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路線的歷史(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以降台海與南海時常軍事演習,其背後主因就是中美爭奪通過台海與南海的海上貿易航線,自古以來貿易路線都是路線上與路線周遭各方勢力爭奪的重要目標,本系列文章就來聊聊人類歷史中重要貿易路線的發展與變遷。

運輸史

運輸歷史隨著人類的文化而有所進展。在舊石器時代時長距離的步行軌跡發展成了貿易路線。而對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來說除了步行以外僅剩的運輸形式便是使用家畜或是靠小舟運輸。

運輸史大半與科技革新有關。科技上的進步讓人們能旅行得更遠,探索更多的地區,以及擴展其影響力到越來越大的區域。即使在古代,像是滑雪橇和雪鞋等腳的包裹物之類的新工具亦延長了人類能旅行的距離。由於靠著新發明與發現來解決運輸問題,旅行時間減少了,然而移動更多更大負載物的能力卻提升了。今天革新依舊持續著,而運輸的研究者也努力找出新方法以減少成本和增進運輸效率。

道路運輸

第一批的陸上小徑是被攜帶著貨物的人類所創造的,而且常常跟隨著獵物的蹤跡。小徑很自然地會在高交通密度的點上被創造。當動物被馴養後,馬、牛以及驢子便成為了創造小徑的要素之一。而隨著貿易成長,小徑便常會被弄平或擴寬以容納動物的交通量。之後,畜力雪橇這種用來拉行、可裝載貨物的框架便被開發出來。而獸力拉動的車輛則在前4千年或前5千年時於古代近東的蘇美文明被開發出來,並在前4千年時傳播到歐洲與印度,於大約前1200年時傳到中國。而由於古羅馬人要擴張與維持他們的羅馬帝國,所以對良好的道路有顯著的需求,並因而發展羅馬驛道。

在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許多道路被建築貫穿整個阿拉伯帝國。而伊拉克的巴格達的道路是最精密的那些,它們是在8世紀時用焦油所鋪的。焦油是從該地區的油田取出的石油經由乾餾所分離的。

海上運輸

在石器發展出來以讓人能在河川上航行並遠離河岸邊進行漁撈。距今約4萬年到4萬5千年前,人們便乘著船抵達了澳洲,不過對於當時的船隻是否適合進行這種意義重大的海上航行仍有爭議。而隨著文明的發展,更大的船艦也因為貿易與戰爭而被開發。在地中海,槳帆船約在前3千年時被開發出來。而槳帆船最終被遠洋航行的帆船所取代,例如13世紀的阿拉伯卡拉維爾帆船、15世紀初期中國的寶船以及在15世紀晚期的地中海戰爭者軍艦。

在此同時,特化的船隻也為了河川與運河運輸的原因而被開發出來。運河約在前4千年便在美索不達米亞被開發出來。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約始自前2600年)有世上第一個運河灌溉系統。中國的大運河則是古代最長的運河。由隋煬帝下令建造的它有1794公里長,從北京延伸到杭州。其建築計畫始於605年,雖然這個運河最古老的部分在約在前486年就已經存在了。而在中世紀歐洲的威尼斯與尼德蘭亦發展出了運河。

