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台灣校園性騷擾法規:從歷史到社會文化的互動與挑戰(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於個人,回顧過去求學的過程我們多少都曾作在校園中為當事人或旁觀者經歷過同儕間性騷擾的相關事件;於社會,令人痛心的是性騷擾,甚至是性侵害的事件總是在大家看不見的角落頻頻發生。近幾年me too 事件的延燒,使得被社會文化禁錮而長期沉沒的性騷擾惡行一一被揭開,我們經常能在各大新聞報導和社交媒體等討論區中看見大眾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譴責與對政府執法部門的期待。如此高度的關注和發聲也側面的反應了整體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和個體尊嚴的價值觀之轉變,我們也可以從中觀察到個體開始質疑建構社會的社會規範與法律制度。以下本文將以社會學的觀點,以我們所居住的國家台灣為例,帶領大家解構性騷擾法規。

延續前篇討論的內容這篇我們將從台灣性騷擾防治的歷史接者討論性騷擾法規現行可能存在的挑戰(還沒看過前一篇的朋友們可以點這個連結觀看唷性騷擾解構台灣校園性騷擾法規:從歷史到社會文化的互動與挑戰(一))

(三)台灣性騷擾防治歷史

受社會文化的影響,過去在父權體制下的台灣男性被期望扮演主導和控制的角色,而女性則被期望成為順從和低調的個性。藉此,受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影響的台灣人,無論受害者是男是女都會因為受到社會眼光的牽制與不理解而不敢反抗,社會大眾對於性騷擾事件的重視程度極為低迷。

199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提出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與不公平,開始為此現象對社會進行喊話,希望能夠潰堤以父權主義作為法治標準的社會的。為此,婦女新知基金會以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力為基礎提出兩性工作平等法的草案。其草案的設計考量包括女性升遷與報酬的困難、針對性的工作安排與性騷擾,希望能透過法案的設立落實女性在職場當中平等的工作權。除此之外,包括其他社會團體的倡導和推動、見識到美國法律框架的先例、《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國際的呼籲等,都是當時受社會團體影響而促使人民發覺其急迫性、要求台灣儘速設立相關法規的因素。自此之後,台灣社會開始性別不平等以及背後隱藏的相關議題之認知有所提升。

與此同時,社會上實際案件揭露的陰暗面也加入了民間與政府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於1996、1997年接連發生的彭婉如及白曉燕事件。在1996年的12月畢生致力於兩性平等教育以及婦女運動的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為了隔天「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拉票的活動,忙到傍晚搭乘計程車離開會場準備回圓山飯店休息,卻在的夜間搭計程車時身中35刀慘死。白曉燕則是在1997 年上學的途中被綁架,過世前的她慘遭性侵以及虐待,並且在三名歹徒被逮捕歸案前仍於台灣各處犯下其他性侵罪。當時這兩個社會重大案件造成台灣社會人心慌慌、民怨沸騰,政府保障婦女生命財產安全的能力備受質疑,許多已經傳承多年的活動都因為民眾對於社會安全網的不信任而取消。為此,行政院於1997 年成立「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教育部於1997年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現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宣示政府保障婦女權益的決心。

在建立了各個性平委員會後,法規的部分則是於2000年代陸續被設立。台灣在2002年率先制定了兩性工作平等法,這不僅代表台灣的法律史上針對性別平權法規的篇章被開啟,也鬆動了傳統社會規範中僵固多年的性別不平權。之所以職場領域內的性別平等問題最早被發覺,是因在社會當中主要是由成人來扮演運轉社會的角色,由於人民願意工作最基本的條件是為了要滿足自身的生理需求,願以付出勞力賺取薪水,保證自身生存資料的取得去維持生命。因此職場會直接與個人經濟的獨立和生存資料獲取的機會直接掛鉤,長期於職場當中生活的成人會首先發覺自身所處的困境。同時,在社會上具有影響力及號召力去影響法律制度的制定者也都是已具備完整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以保障自身權益作為共同的關注焦點組成社會團體,藉此工作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會更早引起社會的關注與立法者的重視。

raw-image


繼職場領域後,再來被社會關注的則是教育場所。除了明定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情況發生應該如何處置以外,性別平等的觀念塑造也是維持社會安全網的核心要素之一。引起校園內的性別平權被重視重要的推手之一是2003年的雷佳佳事件。當時雷佳佳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以國防管理學院的法律系公費生作為目標並成功被錄取,但卻受到社會的壓力將名額讓給候同為女性的921受災戶。雖然禮讓名額這件事本身與性別平權並不掛勾,但卻因為這個事件讓大眾發現了該學校名額的女男比為2:81,這很明顯地隱含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同時,社會也關注到了性別名額不平等背後隱含的權利不對等關係是否如同職場一般,對於校園中的性別不平等與性騷擾問題十分擔憂。

