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2022/07/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Mitch Albom / ISBN:9578468512


一. 內容簡介: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二. 內容摘要:

1. 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P59)
2. 生命中最緊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P69)
3. 你若要讓別人信賴你,你也要能感覺到你可以信賴他們。(P80)
4. 我們不習慣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嗎?我所要的就是這樣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P85)
5. 只要你學會死亡,就學會活著。(P104)
6. 事實上我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睡半醒,坐著自己為非做不可的事。(P105)
7. 我們太重視物質的的東西,而這些卻不能滿足我們。(P107)
8. 不要打斷你們的生活,否則這場病痛毀的不只是我,而是我們一家人。(P116)
9. 不執著意思是,你要讓感覺經驗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P129)
10. 物質的東西永遠無法取代愛,或是溫柔,或是親切,或是同胞手足之感。(P156)
11. 你知道什麼能給你真正的滿足嗎?「不吝嗇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P157)
12.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P213)
13. 生命中沒有什麼是「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P235)

三. 心得感想: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從觀看這本書以來,這句話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我知道莫瑞所指的「死亡」絕不是肉體上的衰亡,而是其他更深奧的層面。或許,當我們在處於死亡之際,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會變得截然不同。我們不再關心功名利祿,不再關心外在世界的變化,這些都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相反地,我們開始注重心靈上的交流和真正使自己感到開心的事物。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生命之前,這些瑣事的顯得太過渺小。
第六次星期二的課—「感情與執著」,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課。在生活中,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總是會有各種情緒的變化,例如:「一個人剛失戀時,知道自己應該放下這段情感,但卻停止不了自己對愛人的思念;又或者,把手中重要的事情完成後,如釋重負的心情轉折。」莫瑞說:「要學著超然不執著,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在我們生活中,當糟透的情緒來臨時,就讓它穿心而過,然後記住這個感覺,再從中脫身。這世界並不會為了我們停止轉動,所以要學著「自癒」,相信將傷口修復好的我們,心靈會更加的大。
第八到十個禮拜—「金錢無法代替溫柔」、「愛」、「婚姻」這些都是在講有關愛的話題。人,都是渴望愛的生物,有的人用錯誤的方式尋找、有的人不明所以的匆匆找個對象領證、有的人則是懂得控制自己的需求,不管是何種人,最終都希望能找到一個歸屬。莫瑞提到這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這是物質無法取代的東西,也是大家需要的學習的課題,所以我想成為那個付出愛的人,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讓我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並且不吝嗇將自己擁有的與人分享。
這本書以將死之人的豁達心胸,教導我們很多的哲理,並開拓心靈上新的維度。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被替代,有些路你不用走過也能知曉,這應該就是莫瑞所希望我們了解的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5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貓空,這裡會發佈一些日常的興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