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任務時間估計的精準度:碩博士生的時間管理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碩博士生,無論是完成實驗、寫論文還是準備報告,準確估計每個任務所需的時間是成功完成計畫的關鍵之一。日本作者吉武麻子在其著作《目標や夢が達成できる 1年・1カ月・1週間・1日の時間術》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計畫失敗的常見原因,是對任務所需時間的估計不準確。

raw-image


▋為何時間估計這麼難?


吉武麻子提到,很多人誤以為自己能完成許多事情,但實際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

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們對每個任務所需的時間沒有精確的把握。無論是研究進度還是日常的學術任務,時間預估的誤差可能會導致進度延誤,甚至打亂整個學期的計畫。


▋提升時間估計精準度的三個步驟


根據吉武麻子的建議,提高時間估計的精準度需要經過三個循環:

01 **實行**:對每個任務執行時進行計時。

02 **結果**:記錄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

03 **修正**:比較實際時間與預估時間,並調整未來的估計。


這個方法透過不斷的實踐、比較與修正,讓我們逐漸更準確地掌握自己的工作節奏與效率,避免計畫失敗。


▋我如何實踐這三個步驟?


在我的碩博生涯中,我逐漸養成了寫「工作記錄」的習慣。

每當我完成一項任務,我會立即在Obsidian中寫一篇300字的工作記錄,記下該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和工作過程。這不僅幫助我更精確地了解自己對時間的掌控,還提供了日後改進計畫的重要依據。


具體來說,當我在工作結束後立刻寫下記錄,通常只需要5到10分鐘。如果延遲幾小時才寫,則會花費更長的時間,15到30分鐘不等。因此,盡快寫下工作記錄,既能節省時間,也能讓紀錄更精確。


▋對碩博士生的應用建議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執行研究計畫或學術任務時,常常低估所需時間,不妨試試吉武麻子的三個步驟:


1. **實行**:每次進行任務時,開啟計時工具,紀錄開始和結束時間。

2. **結果**:在工作結束後,立即寫下工作記錄,記錄實際花費的時間和遇到的挑戰。

3. **修正**:定期回顧你的工作記錄,對比每個任務的實際時間與原本估計,並做出調整。


透過這樣的紀律化練習,你能逐漸精準掌握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研究進度規劃的可靠性。在學術生涯中,能夠準確估計並完成工作時間,不僅讓你在研究上更有自信,也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研究夥伴。