除此之外,社會也意識到了若是想要徹底的改善華人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刻板觀念,需要從最根本的意識形態著手,才能夠使得兩性在社會上的權力真正達到平等。校園是繼家庭以後影響個人價值觀塑造的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如果能夠從校園開始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使學生從小就理解並尊重性別平等的理念,就可以有效預防性別偏見和性犯罪的形成,以提高社會網絡的安全性。與此同時,透過教育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權力與權益,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使之能夠預防受到傷害、自信且順暢地解決問題。為此,延續性別平等工作法的理念,台灣在2004年開始實行性別平等教育法。

當然,性別不平等及性騷擾的問題不僅僅是侷限於職場與校園之中,為此台灣於2006年開始施行的性騷擾防治法,以處理不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情形。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權力的不對等是充斥於社會的每個角落的,性騷擾的問題無處不在。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法規中性騷擾的概念特別從性別歧視中獨立出來並將其定位為人身安全議題,讓性騷擾不再屬於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而是注重其行為本身的不適當性,以及個人在性自主的被尊重。

在性別平權以及性騷擾防治的法規設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見了大眾對於執法部門的期望,與社會團體保護受害者權益的決心,雖然晚了美國幾年,但放眼全球,台灣在性別平權方面的進步和意識的提升已經十分超前。

 

(四)現存法規的挑戰

在「從社會規範到制度化規則:權力、文化與法律的交互作用」這篇文章中已經說明了政府設立法律的權力是有人民所賦予的,因此在訂定法條時應該遵循明確性、可預見性和可度量性原則,預先清楚地告知什麼樣的行為會構成犯罪行為、什麼樣的犯罪行為會帶來什麼程度的懲罰。明確的法律法規除了能夠預防會破壞社會安寧的事件產生,也有助於人民確保法律的公正性,防止法律誤用和權力的濫用。由此清晰的法律定義是人民與政府相互信任的關鍵。

現今台灣的性平法規在文字措辭的使用上算是十分客觀,並沒有使用帶有引導性或是包庇性的字眼來塑造受害者或是加害者特定的形象。但仍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1)定義存在模糊帶

三個性騷擾相關法規共同的問題就是規範不夠明確、定義不夠細節,導致性騷擾案件在被審理時經常會因為有過多的解釋空間而造成受害者者的權力無法被伸張,特別是利用暗示性的言論所進行的性騷擾。由於法規定義性騷擾時所使用的是「違反他人意願」、「不受歡迎」、「乘人不及」、「不受歡迎之追求」、「羞辱」等較為主觀且模稜兩可的字眼,導致性騷擾難以被定義。對於同一段話、同一個情境而言,往往都會出席不同人有不一樣的見解的情況,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下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此一來便,除了會造成受害者無法辨認自身的處境、難以對其所遭受的性騷擾情況提出控訴以外,也會造成社會放寬對性騷擾行為的容忍度,甚至加害者會濫用這個模糊的界線強調憲法賦予自身言論與行動自由的權利不應該被限制。這些情況可以在過去法院對於性騷擾事件的判決中發現,法院的判決過程以及對案件的論述大多是採用最簡單、最低標準的形式,因為法規中未詳細定義而直接認定該行為不構成性騷擾的判決結果也不勝枚舉。

以下的例子為容易發生判定上歧異的性騷擾事件。一名男同學對一名女同學說:「你穿制服真漂亮,讓人難以移開目光。」在這句話中並不帶有明確性的性騷擾,因為制服依照學校的規範是每位學生都需要穿著的服裝,而真漂亮、離不開目光則是稱讚性的言語。單純以字意本身作為分析標準,這句話會被解讀為是一句無害的讚美,可以因此提升該名女同學的自信和愉悅感。然而對於這名女同學而言,對方的這句話不僅評論了自身的外貌,在大家都穿著制服的校園內還特別強調她穿著的制服,並使用難以移開目光這種言語,讓這名女同學感受到自身受到了不當的凝視、人格尊嚴受到侮辱。此時,由於男同學已經使用暗示性的言語來造成女同學的不舒服了,由此可見這句話背後的意涵符合法規對於性騷擾的定義,這個情境應該被視為性騷擾。但卻因為法規的定義不夠明確,且個人的感受又過於主觀難以衡量,在這個情況下受害者應該如何證明這句話帶有暗示性的意涵使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侮辱?應該有怎麼樣的反抗行為足以被稱做是違反自身意願的象徵?是害怕的叫不出聲音來,還是必須要大吵大鬧才能代表自己不願意接受加害者性騷擾行為呢?若是判決結果對方的行為不構成性騷擾她應該怎麼面對社會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raw-image


