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相愛,即如死滅

不知道畢業之後,隔多久後大家會返校?
不知道畢業之後,會不會有一個老師記得你記得很久很久?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回憶錄,回憶一位學生(作者Mitch Albom)忘記與教授重聚的約定,直到在電視台聽到老教授(Morrie)患得不治之症。他飛過半個美國,與教授上完最後14堂關於人生的課。

這本書哪裡珍貴?

“對於人生,我們彷彿多數人都追錯了目標,在最後的幾年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Morrie的最後的14堂課,用生命告訴我們,什麼才是重點。

追求與目標

我們多數人,不曾完整體驗過這世界,在半夢半醒間,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然後,等到死亡逼近,看得到終點的那刻,才會像個旁人開始冷眼觀看並且批判自己的人生,這就是人性。

在《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一書中,指出財富、地位、名聲其實沒辦法給我們實質意義的快樂,因為“快樂是自己給事物的定義與價值”。矛盾的是,我們都飛蛾撲火般地往財富、地位、名聲猛衝,就怕比別人少賺了幾百元、低幾個官階。

這其實和我們的文化有關

求大求好的文化

作者是美國人,美國有此文化大家有所感悟(看炸機桶的大小就知道了),但亞州呢?

我認為亞州對"大"的追求更瘋狂,但不是物質上的,而是成績、名次、尊卑關係。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隔壁小美」的經驗吧,爸爸媽媽總是說

你怎麼就不能和小美一樣優秀

這種比較心態也是造就「求大求好文化」的先決條件之一,讓我們輕易地假設當我們達到了某種高度就會感到滿足。

於是乎,我們在升學的道路上求名次、求成績;我們在就業的道路上看薪水、看市場。在失去用真心看待事物的慧眼時,我們也失去通往幸福的門票。

當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如何活著

如果你真的接受你隨時可能死去的事實
那你可能不會現象在這麼爭強好辯

死亡對我們大多數來說都很遙遠,對我來說還有60,70年,所以我很難想像我最後的樣子,所以我追求「各式看起來很成功的玩意兒」(部落格當然也是其一)。

那我將死之時會怎麼想?

這也是我們的文化排斥我們去思考的,但經過這樣子的思辨,我們能對當下的目標有所警悟:「那是我真的需要的嗎?」

我們真的需要大安區的透天別墅嗎?
我們真的需要一支粉絲破萬的IG帳號嗎?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每天能跟CEO共進午餐的位置嗎?

老教授莫瑞(Morrie)是這麼說的:「不相愛,即如死滅。」

在人生的最後,你會體悟到,你真正想要的不會是上述的「酷玩意兒」,而是所愛之人的陪伴、真摯的心靈交流。

某一天,你不會再看網路新聞的政治謾罵,而是往窗外探去看雲層變化、草木飄逸;某一天,你不會願意聽朋友抱怨另一個人的不是,而是聆聽Spotify的精選音樂集帶給你的感受。


結語

寫了這麼多,你問我我真的有感受到這本書的智慧嗎?

其實我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因為死亡真的離我太過遙遠,我甚至才剛從高中畢業,剛剛要開始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

但我還是能被故事中的一些例子觸動、被一些話啟發,可能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智慧"吧,我想。

無論如何,如果要我以一句話總結整本書,那還是

不相愛,即如死滅

以我的例子來看:

到高中畢業為止,我都在追逐成績、名次,也對分數"愈高愈好"的觀念深信不疑。

然而,當我考上台大後,我沒有我想像中的開心,世界也沒有因我而改變,多的可能只有幾句來自老師同學的謬讚,我也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陷入自我價值的懷疑。

