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土】觀後感之二: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種土媒體試映會

種土媒體試映會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但如果沒有呢?
如果沒有人去紀錄阿仁(蕭昭仁)與安和哥的故事呢?
世界依然如此運轉
阿仁一樣在撿垃圾
安和哥一樣在他的棗子園
兩位可能一樣會認識
可是「我們」都不會知道這些

在看完整部電影我深深的體悟到:
兩位主角都知道我們需要團隊
他們選擇組建的團隊是他們的家人、理念相近的兄弟
但是他們較少的去持續對大眾溝通
(或許這幾年都有持續努力進行著,但片中沒有呈現出來;以及我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資料,如果有歡迎大家補充)

片中其中有幾個橋段
阿仁哥帶著學生去看好味土的故鄉
同時與教授、學生互動
當然我可以理解對於他們來說
基於生計等原因只能繼續處理土、繼續在棗子園工作
可是如果能夠再多花一點點時間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
分享自己的理念號召更多人
或許...就能避免某些可能發生的損失
或是至少能夠有更多人的持續關注
(當然這些可能都是一些後設的想法)

自己在李梅樹紀念館跟維基媒體社群深知對外溝通的重要性
當然性質與他們相差甚遠
畢竟無論是在紀念館或是維基社群都是對人為主要對象
但是這幾年的經驗讓我知道
持續對外溝通、持續耕耘特定議題都是能讓自身獲得更大關注的途徑

像是近日一些藝術史的專題文章中
也特別點出過往李梅樹紀念館所舉辦的梅樹月中有立石鐵臣 、 吳天華等人的特展
這些都是這麼多年的耕耘
後續得以回收的成果

如果你也有一個遠大的志業與夢想
我邀請你一起到戲院中看 「種土」這部片
片中主角的大願要用上數十年、數百年才能完成
看到他怎麼發願與實踐
那是了不得的經驗
從中我獲得很多
因此分享給你