一般來說,社會文化會對於某個特定的語言或是行動舉止賦予意義,也就是社會學當中常說的符號。但由於人們對於他人言行舉止的解讀能力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習而來的,而社會化是一個流動性的過程,我們在一生當中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經驗學習。因此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除了文化背景以外,我們也會在不同階段中受到個人與他人互動的經驗、社會角色的轉變、權力關係的認知等等,造就出人與人之間有不同於彼此認知的情況。個人會利用這些認知結合當下的語境、情緒狀態、對方過去的角色扮演、對方現在的行動等元素產生專屬於該情況的意義詮釋並且依照解讀的結果做出自身認為合適的反應。此時,儘管雙方都身處於同一個社會當中,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能會因為社會化結果的不同而導致對於同一個事件的認知有些許的差異。這是在同一個例子中會有很多不同面向之詮釋方式最大的因素。

藉此,當性騷擾的案件被送往性平會時,可能會因為法律制度的描述不夠明確,而導致最終案件的裁定會受到性平小組主觀的想法影響,使得受害者的權利無法被聲張。

(2)不應限於實際損失的判定

在性平教育法中的第3條第三點中,法規將「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之機會或表現者」、「他人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定義為促成性騷擾的因素。這樣的敘述方式加強了以實際損失來判定性騷擾成立與否的概念,強調受害者的特定權利必須受到侵害方得以使性騷擾行為成立。但卻沒有考慮到或許受害者本身的自我保護意識與技巧很強,能夠及時識別性騷擾行為,並採取適當措施進行防範和應對,使之在面對性騷擾情況時能夠將自身傷害減至最低。或是具備高度的心理韌性,能夠透過自我調適很快地從此事件中恢復,減少性騷擾帶來的心理影響。但受害者具備能夠減輕自身損失的能力,並不代表性騷擾行為的嚴重性可以被輕視,也不代表事件本身對於受害者的影響可以被忽視。

同時,這樣的規範也會使得受害者陷入證明的困境。由於常見的性騷擾情境多為加害者趁亂或無人時進行性騷擾、趁受害者不注意時偷偷上手觸摸對方,或是以言語的形式對受害者進行性或性別羞辱,受害者遭受性騷擾的當下是難以迅速地反應並使用相機紀錄下來的。因此,舉證對方曾作出性騷擾行為本身就很困難了,要求受害者需證明自己是因為遭受性騷擾而受到了實際損害更會深深地加重了受害者的負擔,使得受害者可能因為證據不足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最後是對於受害者心理的影響會被忽視,包括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都是十分抽象、無法被實體的數據所量化的。這樣的法規很適用於交換利益性騷擾的情境,包括上司利用自己的權力,要求下屬以工資、工作績效、工作前途等等作為教壞的條件;教師利用自己的權力要求學生以課程的成績、推薦信等等作為交換的條件,恐嚇或是勒索他們必須要接受這些言行、不得向上級機關通報,否則將取消他們利益的獲取。在以上的情況當中,這些受害者要確保自己能夠取得這些被作為交換條件的利益,包括前程、維持現有的生活條件都是可以被具體列出並計算的,但在心靈層面所受到的傷害就難以被估算了。特別是當受害者所面對的是連交換條件都沒有的敵意環境性騷擾,就更難提出損失維護自身的權益了。

因此,法規的制定與描述方式可能會導致某些加害者的性騷擾行為因為受害者沒有可具象化的損失而未能被認定為性騷擾,使之誤認自身的行為並無不妥。這樣的法律制度除了會限制法律對性騷擾受害者的保護範圍、削弱法律的保護效果,在未來勢必也會成為社會隱性的憂患。

性騷擾不應該建立在受害者受到損失時才能夠被成立,加害者本身不妥當的行為就是破壞社會系統和諧與穩定的利器,無論受害者損失的多寡都應該就這些不恰當的行為加以譴責。為此,性騷擾法更應該注重於性騷擾行為本身,將性騷擾定義為任何不受歡迎的性行為或言語,無論是否造成具體的可量化損失,只要該行為本身並不妥當即可認定為性騷擾,更有效地保護受害者並預防相關事件的產生,促進性別平等和安全的社會環境。


