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究極致鬱系女性作家 —最悲傷的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獨步文化的文案是這樣寫的:好討厭,可是好痛快!日本究極致鬱系女性作家

我相當認同!正己寿香的致鬱筆法真的太匪夷所思了,怎麼可以寫出一本所有角色我通通都討厭的小說,我以為我是個很寬容的讀者啊,沒想到一件謀殺案,勾出我內心所有黑暗不安的惡意,不停在內心噴罵這些不值得同情的受害者,「應該死去的是你們啊!」的心情讀完,內心仍波濤洶湧著必須寫點什麼。

似乎,這是一個犯罪動機無差別化、兇手是誰無所謂的殺人事件,但或許,這也是一件女性為了保護「幸福」而犯下的集體殺人事件:妨礙我得到幸福的人都應該消失的悲傷故事;也或許,是母性枷鎖造成的間接殺人事件:母親只是生下我們的人,跟我們的人生沒有關係。但執迷不悟的女人們啊,所謂的「幸福」,根本是執念所產生的怪物,每個人都在扮演自己以為的幸福模樣,但是拿掉面具之後的真實自我,才是最令人作嘔的怪物。

幸福是什麼之一:單身女性的悲傷

二十八歲的年輕女子,整天幻想與理想情人終成眷屬的那一天,幻想自己是最受呵護愛護的女人,對於現實血淋淋的樣貌選擇視而不見,活在自己創造的夢幻泡泡裡。

如果不持續扮演沐浴愛河的幸福未婚妻、可憐的受害者角色,自己的粉紅夢境就要被黑色現實給戳破而一文不值了,沒有被同情的價值,也沒有被關注的價值,那她所緊抓的幸福的回憶,也將不存在。

她說,幸福是活成幻想,所以她怨恨戳破她美夢的真實生活的家庭成員,卻不恨陪著她一起演出真愛挑日子的虛構角色。

日本OL的典型,生活只有工作和戀愛,而結婚就是人生勝利。

我說,真討厭,真討厭自己入戲太深而逼著全世界陪著演下去的人,難道不幻想,幸福就不會腳踏實地的到來嗎?

幸福是什麼之二:家庭主婦的悲傷

三十多歲的主婦,從前一心只想快點進入婚姻,建立平凡安穩的家庭,對先生諸多不滿仍為了「世人眼中的幸福」而維持家庭和樂。發現丈夫的外遇秘密之後,暴怒不平自己究竟在演哪一齣爛戲,還被先生的謀殺案破壞了平凡家庭的幸福。

她說,幸福就是找一個跟自己一樣平凡的人組成家庭,而眼裡沒有一處先生的好,但也沒有經濟能力,只能長久忍耐就是恩慈。

日本主婦的典型,全職照顧三餐與家務,偶有經濟需求則兼職打工,個人時間幾乎奉獻給家庭。

我說,真討厭,真討厭把幸福的責任全部推到先生與家庭,自己只要扮演妻子就好的人,以為演出犧牲奉獻的主婦全家人就要感謝你嗎?難道消除了自我,幸福才會出現嗎?

幸福是什麼之三:母親的悲傷

為了脫離母親的掌控,而離鄉選擇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發現好像這樣還不夠,自己好像還是被甚麼所困住,過著不上不下的人生。

而繞了一圈才發現,成為母親是最理想的生活。

「母親」像個咒語,緊緊的框限住了人性,為母則強,卻成為最經典的恐怖故事。

這就是母親嗎?一層層剝除外皮後,最後留下的就是毫不掩飾的愛與執著嗎?

母親的典型,恣意決定子女的人生,任性妄為的貫徹名之為愛的自私行為。

故事裡有非常多位母親,沒有一個只把眼光朝向自己,都是看向孩子,對每個成員投以期待加諸的理所當然。

最悲傷的是誰

真羨慕丈夫。那人還沒從夢裡醒來就死了,直到最後都還活在幻想中。

想一直活在角色扮演中的女人們,因這則殺人事件被迫下戲,在屍體面前,眾女人間清醒,皆面目可憎,她們想的只有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辦。為不幸的自己而怒目,卻沒人真的在意這具屍體究竟發生什麼事,只在意接下來該演給誰看,還是直接不演了最爽快。

最悲傷的是讀者找不到為死者哀悼的理由,也找不到同情這些關聯者的理由,女性深黑的惡意和沒出息的依賴,果然只有我們女人知道,唯一視幸福為無物嘗不出甜味的女子,雖然似乎是最清醒看待惡鬱的人,但實在太不討喜,連我也沒辦法將她當作關於幸福的另一種模樣。

