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 書摘:
第四堂課,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我去墳上看他。
  而你,閱讀這些書頁,身在他的課堂當中。
  我們彼此連結──我們不是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繼續活下去。──米奇‧艾爾邦  
📝11年後,當我看到當時留下的這篇生活記錄,似乎也有了些許不同,那些許的不同,就是:
「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是:身體情緒健康、物質生活簡單、向大自然學會照顧、接納、尊重與愛惜自己。
「活著就是這麼一回事」,是指:可以多個視角的思考與理解發生的人與事、單純的接受和給予人與人之間的需要、明白並尊重人與人之間的愛就是會有所不同、支持與尊重先能夠給予自我,才能夠真正理解他人需要的支持與尊重。
現在博客來有這本書的20年紀念版喔!值得收藏!🤣(幹嘛幫博客來葉子配啦!XD)🤣🤣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作者:米奇‧艾爾邦
原文作者:Mitch Albom
譯者: 白裕承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06/27
初版ㄧ刷:1998/07
初版38刷;2000/12(我的藏書的版本😂)
2012/04/13
我們家小寶上學終於不演淚眼十八相送了,現在只有起床時習慣叫一叫:「我可以不去上學嗎?上學不好玩…」(她的娘都假裝沒聽見,還催她動作快一點,不然會玩不到溜滑梯吃不到早餐,所以她只能叫給自己聽,嘆氣一下…)
前幾天她的老師告訴我,在戶外場玩的時候,她們班上有位小女生霸佔盪鞦韆不肯跟同學輪流玩,被老師抱到旁邊坐,小女生一直哭,結果我們家小寶走過去抱抱她,還親她一下(安慰的意思),老師看了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有這樣的舉動真的好可愛,老師說:「看了就感覺X寧是個充滿愛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1998年大塊文化曾經出版過一本當時轟動全美的故事「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生命已近尾生的老教授帶給我們的是面對自我人生最深的醒思,他應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只為讓活著的我們覺悟:到底什麼,才是我們人類“需要”、“必要”的生活!
📖書摘:
「我們對死亡大驚小怪,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份。
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
「我們並不高於自然。凡有生者,必有死。」
「回報在這裡,這是我們和這些美妙的植物和動物的不同所在。只要我們可以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你並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打動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我們國家進行著一種洗腦,」墨瑞(老教授)嘆口氣:「你知道他們怎麼洗腦嗎?他們把某件事一說再說、一再重覆,我們國家做的就是這碼子事。擁有東西是好的,賺更多錢是好的,置產越多越好,商業行為越多越好。多就是好。多就是好。我們對自我灌輸,也讓別人對我們灌輸,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再沒有人會有別種想法。一般人都被這一切蒙蔽了,他們根本看不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我這輩子不管在哪,碰到的人都是想東想西、要這要那。想要一輛新車、想要一棟新房子、想要最新的玩具。然後他們會迫不及待告訴你:「你知不知道我買了這個?你知不知道我買了那個?」」
「你知道我怎麼解讀這情況?這些人都是渴望為人所愛,才拿這些東西做替代。他們擁抱物質,以為這樣自己就獲得擁抱,但這樣做沒用。物質的東西永遠無法取代愛,或是溫柔,或是親切,或是同胞手足之感。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利也無法替代溫柔。我坐在這裡,離死不遠,可以坦白告訴你,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
「在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常常分不清。」
📝我想說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做的就是「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孩子必能從這一點,感受到「活著就是這麼一回事」。
「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簡單、自然、愛、尊重。
「活著就是這麼一回事」:正面的思考、單純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愛、支持與尊重。
在這個高度文明、物質泛濫的時代,過多的想要淹沒了我們人類最單純需要的心靈感受。因此,我只想將人類單純的心靈感覺帶給我的孩子,讓他們細細品味,成為支持他們往前探索人生的主要力量。
有多久沒在家陪家人好好吃一餐?有多久沒陪孩子輕鬆的散個步?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聽窗外落下的雨聲?(我的孩子很愛這個時刻)
什麼,才是我們活下去,真正需要的,我想,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吧……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哭著哭著看到泡麵就餓了》 📖書籍簡介: 179篇關於生活、交友、面對過去、找尋未來……那些在夜深人靜揮之不去的困擾 3篇韓式泡麵藏頭詩,美味又有趣 20幅光看就大喊好可愛想要裱框起來的療癒插畫 📝這是一本書名很有趣的小書,也有不少很不錯的語錄,比較像是臉書或IG的個人專頁,分享生活和人生裡遇到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THE HORSE》 📖書摘: 這本小小的圖畫書,說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我們與夢想之間,可能只差一次鼓起勇氣─   「我認識的老鼴鼠都說,多希望自己當初少聽從恐懼,多聽從夢想。」   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也包括