運輸方式跟貿易路線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不同的運輸手段適合的地形、土質及水文等條件都不一樣,也影響不同時代的貿易路線,那究竟是如何影響呢?之後的篇章再來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白色恐怖時期 1949年5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了處置中國共產黨叛亂,通過了《懲治叛亂條例》。後為嚇阻臺灣人民不得反抗政府,於1950年通過《動員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擴充了解釋犯罪的構成要件,縱容情治單位機關介入所有人民的政治活動,通行的標語與口號就是「消滅萬惡共匪」、「殺絕朱毛匪幫」、「
上週我們聊到二戰的開始、過程與結束,發動戰爭的德日義三國也是二戰的戰敗國,隨著德國的戰敗,歷史的新篇章也隨之展開,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戰後德國局勢有什麼變化。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德語:Besatzungszone)是指1945年6月5日盟軍政府接管德國最高權威,並宣告德國無條件
上週我們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長時間的戰爭除了造成歐洲多個國家人員大量傷亡外,巨量的武器與戰場補給開銷也令主要參戰國負債累累,為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退出世界霸權地位的主因之一,而凡爾賽條約要求戰敗國之一的德國不公平且鉅額的賠款要求不僅拖垮德國的經濟,也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仇恨的種子,造成日後二戰爆發,下面篇幅
白色恐怖時期 1949年5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了處置中國共產黨叛亂,通過了《懲治叛亂條例》。後為嚇阻臺灣人民不得反抗政府,於1950年通過《動員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擴充了解釋犯罪的構成要件,縱容情治單位機關介入所有人民的政治活動,通行的標語與口號就是「消滅萬惡共匪」、「殺絕朱毛匪幫」、「
上週我們聊到二戰的開始、過程與結束,發動戰爭的德日義三國也是二戰的戰敗國,隨著德國的戰敗,歷史的新篇章也隨之展開,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戰後德國局勢有什麼變化。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德語:Besatzungszone)是指1945年6月5日盟軍政府接管德國最高權威,並宣告德國無條件
上週我們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長時間的戰爭除了造成歐洲多個國家人員大量傷亡外,巨量的武器與戰場補給開銷也令主要參戰國負債累累,為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退出世界霸權地位的主因之一,而凡爾賽條約要求戰敗國之一的德國不公平且鉅額的賠款要求不僅拖垮德國的經濟,也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仇恨的種子,造成日後二戰爆發,下面篇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關於7月2日「澎湖籍大進滿88號漁船晚間遭中國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船至中國福建圍頭港」一事,其實是持續展開中的「台海戰爭」第一階段的最後環節。 台海戰爭雖然還沒到「開火」,戰爭前期的資訊戰、認知作戰、滲透戰、輿論戰、法律戰早就烽火連天,千萬不要覺得沒有看到開槍、射飛彈,就認為戰爭還沒到來。
上報的文章,上報找不到,真奇怪~ 本文的關鍵概念是: 「一部陸軍官校史既是民國近代史,也是西太平洋戰爭史」、 「橫跨太平洋戰爭前後,國軍在西太平洋盟國戰略地位的展現」、 海空軍強調「盟國協同建軍的歷史,陸軍官校卻因為政治因素刻意忽略孫立人與盟國
一定是小船,才能假裝是台灣的小漁船、小艇、舢舨,混進台灣海岸。如果是中大型船隻,在台灣海峽被看得一清二楚,不會輕易靠近台灣近海。然後數量要少,如果你一次好幾艘一起行動,海巡也會一下就發現航跡不對勁,因為台灣漁船、小艇都是獨自出海作業,很少群聚行動。 如果沒有台灣漁船、小艇接應,那偷渡客多半要靠中國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臺灣海峽是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海峽,兩邊最短的地方距離是131公里。而臺灣海峽中線是美國空軍將軍小班傑明·戴維斯將軍Benjamin Oliver Davis Jr,於1955年爲防止中國和臺灣發生軍事衝突,在臺灣海峽中間劃定的界線,此線被認爲是臺灣與中國雙方之間的實質性警戒線。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說到,紅海的危機,因為伊朗撐腰的葉門「青年運動」組織,為了抗議以色列對於加薩的軍事行動,而持續攻擊紅海上的商船,國際多家航商暫停航經紅海,轉而繞道非洲。這造成了歐洲及美洲的航運費用高漲。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關於7月2日「澎湖籍大進滿88號漁船晚間遭中國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船至中國福建圍頭港」一事,其實是持續展開中的「台海戰爭」第一階段的最後環節。 台海戰爭雖然還沒到「開火」,戰爭前期的資訊戰、認知作戰、滲透戰、輿論戰、法律戰早就烽火連天,千萬不要覺得沒有看到開槍、射飛彈,就認為戰爭還沒到來。
上報的文章,上報找不到,真奇怪~ 本文的關鍵概念是: 「一部陸軍官校史既是民國近代史,也是西太平洋戰爭史」、 「橫跨太平洋戰爭前後,國軍在西太平洋盟國戰略地位的展現」、 海空軍強調「盟國協同建軍的歷史,陸軍官校卻因為政治因素刻意忽略孫立人與盟國
一定是小船,才能假裝是台灣的小漁船、小艇、舢舨,混進台灣海岸。如果是中大型船隻,在台灣海峽被看得一清二楚,不會輕易靠近台灣近海。然後數量要少,如果你一次好幾艘一起行動,海巡也會一下就發現航跡不對勁,因為台灣漁船、小艇都是獨自出海作業,很少群聚行動。 如果沒有台灣漁船、小艇接應,那偷渡客多半要靠中國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臺灣海峽是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海峽,兩邊最短的地方距離是131公里。而臺灣海峽中線是美國空軍將軍小班傑明·戴維斯將軍Benjamin Oliver Davis Jr,於1955年爲防止中國和臺灣發生軍事衝突,在臺灣海峽中間劃定的界線,此線被認爲是臺灣與中國雙方之間的實質性警戒線。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說到,紅海的危機,因為伊朗撐腰的葉門「青年運動」組織,為了抗議以色列對於加薩的軍事行動,而持續攻擊紅海上的商船,國際多家航商暫停航經紅海,轉而繞道非洲。這造成了歐洲及美洲的航運費用高漲。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