「種土」
院線上映:2024/9/20
導演: 顏蘭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n聊聊大小事
1會員
16內容數
從 2019 年開始嘗試帶開放社群,同時關注資料治理議題。 希望用一些文字留下一些對於社群經營與資料治理的想法,也期待與大家一起討論。 同時也會有一些閒言雜語,包含各種旅遊與地方學紀錄。
Allen聊聊大小事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本文以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為例,分析其資訊發布管道及 AI 工具(如 Gemini、Copilot、Grok、ChatGPT4)的收錄情況,發現各平臺收錄資訊來源及完整性差異甚大,並提出活動籌備者應注意讓活動資訊被 AI 搜尋引擎找到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3/23
本文以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為例,分析其資訊發布管道及 AI 工具(如 Gemini、Copilot、Grok、ChatGPT4)的收錄情況,發現各平臺收錄資訊來源及完整性差異甚大,並提出活動籌備者應注意讓活動資訊被 AI 搜尋引擎找到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3/13
李景暘 (1931-2025.3.11) 為臺灣文化界重要人物,身兼藏家、文化工作者等多重角色。此篇文章回顧李景暘老師的一生,分享其在李梅樹紀念館的貢獻,以及過往相關影音資料連結。
Thumbnail
2025/03/13
李景暘 (1931-2025.3.11) 為臺灣文化界重要人物,身兼藏家、文化工作者等多重角色。此篇文章回顧李景暘老師的一生,分享其在李梅樹紀念館的貢獻,以及過往相關影音資料連結。
Thumbnail
2024/11/01
面對社群參與人數減少及新血入門困難的問題,如何面對社群在舉辦活動中的挑戰,尤其是如何讓新成員能深入參與。探討社群傳承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人參與,以避免社群的活力消失,同時感謝過往的夥伴們的付出。此篇文章是對社群理念與運作的深入反思。
Thumbnail
2024/11/01
面對社群參與人數減少及新血入門困難的問題,如何面對社群在舉辦活動中的挑戰,尤其是如何讓新成員能深入參與。探討社群傳承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人參與,以避免社群的活力消失,同時感謝過往的夥伴們的付出。此篇文章是對社群理念與運作的深入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啥人顧性命》明明談的是沉重議題,觀影體驗卻意外溫暖,看完後讓人反覆咀嚼、回味。是一部近期看過覺得很好看的電影。 電影圍繞著照顧因意外成為植物人的建和一家,帶出長照家庭幾近喘不過氣的經濟重擔、以及看不見盡頭的心理折磨。全家長年累積的壓力、辛酸與矛盾,終於在社工上門探訪的那天爆發。
Thumbnail
《啥人顧性命》明明談的是沉重議題,觀影體驗卻意外溫暖,看完後讓人反覆咀嚼、回味。是一部近期看過覺得很好看的電影。 電影圍繞著照顧因意外成為植物人的建和一家,帶出長照家庭幾近喘不過氣的經濟重擔、以及看不見盡頭的心理折磨。全家長年累積的壓力、辛酸與矛盾,終於在社工上門探訪的那天爆發。
Thumbnail
一直想進戲院支持《交換禮物》,幸好仍在上映,終於如願! 讓我意外的是,電影已經上映將近兩個月,影廳卻依然全場爆滿!甚至有不少拄著拐杖的長輩特地前來觀影,這樣的畫面格外令人動容。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的紀錄片,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觸動,獲得勇氣,也再次被提醒—「與自己對話」,是多麼重要的事。
Thumbnail
一直想進戲院支持《交換禮物》,幸好仍在上映,終於如願! 讓我意外的是,電影已經上映將近兩個月,影廳卻依然全場爆滿!甚至有不少拄著拐杖的長輩特地前來觀影,這樣的畫面格外令人動容。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的紀錄片,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觸動,獲得勇氣,也再次被提醒—「與自己對話」,是多麼重要的事。
Thumbnail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光是這部紀錄片放在Youtube上的預告,底下留言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當然也不乏認為導演的作品也是一種誤導記憶的說法,但我個人很感謝有這部作品,把台灣的某一段過程補上了一片記憶......
Thumbnail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光是這部紀錄片放在Youtube上的預告,底下留言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當然也不乏認為導演的作品也是一種誤導記憶的說法,但我個人很感謝有這部作品,把台灣的某一段過程補上了一片記憶......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老實說,這部由台灣導演李建成執導的最新紀錄片《再會啦 白宮》。並非是那種看完會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佳作,它也沒有什麼特別高超的表現技法,但就是因樸實道地而意外的好看動人。尤其是影片的那份「真」與「誠」,源自於受訪者們的談吐對話與互動交流之中,成功捕捉到最真實的反應,以及紀錄者很單純的拍攝動機和義無反顧
Thumbnail
老實說,這部由台灣導演李建成執導的最新紀錄片《再會啦 白宮》。並非是那種看完會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佳作,它也沒有什麼特別高超的表現技法,但就是因樸實道地而意外的好看動人。尤其是影片的那份「真」與「誠」,源自於受訪者們的談吐對話與互動交流之中,成功捕捉到最真實的反應,以及紀錄者很單純的拍攝動機和義無反顧
Thumbnail
終於欣賞到期待兩年多的電影《看見台灣》,這次和社區鄰居一起包場響應,既感人又深具意義的紀錄片,現場不少朋友帶著父母、孩子一同見證這部作品,放映結束後可感受到周遭觀眾深沉而無奈的心情。
Thumbnail
終於欣賞到期待兩年多的電影《看見台灣》,這次和社區鄰居一起包場響應,既感人又深具意義的紀錄片,現場不少朋友帶著父母、孩子一同見證這部作品,放映結束後可感受到周遭觀眾深沉而無奈的心情。
Thumbnail
這就是那種你一定得看到的電影。無比殘酷、無比溫柔,最重的現實,最輕的幻夢。各種極端,優雅地纏繞成一個既是個人命運亦是集體命運的結。非常厲害的作品,從頭到尾,心都是酸的。
Thumbnail
這就是那種你一定得看到的電影。無比殘酷、無比溫柔,最重的現實,最輕的幻夢。各種極端,優雅地纏繞成一個既是個人命運亦是集體命運的結。非常厲害的作品,從頭到尾,心都是酸的。
Thumbnail
除了養蜂人與消費主義反思題材的耐人思索,本片亦展現了令人讚嘆的紀錄片形式可能性,除了情節意外地戲劇化,更重要的是對畫面的經營,美麗精緻極了。
Thumbnail
除了養蜂人與消費主義反思題材的耐人思索,本片亦展現了令人讚嘆的紀錄片形式可能性,除了情節意外地戲劇化,更重要的是對畫面的經營,美麗精緻極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