但也該夠了吧,也該創造新世代的幸福神話了吧,人世間的苦就在於別無選擇,但是非得要走到這一步嗎,都是僵化的愛與執著啊。

最悲傷的是誰

正己寿香|獨步文化|2024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53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這座島的傳統,無論好壞都是島民日積月累的財產。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做出什麼選擇,要如何修正,一切都只有這座島上的人可以決定。」
Thumbnail
2025/04/21
「這座島的傳統,無論好壞都是島民日積月累的財產。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做出什麼選擇,要如何修正,一切都只有這座島上的人可以決定。」
Thumbnail
2025/04/21
「沒事的,法蘭克。我跟你說我刻骨銘心學到的一課:每個父母都是不可靠的敘事者。我們以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懂孩子。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客觀看待他們。就算是厄爾羅.葛德納這種有遠見的大人物也一樣。」
Thumbnail
2025/04/21
「沒事的,法蘭克。我跟你說我刻骨銘心學到的一課:每個父母都是不可靠的敘事者。我們以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懂孩子。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客觀看待他們。就算是厄爾羅.葛德納這種有遠見的大人物也一樣。」
Thumbnail
2025/04/17
不到最後一刻,你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這樣的故事手法以前不太感興趣,因為常常讀到為了製造懸疑而歹戲拖棚的小說,最後一刻揭發的真相,卻沒有一擊正中;但是傑森・雷庫拉克非常高招,運用當下時髦的現代人心理製造懸疑。例如教養議題。
Thumbnail
2025/04/17
不到最後一刻,你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這樣的故事手法以前不太感興趣,因為常常讀到為了製造懸疑而歹戲拖棚的小說,最後一刻揭發的真相,卻沒有一擊正中;但是傑森・雷庫拉克非常高招,運用當下時髦的現代人心理製造懸疑。例如教養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正己壽香的文筆深入探討了現代女性面對幸福的不同角色和心境,從單身女性到主婦,再到母親,每個人生階段充滿了失落與幻想。透過異常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關係,揭示了幸福的虛幻與痛苦。
Thumbnail
正己壽香的文筆深入探討了現代女性面對幸福的不同角色和心境,從單身女性到主婦,再到母親,每個人生階段充滿了失落與幻想。透過異常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關係,揭示了幸福的虛幻與痛苦。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半段我憶起了小時候時常跟祖母抱怨自己婚姻與孩子的一位女性長輩,如同書中那位名叫「靜」的女性,因為丈夫好賭欠債而在中藥行一吐積怨之心的女性臉譜,無時不刻逢人就散發出一股對丈夫的恨意,恨自己嫁錯了人,也恨自己的命運多舛,更恨自己無力逃脫宿命的糾纏,直到旁人聽到生厭才就此罷休,但看在年幼的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半段我憶起了小時候時常跟祖母抱怨自己婚姻與孩子的一位女性長輩,如同書中那位名叫「靜」的女性,因為丈夫好賭欠債而在中藥行一吐積怨之心的女性臉譜,無時不刻逢人就散發出一股對丈夫的恨意,恨自己嫁錯了人,也恨自己的命運多舛,更恨自己無力逃脫宿命的糾纏,直到旁人聽到生厭才就此罷休,但看在年幼的
Thumbnail
由日本作家「正己寿香(まさきとしか)」撰寫的懸疑推理小說《那一天,你做了什麼》,以一名國中男學生莫名捲入通緝犯追捕行動而意外過世的事件揭開故事序幕,引領讀者看見一份真摯而刻骨銘心的「母愛」,在失去付出情感的對象時,竟轉化成令人無法承受的失控風暴。
Thumbnail
由日本作家「正己寿香(まさきとしか)」撰寫的懸疑推理小說《那一天,你做了什麼》,以一名國中男學生莫名捲入通緝犯追捕行動而意外過世的事件揭開故事序幕,引領讀者看見一份真摯而刻骨銘心的「母愛」,在失去付出情感的對象時,竟轉化成令人無法承受的失控風暴。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這大概是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第二本我讀起來很噁心的小說。我必須每隔幾個段落就吐一口長嘆,或是離開位子晃晃調整一下心情,才能拾起書往下讀下去。我讀過很多殺人分屍還是描寫醜惡人性的小說,從來沒有這種噁心感,一直都是文字歸文字,我的生活是另外一回事。
Thumbnail
這大概是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第二本我讀起來很噁心的小說。我必須每隔幾個段落就吐一口長嘆,或是離開位子晃晃調整一下心情,才能拾起書往下讀下去。我讀過很多殺人分屍還是描寫醜惡人性的小說,從來沒有這種噁心感,一直都是文字歸文字,我的生活是另外一回事。
Thumbnail
是什麼理由讓「母愛」這個議題沒有消減的一直被討論著?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們不斷無時無刻被提醒:「妳一定是愛孩子的」?卻讓那些被母愛勒索的孩子逃也似的不想提起母親,也讓那些感受不到母愛的孩子永遠待在母愛創傷裡?
Thumbnail
是什麼理由讓「母愛」這個議題沒有消減的一直被討論著?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們不斷無時無刻被提醒:「妳一定是愛孩子的」?卻讓那些被母愛勒索的孩子逃也似的不想提起母親,也讓那些感受不到母愛的孩子永遠待在母愛創傷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