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你打不打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華人特別喜歡拿「小孩不能寵」來規範父母,也有「跟孩子當朋友以後就教不動」的論調;然而「一寵就會壞」是一個架空假設,寵孩子又不代表不教育。

沒有讓小孩感到寵愛的愛算是什麼愛?

我只要一提倡不要打小孩,就會出現「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沒有抗壓能力,面對不了現實」這類型的評論。

但是變得殘忍的人,往往是那些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長大不會愛的人,是不懂愛的人,推進了世界的殘酷。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Mumu


raw-image

FB: 書語智慧 Wisdom Pag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ceMimi 芮思米米
5會員
62內容數
RiceMimi 芮思米米的其他內容
2025/02/14
其實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自由之身,你隨時都能決定是否要走其他道路。即使沒錢、有孩子(說不定還正因為如此)也能自由自在。只要你真心想要,你就會發現無論現在或過去,都有人在看似山窮水盡時,從困境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2025/02/14
其實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自由之身,你隨時都能決定是否要走其他道路。即使沒錢、有孩子(說不定還正因為如此)也能自由自在。只要你真心想要,你就會發現無論現在或過去,都有人在看似山窮水盡時,從困境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2025/02/09
成功經驗累積得越多,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常識鎧甲」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固,也就是說,我們對於「這種情況應該這樣做」的想法,會越來越深信不疑。
Thumbnail
2025/02/09
成功經驗累積得越多,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常識鎧甲」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固,也就是說,我們對於「這種情況應該這樣做」的想法,會越來越深信不疑。
Thumbnail
2025/02/05
如果你只在乎吵贏並打垮對手,就意味著你投入衝突的動機錯誤。健康且有建設性的衝突,是為了幫助人們覺醒,認清彼此有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在於加強意識和推動正面改變。
Thumbnail
2025/02/05
如果你只在乎吵贏並打垮對手,就意味著你投入衝突的動機錯誤。健康且有建設性的衝突,是為了幫助人們覺醒,認清彼此有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在於加強意識和推動正面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遇到相關的「爛人爛事」,最好是即時停損、趕快離開。
Thumbnail
遇到相關的「爛人爛事」,最好是即時停損、趕快離開。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