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死亡,才能真正活著:讀《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心纯-avatar-img
發佈於读书会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死亡,你就学会活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把它当真。没错,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烦恼的事,为工作忙碌,为家庭孩子忙碌,为人际关系烦恼,为钱财烦恼。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来没有向内看,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财富?事业?健康?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知道自己会死,并且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我们应该会更投入地活着,思考生命的意义,到死亡降临时,才不会带着任何遗憾离开。

 

墨瑞告诉我们可以学佛教徒一样。每天都想象有只小鸟站在你肩上,问着:“就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我一切都尽力了吗?我是否问心无愧?”我们时常都会听到人家说我们要活在当下,没有昨天,没有未来,我们所拥有的就是现在,我们所能体验的也是现在。但是活在当下真的不容易,需要学习,每时每刻都只专注在这个时刻,享受着它。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经历过一场大病或生死的人,都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爱自己,更加积极的每对每一天的生活。这应该是他们已经学会了死亡,所以更加学会活着,不再执着于人间的任何小事。这个人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是大事,生死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大事。

在第五堂课,我们谈家庭。没有别的经验比得上生儿育女,墨瑞如是说。当有人问他该不该生小孩时,他只是简单地这样回答。墨瑞认为,如果你要对另一个人负起完全的责任,学着如何去给予最深的爱与关怀,那你就应该生小孩。家人不会像朋友,同事般在你生病时探访你之后就会起身离开,而是时刻关心你,随时关注你的情况。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家人,他们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安全感。我很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懂事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我觉得家庭对我最大的意义是每当我工作后,我有一个家可回,家是避风港。家是归属感,家人是我最大的支柱,我不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活着。

第12堂课宽恕这个课题也引发我深入地思考。墨瑞说“在你死之前宽恕自己,然后宽恕别人。”我无法忘记从小到大伤害过我的人,心中一直无法释怀曾经收到的伤害,心怀仇恨也非常顽固。只要听到家人提起那个人,我马上就会情绪爆发,并发出狠话:“我永远也不会原谅她的。”为了要纾解自己的恨意,我上了冯以量老师的读书会《允许自己选择爱》让我学会了如何允许自己选择爱,让我明白了虽然无法选择原谅,但是我可以选择祝福。《允许自己选择爱》这场读书会结了我心中一直以来无法放下曾经受到的 伤害,我心中的恨也慢慢消磨了。从那时起,我已经学会慢慢放下以前所受的种种言语霸凌与白眼,也开始勇敢面对这些人。毕竟他们也老了,有一个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但是我对她曾经带给我的言语霸凌也随风而逝了。

 

这本书值得一读。有那么一个人已经预知自己的死期,却能够坦然地面对,接受它,并与他的学生说出生命中常常被人忽视的重要课题,在面临死亡来临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出生后都必须历经的过程。但不是每个生命都会走上这样的旅程。不幸的,有些人来不及生,就已经面对死亡;有些人还没有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还没有老,就因为病了,就已经死了。世间有多少人得面对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痛,又有多少人真的就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离开了人间。在关系结束之前,离世的亲人应该得到善终,活着的人应该得到善生,结束这段关系的彼此应该得到善别的。那么,道谢、道歉、道别、道爱在一个生命即将离去的时候,是何等重要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纯的磨笔尖空间
12會員
21內容數
2024/10/14
閱讀《原子習慣》後,我開始從六月起培養好習慣,通過習慣堆積策略,早上靜心和晚間寫作,形成日常規律。書中提到,成功最大的威脅是無聊,持續的練習和自律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我相信,這些小改變會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Thumbnail
2024/10/14
閱讀《原子習慣》後,我開始從六月起培養好習慣,通過習慣堆積策略,早上靜心和晚間寫作,形成日常規律。書中提到,成功最大的威脅是無聊,持續的練習和自律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我相信,這些小改變會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Thumbnail
2024/10/07
《底層邏輯》強調真正的人脈是源於能夠幫助他人,通過不斷提升自我價值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社交中感到孤獨的經歷,並認識到人脈的本質在於平等的價值交換。經營人脈需無私價值的付出與分享,這樣才能吸引到真正有價值的朋友,實現雙贏的關係。本文探討如何通過提升個人專業能力,拓展人脈的影響力。
2024/10/07
《底層邏輯》強調真正的人脈是源於能夠幫助他人,通過不斷提升自我價值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社交中感到孤獨的經歷,並認識到人脈的本質在於平等的價值交換。經營人脈需無私價值的付出與分享,這樣才能吸引到真正有價值的朋友,實現雙贏的關係。本文探討如何通過提升個人專業能力,拓展人脈的影響力。
2024/10/04
  会议一开始,Dr 提问我们什么是做自己?每个人给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被讨厌的勇气、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枉此生、心灵自由、自己开心、不用戴面具、有原则、自在、快乐等等,我写上了活出自我。其实,活了一把年纪,要活出自我真的不简单。
Thumbnail
2024/10/04
  会议一开始,Dr 提问我们什么是做自己?每个人给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被讨厌的勇气、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枉此生、心灵自由、自己开心、不用戴面具、有原则、自在、快乐等等,我写上了活出自我。其实,活了一把年纪,要活出自我真的不简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
Thumbnail
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著名著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其實已經待在書櫃中好一陣子,之前第一次閱讀時,或許因為沒有深刻的感受,也比較不習慣這類回憶錄的寫法而沒有讀完,近期再次翻閱,不知不覺的就徜徉在作者平淡樸實而溫暖的文字中。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著名著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其實已經待在書櫃中好一陣子,之前第一次閱讀時,或許因為沒有深刻的感受,也比較不習慣這類回憶錄的寫法而沒有讀完,近期再次翻閱,不知不覺的就徜徉在作者平淡樸實而溫暖的文字中。
Thumbnail
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這句話在很久以前對我來說是種激勵和支持,但也因為持續的變動不居,讓我在這過程中領悟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這句話在很久以前對我來說是種激勵和支持,但也因為持續的變動不居,讓我在這過程中領悟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追求的東西追錯了,後悔一輩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透過一位學生,與一位教授,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告訴你追求的終點。
Thumbnail
追求的東西追錯了,後悔一輩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透過一位學生,與一位教授,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告訴你追求的終點。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 書摘: 第四堂課,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我去墳上看他。   而你,閱讀這些書頁,身在他的課堂當中。   我們彼此連結──我們不是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繼續活下去。──米奇‧艾爾邦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 書摘: 第四堂課,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我去墳上看他。   而你,閱讀這些書頁,身在他的課堂當中。   我們彼此連結──我們不是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繼續活下去。──米奇‧艾爾邦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書籍翻拍成電影的真實故事,關於作者Mitch與Morrie (作者在大學時最親近的教授,但從畢業典禮之後因為生活的忙碌便沒有遵守要跟教授保持聯繫),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教授因為罹患漸凍人症並且時日無多,於是在女友的鼓吹下前去與教授見面。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書籍翻拍成電影的真實故事,關於作者Mitch與Morrie (作者在大學時最親近的教授,但從畢業典禮之後因為生活的忙碌便沒有遵守要跟教授保持聯繫),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教授因為罹患漸凍人症並且時日無多,於是在女友的鼓吹下前去與教授見面。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心得—來自20190524的我。 道理我們都懂,只是做不做得到。 一起活出精彩,明白死亡,讓愛發揚光大,讓初心永不熄滅。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心得—來自20190524的我。 道理我們都懂,只是做不做得到。 一起活出精彩,明白死亡,讓愛發揚光大,讓初心永不熄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