總結來說,無論你是在進行博士論文的資料搜集,還是規劃實驗的執行時間,持續進行時間記錄和修正,將大大提升你在學術工作中的效能,幫助你更順利地完成學術目標。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在學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獻與研究資料內化,並能夠在未來的論文寫作或專業發表中再次利用。日本作者細谷功在其著作《問題解決的兩難:無知管理》中,提出了「知識」的深度定義,這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我們,尤其具有啟發性。 ▋什麼是「知」? 細谷功老師強調,「知」是由
「“你不在的話會很困擾”這句話,是一種麻藥。」 「組織中“無法替代的人 (替えの利かない)”會滯留在目前的位置。」 「“像齒輪一樣機能的人”,能夠領導他人 (人の上に立てる)。」 「“像齒輪一樣機能的人”,對“系統化(仕組み化)"要具備思想(考えが備わっている)。」 「問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的你來說,研究筆記工具如 Obsidian 無疑是提升效率的好幫手。不過,你是否曾經感到焦慮,追求每天產出大量筆記,卻逐漸失去內心的平靜?其實,研究筆記不只是數量的累積,而是思考過程的「湧現」與自洽。 ▌研究筆記與「湧現」 先來談談「湧現」這個概念。知名科學
碩博士在學期間,學生常常面臨大量的學術挑戰與個人成長壓力。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改變方法,成為每位學生的核心問題。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課程指出,思考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到「我是誰」,更是為了促進行動,並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這讓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標準化改變的過程,特別是在學術研究與個人成長中找出
碩博士生面臨的職涯挑戰,往往不僅是學術領域內的競爭,更來自於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正如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裡所說的:「職業需求時常要遷徙,一種是空間的遷徙,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另一種是時間的遷徙,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 對我們來說,轉換跑道可能是從學術研究到業界,或者是適應學術界新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在學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獻與研究資料內化,並能夠在未來的論文寫作或專業發表中再次利用。日本作者細谷功在其著作《問題解決的兩難:無知管理》中,提出了「知識」的深度定義,這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我們,尤其具有啟發性。 ▋什麼是「知」? 細谷功老師強調,「知」是由
「“你不在的話會很困擾”這句話,是一種麻藥。」 「組織中“無法替代的人 (替えの利かない)”會滯留在目前的位置。」 「“像齒輪一樣機能的人”,能夠領導他人 (人の上に立てる)。」 「“像齒輪一樣機能的人”,對“系統化(仕組み化)"要具備思想(考えが備わっている)。」 「問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的你來說,研究筆記工具如 Obsidian 無疑是提升效率的好幫手。不過,你是否曾經感到焦慮,追求每天產出大量筆記,卻逐漸失去內心的平靜?其實,研究筆記不只是數量的累積,而是思考過程的「湧現」與自洽。 ▌研究筆記與「湧現」 先來談談「湧現」這個概念。知名科學
碩博士在學期間,學生常常面臨大量的學術挑戰與個人成長壓力。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改變方法,成為每位學生的核心問題。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課程指出,思考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到「我是誰」,更是為了促進行動,並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這讓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標準化改變的過程,特別是在學術研究與個人成長中找出
碩博士生面臨的職涯挑戰,往往不僅是學術領域內的競爭,更來自於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正如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裡所說的:「職業需求時常要遷徙,一種是空間的遷徙,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另一種是時間的遷徙,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 對我們來說,轉換跑道可能是從學術研究到業界,或者是適應學術界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的時候,寫論文, 一直到投稿的那一週甚至是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 才把完整的論文寫出來。 這樣其實就缺乏收到指導教授意見的機會。 而隨著寫論文的經驗多, 開始學術合作的經驗也多, 我逐漸學會怎樣快速完成70分的工作, 然後收集Feedback後再進行迭代的工作方式。
01 實行:對任務的執行時間計時 02 結果:紀錄做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 03 修正:比較實際花費的時間與估計的時間 只要你有意識去比較自己實踐時間與估計時間, 你對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更正確的認識, 那你在承擔責任,把事情做出來的能力就會更好, 就能在工作上可靠,成為他人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十年可以做些什麼? 有句話這麼說:「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統計,80% 的新年計畫,到2月14日情人節之前,都會失敗。 這說明:人們常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卻低估了長期的成就。 「趕進度」「跟別人比較」「來自外在或
Thumbnail
機會總量是固定的,與他人同樣層次的人越多,就不存在機會越多一說。
「很多人做計畫都是把一套計畫做得很完美。」 「然而到了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沒有預想到的情況發生,讓計畫無法順利執行。」 「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 「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 這幾句話節錄自吳軍老師矽谷來信3的內容[1],
Thumbnail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為了達到目標,必要的三元素是: 01 太想達到而無法自拔的「目標」 02 有辦法實踐的「計畫」 03 能改變未來,現在就能做的「行動」。」 這段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吉武麻子[1]的著書, 《目標や夢が達成できる 1年・1カ月・1週間・1日の時間術 》[2]的第23頁。
Thumbnail
一年十二個月的年度計劃太難執行 那來試試看十二週計畫吧 🌟聚焦於能實現目標的最少關鍵行動上 🌟如果不能掌握你的時間,就無法掌握你的結果-安排時間塊 🌟最強大的願景能滿足你的個人抱負,並與你的事業理想保持一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的時候,寫論文, 一直到投稿的那一週甚至是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 才把完整的論文寫出來。 這樣其實就缺乏收到指導教授意見的機會。 而隨著寫論文的經驗多, 開始學術合作的經驗也多, 我逐漸學會怎樣快速完成70分的工作, 然後收集Feedback後再進行迭代的工作方式。
01 實行:對任務的執行時間計時 02 結果:紀錄做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 03 修正:比較實際花費的時間與估計的時間 只要你有意識去比較自己實踐時間與估計時間, 你對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更正確的認識, 那你在承擔責任,把事情做出來的能力就會更好, 就能在工作上可靠,成為他人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十年可以做些什麼? 有句話這麼說:「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統計,80% 的新年計畫,到2月14日情人節之前,都會失敗。 這說明:人們常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卻低估了長期的成就。 「趕進度」「跟別人比較」「來自外在或
Thumbnail
機會總量是固定的,與他人同樣層次的人越多,就不存在機會越多一說。
「很多人做計畫都是把一套計畫做得很完美。」 「然而到了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沒有預想到的情況發生,讓計畫無法順利執行。」 「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 「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 這幾句話節錄自吳軍老師矽谷來信3的內容[1],
Thumbnail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為了達到目標,必要的三元素是: 01 太想達到而無法自拔的「目標」 02 有辦法實踐的「計畫」 03 能改變未來,現在就能做的「行動」。」 這段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吉武麻子[1]的著書, 《目標や夢が達成できる 1年・1カ月・1週間・1日の時間術 》[2]的第23頁。
Thumbnail
一年十二個月的年度計劃太難執行 那來試試看十二週計畫吧 🌟聚焦於能實現目標的最少關鍵行動上 🌟如果不能掌握你的時間,就無法掌握你的結果-安排時間塊 🌟最強大的願景能滿足你的個人抱負,並與你的事業理想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