬物無動於衷的人,比起無血無淚,他更像對自己完全誠實。假如他對某件事無法共感,並不會偽裝成自己有的樣子。正因如此,故事中他站在了世界的對立面,成為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原諒的人。

前往喪禮、喪禮途中到最終下葬,默索爾都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冷靜,這也成為養老院相關人士與他初見且唯一的印象。默索爾在母親離世後,生活與以往無異,他保持原狀工作與社交。在某個艷陽高照的午後,他被牽扯進朋友的私事,進而開槍射殺一名阿拉伯人。審判過程中,因為在喪禮沒有掉淚、因為與以往毫無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種種脫離普世價值觀的行為,默索爾被視為無情的異端人士,進而被判處死刑。然而未因親人離世改變人生是一種罪過嗎?平凡且毫無張力的情緒就不配稱為愛嗎?一邊閱讀一邊反思,我知道我身處的世界會說默索爾荒謬,但真正荒謬的難道只有默索爾一人嗎?

卡謬以默索爾在母親逝世時的反應貫穿整部作品,也可以從一些細微末節看到他在默索爾身上設定「與世界背道而馳」的自由靈魂。好比收到老闆提議前往巴黎工作,他卻選擇了不積極回應。在老闆眼中的年輕人對這類機會應該更有拚勁,因此默索爾的態度令他感到不悅。好比確認死刑後,神父來到獄中試圖讓他依靠上帝,卻沒想到默索爾從始至終相信的只有自己,這般不願相信上帝的堅定態度也使神父感到不悅。除了與默索爾深入交談與相處的友人們,其他人對他都沒有「好感」,在默索爾身上充滿著這世間難能可貴的「被討厭的勇氣」。書末提及「他人之死、母親之愛、他的上帝、他人所選擇的生活、他人所選擇的命運,與我何干?」再次重擊了閱讀中的我,他從不讓世間任何一種名詞定義自己,因此即便身陷囹圄,他仍是自由的。

閱讀時便有這次讀後感不好寫的預感,畢竟我仍像是扎根一樣的站立於世界共有的標準上,也同樣會以與世界並行的角度觀看、批判與討論。跟隨主角進入故事時,我很難不發現自己現實生活中也是那位律師、那位法官、那位單憑幾面之緣便隨意斷定性格的門房,要做到像默索爾一樣自在的不迎合,對目前的我而言仍相當不易。讀畢查找大家關於《異鄉人》的心得時,也發現我對默索爾的疏離感之重,無法同多數人一樣因閱讀被輕易撼動。但以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否也能算是一種異鄉人呢?我的異鄉感或許體現在不同之處,在一些無法被歸類的地方。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讀著林登的心境,看他在遭遇那些困境時,思緒飄向遠方、飄回過去,或是重新看向自己時,我也想起了每次遇見困難的自己。那些累積起來不是有形的一切,只需等待我們將「冷靜」當成鑰匙開啟。有些體驗在當下是毫無知覺的,就像林登幼時不懂那些樹的寓意,卻都能成為在重要的時刻撐起自己的回憶
對我而言它仍是一本充滿希望的作品,如果你的生活寂寥的無力前進,我會推薦《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給你,藉由這本作品暫時逃脫一下令人生厭的現實。就當作是作夢一樣,捧著這本書走進夢境百貨中,為自己買一刻的優閒
曉樂的文字彷彿是我的樹洞,將我未能表達或表達不盡人意的部分說的好仔細、好動聽,在床沿看著那些遠在他方,卻能與我同行的力量熱淚盈眶,然後滿足睡下。曉樂成為我書架上唯一一位,將作品全部集齊的作者,把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放到書架上時,便覺得能與曉樂身在同一個時代感到好榮幸。
緣分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有些人會陪自己走好長一段路才離開,而有些人會倏地遠去。道別一直是很難的課題,好好的一起生活,才能好好說再見。突然想起在林婉瑜的詩集中看過:「相遇時,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這段,好好的珍惜並擁抱現在,然後在斷開的緣分面前少一點遺憾。
打這本書心得時,彷彿也在跟自己對話。就最近自己與諮商師常談到的話題,選擇兩段特別有感觸的話來寫心得。書中還有其他主題值得探究,人心與關係果然是一門深不見底的哲學。且走且學,透過這種方式治癒自己,學習到了正視情緒與耗弱時如何清空內心。為了不讓生命成為一攤死水,注入新能量與善待自己的新方法是很重要的。
《人慈》是由歐洲著名的思想家羅格.布雷格曼所著,同時是歷史學家與記者的他,善於以歷史事件、科學實驗與社會案例佐證觀點,讀者因此能透過多方面視角看待該價值觀,也更容易被羅格提供的證據說服。無論羅格以哪一種方式敘述或引證,核心思想都脫離不了「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這點。
當我讀著林登的心境,看他在遭遇那些困境時,思緒飄向遠方、飄回過去,或是重新看向自己時,我也想起了每次遇見困難的自己。那些累積起來不是有形的一切,只需等待我們將「冷靜」當成鑰匙開啟。有些體驗在當下是毫無知覺的,就像林登幼時不懂那些樹的寓意,卻都能成為在重要的時刻撐起自己的回憶
對我而言它仍是一本充滿希望的作品,如果你的生活寂寥的無力前進,我會推薦《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給你,藉由這本作品暫時逃脫一下令人生厭的現實。就當作是作夢一樣,捧著這本書走進夢境百貨中,為自己買一刻的優閒
曉樂的文字彷彿是我的樹洞,將我未能表達或表達不盡人意的部分說的好仔細、好動聽,在床沿看著那些遠在他方,卻能與我同行的力量熱淚盈眶,然後滿足睡下。曉樂成為我書架上唯一一位,將作品全部集齊的作者,把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放到書架上時,便覺得能與曉樂身在同一個時代感到好榮幸。
緣分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有些人會陪自己走好長一段路才離開,而有些人會倏地遠去。道別一直是很難的課題,好好的一起生活,才能好好說再見。突然想起在林婉瑜的詩集中看過:「相遇時,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這段,好好的珍惜並擁抱現在,然後在斷開的緣分面前少一點遺憾。
打這本書心得時,彷彿也在跟自己對話。就最近自己與諮商師常談到的話題,選擇兩段特別有感觸的話來寫心得。書中還有其他主題值得探究,人心與關係果然是一門深不見底的哲學。且走且學,透過這種方式治癒自己,學習到了正視情緒與耗弱時如何清空內心。為了不讓生命成為一攤死水,注入新能量與善待自己的新方法是很重要的。
《人慈》是由歐洲著名的思想家羅格.布雷格曼所著,同時是歷史學家與記者的他,善於以歷史事件、科學實驗與社會案例佐證觀點,讀者因此能透過多方面視角看待該價值觀,也更容易被羅格提供的證據說服。無論羅格以哪一種方式敘述或引證,核心思想都脫離不了「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這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書中前面敘述集中營時的生活,後面闡述做這建立的「意義治療法」概念,後半部滿學術的,有些枯燥,但透過前面關於集中營的描述,我們也能從中得知當時的環境多麼惡劣,並感謝現在美好的物質生活。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書中前面敘述集中營時的生活,後面闡述做這建立的「意義治療法」概念,後半部滿學術的,有些枯燥,但透過前面關於集中營的描述,我們也能從中得知當時的環境多麼惡劣,並感謝現在美好的物質生活。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