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2023/11/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閱讀了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著名著作《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其實已經待在書櫃中好一陣子,之前第一次閱讀時,或許因為沒有深刻的感受,也比較不習慣這類回憶錄的寫法而沒有讀完,近期再次翻閱,不知不覺的就徜徉在作者平淡樸實而溫暖的文字中,看著他和''教練''的對談,不禁心裡有股暖流及療癒的感覺。雖然全書在探討死亡及生命,但在對話中卻不會讓人感到特別沉重。

本來對死亡這個議題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總覺得這個詞彙還離年輕的自己還非常的遙遠,每天一如往常的生活著。而在今年經歷了一場手術,同時因為先天的慢性病持續在醫院追蹤,過程中一度檢查出疑似惡性腫瘤因此也又接受了近一步額外的檢查,所幸最後並沒有確診癌症,也還算持續穩定只需要在定期追蹤。整個過程中,在親耳聽到醫生說疑似惡性腫瘤並在最短的時間安排近一步檢查,當下只覺得腦筋一片空白,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但心中仍然無法抑制的湧起混亂的思緒,倒不是全然的害怕也不是悲傷,有種難以形容的感覺,或許比較接近無力感吧!自己並不怕檢查治療這些,但第一次面對好像這麼接近死亡的感覺,還真的一時不知道如何面對,畢竟從小到大,並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也從來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你我終將面對的課題。

本書作者米奇也跟大多數人一樣,正值盛年的他每天努的生活著,成為了一名事業有成的專欄作家及媒體工作者,汲汲營營追求著不斷的進步飛黃騰達,死亡、消逝這些詞彙從來沒有出現在他的字典中......直到他意外透過訪談節目和罹患漸凍症而命不久矣的大學恩師從逢,在老師生命的最後幾周,他們一起上了最後珍貴的生命課堂。

看著我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雖然面對著日益不適的身體,但米奇的教授墨瑞並沒有沉浸在疾病的傷痛中,他難過痛哭,但哭泣過後又迎向新的一天,他挺身面對死亡,但更加專注在比任何物質及成就的追求更重要的事情上,他珍視自身最真實的感受,體驗著世上每一天的的流轉與變化,感受身邊的人所給予他的關愛並同時竭盡所能的愛著身邊的人事物,也持續付出自己的時間,透過談話與傾聽給予他人更多的溫暖,在感受愛與溫暖及付出的過程,莫瑞說他感覺自己還真實的活著。他不再執著於無止盡追求物質與金錢上的慾望,懂得生命的真諦與真正重要的事,也不再爭強好勝,而能溫柔的活著也感受他人的溫柔而放下心中的芥蒂。我想或許人的一生都在持續不斷的追求與競爭,小時候看誰考得好,長大了比誰有錢有成就,似乎都忘了,這些又能為我們留下什麼呢?或許道理大家都懂,但還是很容易就陷入如此的迷失中而每天庸庸碌碌在生活中載浮載沉,卻沒有收穫真正快樂沒辦法真正的體驗生活,因此如此哲理值得深思,我自己目前也在持續學習中。

看完這本書,似乎真的跟著作者一起經歷了寶貴的生命課程之旅,透過作者的文字讓人也一同有聽了恩師授課的如沐春風之感,不同於一般的生命教育,可能大部分勵志的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勇往直前並樂觀的面對不論是病痛或是其他的挑戰,但本作中莫瑞並沒有告訴大家,你不能難過,相反的,你可以為自己大哭一場,用力去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縱然是悲傷、憤怒抑或難過都無妨,這也都是活著的證據,而感受過後再次去迎接生活,這點比較特別,也讓我特別有感受,彷彿從中獲得的某種力量與勇氣,這樣的勇氣也希望能夠傳達給大家。

縱然生命的盡頭好像已經近在咫尺,又或者彷若是非常遙遠而無法企及的將來,如此生命之書我們每個人仍然持續書寫的,而死亡是必然經歷的篇章等待我們畫上不同的色彩,能領略其中的真諦,也就學會死亡,同時學會活著,不用害怕它的到來,名為生命的課堂也持續進行著。

79會員
31內容數
書籍閱讀心得分享,包含各種不同主題和風格的書,作為自己閱讀的紀錄和筆記,也期待藉由分享和大家一起有更多的交流,享受閱讀的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