在這段期間,我發現唯一不變的事是愛,友情、親情的溫度,如果沒有這些,我真的如同死滅,只有一張來自最高學府的錄取通知書。

所以,請好好善待愛你的人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夢想遠征隊的沙龍
10會員
9內容數
出版逾30年,銷量超過一億冊,【與成功有約】已經被譽為"成功學書籍"的鼻祖。作者史蒂芬柯維統整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與"不斷更新",道出了亙古不變的成功自然法則。如果你對於生活感到困頓、目標不明;或是團體生活不順,我大力推薦看這本書!
2023/06/23
習慣建立的四大核心觀念。習慣成就個人,個人成就習慣,當你認為你應當成為更好的那個人時,你就踏上了培養習慣的旅程...
Thumbnail
2023/06/23
習慣建立的四大核心觀念。習慣成就個人,個人成就習慣,當你認為你應當成為更好的那個人時,你就踏上了培養習慣的旅程...
Thumbnail
2023/06/16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2023/06/16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2023/06/02
財富不是你在銀行戶頭裡的積蓄,也不是停在你家門前的BMW,他是人生自由度的交換籌碼。
Thumbnail
2023/06/02
財富不是你在銀行戶頭裡的積蓄,也不是停在你家門前的BMW,他是人生自由度的交換籌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著名著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其實已經待在書櫃中好一陣子,之前第一次閱讀時,或許因為沒有深刻的感受,也比較不習慣這類回憶錄的寫法而沒有讀完,近期再次翻閱,不知不覺的就徜徉在作者平淡樸實而溫暖的文字中。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著名著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其實已經待在書櫃中好一陣子,之前第一次閱讀時,或許因為沒有深刻的感受,也比較不習慣這類回憶錄的寫法而沒有讀完,近期再次翻閱,不知不覺的就徜徉在作者平淡樸實而溫暖的文字中。
Thumbnail
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這句話在很久以前對我來說是種激勵和支持,但也因為持續的變動不居,讓我在這過程中領悟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這句話在很久以前對我來說是種激勵和支持,但也因為持續的變動不居,讓我在這過程中領悟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追求的東西追錯了,後悔一輩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透過一位學生,與一位教授,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告訴你追求的終點。
Thumbnail
追求的東西追錯了,後悔一輩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透過一位學生,與一位教授,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告訴你追求的終點。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 書摘: 第四堂課,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我去墳上看他。   而你,閱讀這些書頁,身在他的課堂當中。   我們彼此連結──我們不是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繼續活下去。──米奇‧艾爾邦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 書摘: 第四堂課,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我去墳上看他。   而你,閱讀這些書頁,身在他的課堂當中。   我們彼此連結──我們不是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繼續活下去。──米奇‧艾爾邦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書籍翻拍成電影的真實故事,關於作者Mitch與Morrie (作者在大學時最親近的教授,但從畢業典禮之後因為生活的忙碌便沒有遵守要跟教授保持聯繫),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教授因為罹患漸凍人症並且時日無多,於是在女友的鼓吹下前去與教授見面。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書籍翻拍成電影的真實故事,關於作者Mitch與Morrie (作者在大學時最親近的教授,但從畢業典禮之後因為生活的忙碌便沒有遵守要跟教授保持聯繫),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見教授因為罹患漸凍人症並且時日無多,於是在女友的鼓吹下前去與教授見面。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心得—來自20190524的我。 道理我們都懂,只是做不做得到。 一起活出精彩,明白死亡,讓愛發揚光大,讓初心永不熄滅。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心得—來自20190524的我。 道理我們都懂,只是做不做得到。 一起活出精彩,明白死亡,讓愛發揚光大,讓初心永不熄滅。
Thumbnail
“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是出自小說螢火蟲小說裡的一段話 也是疫情爆發這兩年讓我很感觸的一句話 四年前,就讀大學的我為了學分,選擇一門名為生死學的選修課,上課的第一天老師就讓我們寫下一封自己的遺書。 死亡好似不富有意義,如同沉入深邃的汪洋,也許你會掙扎,但終將歸於平靜
Thumbnail
“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是出自小說螢火蟲小說裡的一段話 也是疫情爆發這兩年讓我很感觸的一句話 四年前,就讀大學的我為了學分,選擇一門名為生死學的選修課,上課的第一天老師就讓我們寫下一封自己的遺書。 死亡好似不富有意義,如同沉入深邃的汪洋,也許你會掙扎,但終將歸於平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