下一篇請看:校園內性別平權部門處理流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u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4
avatar-img
草莓牛奶的沙龍
3會員
9內容數
一群熱愛社會學的小書僮,希望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們眼中的社會學風景!任何有關文章或是社會學的問題都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或是私訊我們的信箱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會盡快回覆唷!
草莓牛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2
在日常生活中性別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分類,卻在社會權力的結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男性與女性僅僅因為生理上的差異,卻在職場、家庭和社會中擁有截然不同的地位與權力。這種權力的不平等,不僅框住了女性的發展空間,還助長了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等問題的發生。然而,這背後的真相遠比我們所見的更為複雜。為什麼性別會成
Thumbnail
2024/10/02
在日常生活中性別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分類,卻在社會權力的結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男性與女性僅僅因為生理上的差異,卻在職場、家庭和社會中擁有截然不同的地位與權力。這種權力的不平等,不僅框住了女性的發展空間,還助長了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等問題的發生。然而,這背後的真相遠比我們所見的更為複雜。為什麼性別會成
Thumbnail
2024/09/18
性騷擾事件應對:運用PMI思考法的理性決策指南 當一個人遭受到性騷擾後,可能會感到無助、不知所措。依照法律的流程我們會需要在24小時內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但每個人所遭遇的情況皆不全然相同,通報過後可能延伸出的問題並沒有辦法全權被考慮。在這樣的時刻,如何快速且理性地做出利於當事人的最佳決策是關鍵。藉此
Thumbnail
2024/09/18
性騷擾事件應對:運用PMI思考法的理性決策指南 當一個人遭受到性騷擾後,可能會感到無助、不知所措。依照法律的流程我們會需要在24小時內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但每個人所遭遇的情況皆不全然相同,通報過後可能延伸出的問題並沒有辦法全權被考慮。在這樣的時刻,如何快速且理性地做出利於當事人的最佳決策是關鍵。藉此
Thumbnail
2024/09/18
校園內性別平權部門處理流程 我好像被性騷擾了,應該怎麼辦? 事件發生時: 1.告訴自己你/妳很棒、沒事的 2.遠離加害者、尋求可信賴者的幫助、確保自己的人生安全 3.盡可能保留證據: ①時間、地點、具體情況 ②在場目擊者或事件相關者 ③保留事件紀錄(例如簡訊、錄音、錄影) 盡力而為
Thumbnail
2024/09/18
校園內性別平權部門處理流程 我好像被性騷擾了,應該怎麼辦? 事件發生時: 1.告訴自己你/妳很棒、沒事的 2.遠離加害者、尋求可信賴者的幫助、確保自己的人生安全 3.盡可能保留證據: ①時間、地點、具體情況 ②在場目擊者或事件相關者 ③保留事件紀錄(例如簡訊、錄音、錄影) 盡力而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由於長期跟最近觀察到的事情有所感,我寫下這篇文章, 主題分為 台灣Metoo誰幫他們發聲? 英國的女性平權 台灣對女性的框架 演藝圈老大哥,男性的老舊思維
Thumbnail
由於長期跟最近觀察到的事情有所感,我寫下這篇文章, 主題分為 台灣Metoo誰幫他們發聲? 英國的女性平權 台灣對女性的框架 演藝圈老大哥,男性的老舊思維
Thumbnail
「如果很多事情這樣就算了,人就會慢慢的死掉。」簡簡單單的一句劇中台詞卻包含了多種意思。受害者一句「算了」,想掩飾身心創傷,將之深埋記憶,殊不知未討回的公道,隨時會反噬自己;加害者往往一句「算了」,想將事情就此別過,卻不知道引來了更大的浪潮撲向自己,人也不是鐵石做的,幾次大浪就足以摧毀一個人。「不要這
Thumbnail
「如果很多事情這樣就算了,人就會慢慢的死掉。」簡簡單單的一句劇中台詞卻包含了多種意思。受害者一句「算了」,想掩飾身心創傷,將之深埋記憶,殊不知未討回的公道,隨時會反噬自己;加害者往往一句「算了」,想將事情就此別過,卻不知道引來了更大的浪潮撲向自己,人也不是鐵石做的,幾次大浪就足以摧毀一個人。「不要這
Thumbnail
