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什麼時候就學會「觀察」了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侄子的成長,從能辨識誰該叫什麼稱呼開始,其實就啟蒙他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

raw-image

侄子身邊的大人很喜歡跟他有語言上的互動,他知道的字彙不多,但很會模仿別人講話,而且會記得誰講過什麼。

每個人說話、行為都有自己的慣性(模式),自己不容易發覺,從孩子的模仿看得很清楚。

有一天要爬上小椅子,拿貼在玻璃上方的小貼紙,當時只有我們兩個在同一個空間,孩子先看了我一眼,邊爬邊說:要小心喔,唉唉唉,你會跌倒喔...

嗯?這不是平時他阿嬤對他說的話嗎?

孩子預想接下來大人會前往制止,所以用最快速度取得貼紙,動作就瞬間停格變慢,等待被大人強制抱離開椅子。

我很喜歡擋住侄子不讓他走動,但小子知道只要叫「姑姑」,我就會讓開,爾後,只要我檔路了,直接先叫「姑姑」,我就好像自動門,自動讓開。

心裡讚嘆人類真是奇特的生物,兩歲的孩子從生活的大小事,能觀察出每個人的嗜好然而投其所好,也許這就是求生的本能

觀察蝸牛要去哪裡

觀察蝸牛要去哪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純魚的腦亂流輸出
27會員
212內容數
分享 #生活大小事 #姑姑大小事 #皇帝大小事 #工作大小事 #分享大小事 #投資大小事 #繪本大小事
2025/05/01
離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剛好滿4個月,今天是以往期盼的勞工節,爾後期許自己成為自由人,想過什麼節日就過什麼節日。 先說說那個14年的工作,這工作怎麼成為「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夢幻條件呢?我剛近公司只有離家近這個優勢。
Thumbnail
2025/05/01
離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剛好滿4個月,今天是以往期盼的勞工節,爾後期許自己成為自由人,想過什麼節日就過什麼節日。 先說說那個14年的工作,這工作怎麼成為「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夢幻條件呢?我剛近公司只有離家近這個優勢。
Thumbnail
2025/04/28
《織毛線的女孩》故事大綱用下面繪本裡的四張文字來描述~ 對,繪本裡的孩子發生什麼事?故事中用水蜜桃代表母親懸掛的心,母親等待再等待最後落下去了。沒錯,後來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從圖片中發現母親的等待再等待,並非原地等待,陪著孩子做各種探索,最後試探到織毛線,那是孩子有反應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8
《織毛線的女孩》故事大綱用下面繪本裡的四張文字來描述~ 對,繪本裡的孩子發生什麼事?故事中用水蜜桃代表母親懸掛的心,母親等待再等待最後落下去了。沒錯,後來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從圖片中發現母親的等待再等待,並非原地等待,陪著孩子做各種探索,最後試探到織毛線,那是孩子有反應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15
因為喜好繪本參加這場講座,認識了作者-劉清彥(阿達叔叔)及《書店裡的小花》。 《書店裡的小花》描述小花流浪到家口門,這戶人家曾經是個書店,老闆的太太過世,他無心繼續經營,而小花的到訪,書店重新開張,同時也是老闆、小花、書店的下個生命階段的開始,中間他們一起經歷了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4/15
因為喜好繪本參加這場講座,認識了作者-劉清彥(阿達叔叔)及《書店裡的小花》。 《書店裡的小花》描述小花流浪到家口門,這戶人家曾經是個書店,老闆的太太過世,他無心繼續經營,而小花的到訪,書店重新開張,同時也是老闆、小花、書店的下個生命階段的開始,中間他們一起經歷了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一次捷運之旅中,孩子模仿年輕女孩的用語。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透過他人的言語和行為來模仿和學習,以及這種模仿對父母和社會互動的影響。許多時候,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身邊大人的言行,讓我們理解言語的力量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一次捷運之旅中,孩子模仿年輕女孩的用語。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透過他人的言語和行為來模仿和學習,以及這種模仿對父母和社會互動的影響。許多時候,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身邊大人的言行,讓我們理解言語的力量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今天大兒子又對著弟弟"一頓嘴砲輸出",很明顯看的出來就是在模仿我,然而模仿的是我的斥喝、而不是說教…因為他的知識量以及邏輯能力,仍不足以支持他對弟弟"說理"。然而我只能對哥哥說:以他的能力,以及和弟弟的關係,還不足以充當弟弟的"教育者",充其量只能是提醒的角色,而不該具有"管理"的權限。
Thumbnail
今天大兒子又對著弟弟"一頓嘴砲輸出",很明顯看的出來就是在模仿我,然而模仿的是我的斥喝、而不是說教…因為他的知識量以及邏輯能力,仍不足以支持他對弟弟"說理"。然而我只能對哥哥說:以他的能力,以及和弟弟的關係,還不足以充當弟弟的"教育者",充其量只能是提醒的角色,而不該具有"管理"的權限。
Thumbnail
其實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迫面對過往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經歷,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父母的言行,孩子會複製嗎?〉課程影片中,探討了「言行複製」的議題,劉慈惠老師為我們解答,我們的孩子確實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但我要在這邊特別說明關於「複製」的內涵。要說明人類的「複製」,其實要先思考⋯⋯
Thumbnail
其實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迫面對過往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經歷,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父母的言行,孩子會複製嗎?〉課程影片中,探討了「言行複製」的議題,劉慈惠老師為我們解答,我們的孩子確實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但我要在這邊特別說明關於「複製」的內涵。要說明人類的「複製」,其實要先思考⋯⋯
Thumbnail
我們等阿等,等到孩子終於開始說第一個字開始會仿說了,但為什麼好像很多東西都還是不懂,仍然不會自己說,仍然需要大人說一次孩子才有辦法跟著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問過幼稚園,老師說是認知還不夠好…..
Thumbnail
我們等阿等,等到孩子終於開始說第一個字開始會仿說了,但為什麼好像很多東西都還是不懂,仍然不會自己說,仍然需要大人說一次孩子才有辦法跟著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問過幼稚園,老師說是認知還不夠好…..
Thumbnail
我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深深地讓他了解,「只要你不放棄訴說,我就不會放棄聆聽」。
Thumbnail
我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深深地讓他了解,「只要你不放棄訴說,我就不會放棄聆聽」。
Thumbnail
自從孩子出生之後,我一直固定將拍攝孩子的影片,整理起來,剪輯成一支又一支的成長影片,作為日後回憶的寶藏。 如今,孩子已經不是貝比了,三歲半的姐姐和兩歲的弟弟在家裡玩樂的時光,可以不只是媽媽陪著玩玩具、聽故事、做感統運動而已。今年初開,冒出了想帶著他們一起做烘培的念頭,並且將做烘培的過程側拍成影片。
Thumbnail
自從孩子出生之後,我一直固定將拍攝孩子的影片,整理起來,剪輯成一支又一支的成長影片,作為日後回憶的寶藏。 如今,孩子已經不是貝比了,三歲半的姐姐和兩歲的弟弟在家裡玩樂的時光,可以不只是媽媽陪著玩玩具、聽故事、做感統運動而已。今年初開,冒出了想帶著他們一起做烘培的念頭,並且將做烘培的過程側拍成影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