《愛書小日子:快樂、感性、做自己,還有什麼比看書更美妙的事? Book Love》 📖書摘: 當我閱讀,我就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 透過一個閱讀的人生…..,我一次擁有了好多人生。 有些書很容易閱讀。有些書則難以讀完。而有些書擁有改變你生命的力量。 📝這本可愛的圖文小書,完全把書痴書蟲們對於書
《在焦慮星球上微笑Notes on A Nervous Planet》 📖書封書摘: 即使一直叫自己放鬆,還是會陷入恐慌?因為焦慮而停不下紛亂的思緒,睡不著也睡不好?有時會突然呼吸不到空氣,好像一切都完了?不是我們抗壓性不夠、適應力不夠強,而是這個世界塞滿了過量的事物,卻讓我們感覺永遠不夠。於是我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 📖書摘:  「你不是女神級人物嗎,你到底憂鬱什麼?」   我一邊擦眼淚,一邊想翻白眼:「我算哪門子女神?而且那些真的女神,就沒有不可訴說的痛苦嗎?」 憂鬱症不是你的錯,我們是無辜的。如果你跟我一樣,曾在生命的邊緣徘徊,我想藉自身的經驗告訴你,如何從懸崖邊回頭
《送書人Der Buchspazierer》 📖 書摘: 據說,書本自己會找到需要讀它的人。   只是有時候,它們還在等待,   等待著那個人引路。 卡爾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痴,他在書店工作,一生奉獻給書本。每天下班後,他會在城市裡散步,將指定的書送到老顧客家中,卡爾是他們與這個世界維
《哭著哭著看到泡麵就餓了》 📖書籍簡介: 179篇關於生活、交友、面對過去、找尋未來……那些在夜深人靜揮之不去的困擾 3篇韓式泡麵藏頭詩,美味又有趣 20幅光看就大喊好可愛想要裱框起來的療癒插畫 📝這是一本書名很有趣的小書,也有不少很不錯的語錄,比較像是臉書或IG的個人專頁,分享生活和人生裡遇到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THE HORSE》 📖書摘: 這本小小的圖畫書,說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我們與夢想之間,可能只差一次鼓起勇氣─   「我認識的老鼴鼠都說,多希望自己當初少聽從恐懼,多聽從夢想。」   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也包括
《愛書小日子:快樂、感性、做自己,還有什麼比看書更美妙的事? Book Love》 📖書摘: 當我閱讀,我就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 透過一個閱讀的人生…..,我一次擁有了好多人生。 有些書很容易閱讀。有些書則難以讀完。而有些書擁有改變你生命的力量。 📝這本可愛的圖文小書,完全把書痴書蟲們對於書
《在焦慮星球上微笑Notes on A Nervous Planet》 📖書封書摘: 即使一直叫自己放鬆,還是會陷入恐慌?因為焦慮而停不下紛亂的思緒,睡不著也睡不好?有時會突然呼吸不到空氣,好像一切都完了?不是我們抗壓性不夠、適應力不夠強,而是這個世界塞滿了過量的事物,卻讓我們感覺永遠不夠。於是我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 📖書摘:  「你不是女神級人物嗎,你到底憂鬱什麼?」   我一邊擦眼淚,一邊想翻白眼:「我算哪門子女神?而且那些真的女神,就沒有不可訴說的痛苦嗎?」 憂鬱症不是你的錯,我們是無辜的。如果你跟我一樣,曾在生命的邊緣徘徊,我想藉自身的經驗告訴你,如何從懸崖邊回頭
《送書人Der Buchspazierer》 📖 書摘: 據說,書本自己會找到需要讀它的人。   只是有時候,它們還在等待,   等待著那個人引路。 卡爾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痴,他在書店工作,一生奉獻給書本。每天下班後,他會在城市裡散步,將指定的書送到老顧客家中,卡爾是他們與這個世界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米奇 艾爾邦 「只要你學會死亡 你就學會活著」 關於「慾念的所求 | 生命的意義 | 人生的課題」之書
Thumbnail
    《救生艇上的陌生人》是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另一部作品。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是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感動人心的著作。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也許看了這本書、感受了老教授墨瑞的溫暖,你會找到自己這一生無論如何迷路,都能再繼續往前走的北極星。
Thumbnail
接下來即將進入四月,接著就要進入清明連假了!不曉得大家有什麼安排呢?講到清明節,不免想到的就是要去掃墓,並且面對「死亡」。這次聽「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的最後一堂,也就是第七堂課,課程有提到攻擊、毀壞與戰爭等主題,這些主題不禁都讓我聯想到「死亡」議題。
Thumbnail
整本書圍繞在,默瑞認為「 真正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是愛與關係,是接受與付出,是能在心靈上能獲的滿足的事物,是金錢與權力都不能給的溫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米奇 艾爾邦 「只要你學會死亡 你就學會活著」 關於「慾念的所求 | 生命的意義 | 人生的課題」之書
Thumbnail
    《救生艇上的陌生人》是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另一部作品。    
Thumbnail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是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感動人心的著作。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也許看了這本書、感受了老教授墨瑞的溫暖,你會找到自己這一生無論如何迷路,都能再繼續往前走的北極星。
Thumbnail
接下來即將進入四月,接著就要進入清明連假了!不曉得大家有什麼安排呢?講到清明節,不免想到的就是要去掃墓,並且面對「死亡」。這次聽「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的最後一堂,也就是第七堂課,課程有提到攻擊、毀壞與戰爭等主題,這些主題不禁都讓我聯想到「死亡」議題。
Thumbnail
整本書圍繞在,默瑞認為「 真正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是愛與關係,是接受與付出,是能在心靈上能獲的滿足的事物,是金錢與權力都不能給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