隨著近期一波「MeToo」風潮興起,才讓我們發現原來台灣對於性平教育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場MeToo運動不僅揭示了性騷擾和性侵犯問題的嚴重性,更凸顯了女性在社會中遭受侵害的現實。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探討和推動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議題,以建立一個更平等、尊重和自由的社會
Thumbnail
隨著近期一波「MeToo」風潮興起,才讓我們發現原來台灣對於性平教育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場MeToo運動不僅揭示了性騷擾和性侵犯問題的嚴重性,更凸顯了女性在社會中遭受侵害的現實。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探討和推動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議題,以建立一個更平等、尊重和自由的社會
Thumbnail
伴隨台灣MeToo(下省卻hashtag)的雪球越滾越大,有關MeToo的許多評論、爭議乃至誤解也一併暴露於網絡。我們應該如何理解#MeToo運動呢?本文探討受害者在事發已久才發聲的原因、MeToo在公共領域的社會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未審先判及復仇般的正義。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Thumbnail
伴隨台灣MeToo(下省卻hashtag)的雪球越滾越大,有關MeToo的許多評論、爭議乃至誤解也一併暴露於網絡。我們應該如何理解#MeToo運動呢?本文探討受害者在事發已久才發聲的原因、MeToo在公共領域的社會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未審先判及復仇般的正義。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近期的#Metoo 事件連發,全台灣都陷入了#metoo 風暴中。 不過被爆出的都是發生在幾年前,甚至超過10年以上的事件,所以也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我整理了3個原因讓你了解為什麼他們現在才出來發聲
Thumbnail
近期的#Metoo 事件連發,全台灣都陷入了#metoo 風暴中。 不過被爆出的都是發生在幾年前,甚至超過10年以上的事件,所以也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我整理了3個原因讓你了解為什麼他們現在才出來發聲
Thumbnail
今天“Me too”這個話題在台灣又爆了,梗圖不少,議論不少。然後今天在不少群組都在熱議這件事,我上次寫了日本的職場上的“Me too”,也跟朋友討論了這個一下日本的職場現狀是會規範何謂”性騷擾”,趁今天有時間,我做個仔細的說明,或許有些朋友或者想在職場上訂定規範,可以参考一下。 在開始講述日本職場
Thumbnail
今天“Me too”這個話題在台灣又爆了,梗圖不少,議論不少。然後今天在不少群組都在熱議這件事,我上次寫了日本的職場上的“Me too”,也跟朋友討論了這個一下日本的職場現狀是會規範何謂”性騷擾”,趁今天有時間,我做個仔細的說明,或許有些朋友或者想在職場上訂定規範,可以参考一下。 在開始講述日本職場
Thumbnail
台灣國內「 #MeToo 」運動延燒至今,也引起各大國際媒體的關注。近期美國《CNN》10日發佈的報導中,Netflix熱門影集《 人選之人 ─ 造浪者 》帶起台灣#MeToo運動的浪潮,同時各界正不斷爆出政治家、名人的性騷擾事件。
Thumbnail
台灣國內「 #MeToo 」運動延燒至今,也引起各大國際媒體的關注。近期美國《CNN》10日發佈的報導中,Netflix熱門影集《 人選之人 ─ 造浪者 》帶起台灣#MeToo運動的浪潮,同時各界正不斷爆出政治家、名人的性騷擾事件。
Thumbnail
我想每個人或許在學習新的東西時都會遇到各種障礙,也常常會搞錯些什麼,但這些歷程的經驗將能夠一直幫助我們面對處理新的狀況,並且讓我們更理解自己的樣貌。
Thumbnail
我想每個人或許在學習新的東西時都會遇到各種障礙,也常常會搞錯些什麼,但這些歷程的經驗將能夠一直幫助我們面對處理新的狀況,並且讓我們更理解自己的樣貌。
Thumbnail
昨晚在台南發生的事讓台灣人都很難睡好 「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 這句在1996年紀念彭婉如火照夜路大遊行的口號依舊言猶在耳。極度諷刺的是,時至今日的女性仍然無法全然安心地獨自走在路上;而明天恰也是台灣同志大遊行的18歲,搭上近期基督教國家祈禱早餐會的事件,一再顯示了反同勢力仍未曾停歇。  
Thumbnail
昨晚在台南發生的事讓台灣人都很難睡好 「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 這句在1996年紀念彭婉如火照夜路大遊行的口號依舊言猶在耳。極度諷刺的是,時至今日的女性仍然無法全然安心地獨自走在路上;而明天恰也是台灣同志大遊行的18歲,搭上近期基督教國家祈禱早餐會的事件,一再顯示了反同勢力仍未曾停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