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身邊大人的樣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這篇 你問我,我問誰? 時,想起了這段往事:

還記得第一次挑戰自己一個人帶著兩姐弟坐捷運,心情十分緊張

因為我一直認為捷運並不適合小孩搭乘。

人多時,如果抓不到杆子,矮不隆咚的姐弟倆就只能抓著我,然後博愛座也不知道能不能讓小孩坐。我也擔心他們被別人碰撞,或不小心碰撞到別人,造成別人的困擾。

幸好一上車,人不多,雖然沒位子,但進門後的中間柱子,還有空位可抓。我跟孩子一起抓著柱子。

跟我們一起上車的,還有兩個大約20歲的年輕女孩,站在我們身旁,用著新世代的語言彼此交談。

兩位女孩的連珠炮交談中,最後一句是:「我真的超級『傻眼』。」


此時,原本靜靜站著的兒子,突然講話:「傻眼、傻眼、傻眼!」

我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這小子又在模仿了,於是我低下頭問他:「你知道傻眼是什麼意思嗎?」

「不知道,傻眼、傻眼、傻眼!」兒子又開始重複,彷彿不多講幾次他就會忘記。


正愁著怎麼解釋,更希望他能停下來時,那位講「傻眼」的年輕女孩,似乎瞥了我們一眼,然後丟下一句話:「沒水準。也不會教小孩!」就逕自走往別的車廂。


我環顧了四周,車廂內並沒有別的小朋友,這句話就是針對我吧!

心中感到無奈,究竟是誰先講了這兩個字,然後被人學了還要生氣?


很多時候,小孩只是一面鏡子。

妳罵他,等於罵你自己,妳打他,也等於打你自己?

殊不知,妳罵他的父母,只是「更大力的」罵了妳自己的父母...



雖然,我並不期待能運氣很好的遇到體貼孩子的人。但真的遇上不明就裡的人時,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哀傷。

所以這畫面,才在我心中留了這麼久吧!(無奈的哈哈)




這篇文章寫完了一短時間了。直到剛剛,突然明白,一個畫面能停那麼久,不是生氣、也不是哀傷,而是恐懼,是因為當時我恐懼於照顧不好小孩,保護不了小孩。

Camellia,我想跟你說,妳不用再恐懼了,妳的孩子漸漸長大了,開始懂得照顧自己,也會更懂得保護自己。未來,你們會安安心心的,一起四處玩耍😊。


(全文完)

什麼都寫、想寫就寫、不想寫就發呆。最喜歡的事:烹飪(其實是吃飯)、睡覺、泡茶喝。享受秋天的沈思、以及冬天的好好🐢著充電。 You do because you can, not because you need to.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一次與女兒的輕鬆對話中,我分享了我對她未來在國外讀書的期望,並表達了我願意陪伴她的心情。然而,女兒的誠實回應卻讓我哭笑不得,這件小事反映了親子之間的幽默與愛。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與9歲兒子互動的有趣對話。每天下放學後,作者習慣詢問孩子的日常,而兒子也漸漸學會關心母親的工作。當作者提到工作中的一個小插曲,兒子卻追問「特別的事情」,引發一段幽默的對話。這使得讀者思考孩子的純真與大人的日常困擾之間的反差,並感受家庭互動的溫暖與趣味。
在一次家庭對話中,母親發現兒子學會了一句新話:「你問我,我問誰?」這句話引發了有趣的討論,母親試圖引導兒子明白語言的使用情境,並希望他能用更禮貌的方式表達不知道的情況。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幽默與挑戰,以及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小一小二,功課少,兒子幾乎都把書放在學校,但今年升上國小三年級,遇到認真教學的老師,功課明顯變多,可能有小一小二的2~3倍吧。於是,這書包也天天背很重,課本、習作、練習本,一本又一本。看他天天背這麼多書,我問了幾次:「書好多喔,你要不要把明天用不到的書拿出來?」兒子一臉無奈,沒動作。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們在期中考後的趣味對話。女兒對國文的考試感到慘淡,而兒子則自信滿滿,最終卻也遭遇扣分的情境。文章輕鬆幽默地描繪了家庭生活中考試帶來的壓力與歡樂,展現了孩子們對學業的不同看法,引發讀者的共鳴。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父親與其8歲兒子關於奧運金牌選手練習的對話。兒子幽默地解釋了自己成為「路人丁」的原因,表達了對金牌選手訓練艱辛的理解與自我認同,展現了童真的思考與家庭中的歡樂氛圍。
在一次與女兒的輕鬆對話中,我分享了我對她未來在國外讀書的期望,並表達了我願意陪伴她的心情。然而,女兒的誠實回應卻讓我哭笑不得,這件小事反映了親子之間的幽默與愛。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與9歲兒子互動的有趣對話。每天下放學後,作者習慣詢問孩子的日常,而兒子也漸漸學會關心母親的工作。當作者提到工作中的一個小插曲,兒子卻追問「特別的事情」,引發一段幽默的對話。這使得讀者思考孩子的純真與大人的日常困擾之間的反差,並感受家庭互動的溫暖與趣味。
在一次家庭對話中,母親發現兒子學會了一句新話:「你問我,我問誰?」這句話引發了有趣的討論,母親試圖引導兒子明白語言的使用情境,並希望他能用更禮貌的方式表達不知道的情況。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幽默與挑戰,以及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小一小二,功課少,兒子幾乎都把書放在學校,但今年升上國小三年級,遇到認真教學的老師,功課明顯變多,可能有小一小二的2~3倍吧。於是,這書包也天天背很重,課本、習作、練習本,一本又一本。看他天天背這麼多書,我問了幾次:「書好多喔,你要不要把明天用不到的書拿出來?」兒子一臉無奈,沒動作。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們在期中考後的趣味對話。女兒對國文的考試感到慘淡,而兒子則自信滿滿,最終卻也遭遇扣分的情境。文章輕鬆幽默地描繪了家庭生活中考試帶來的壓力與歡樂,展現了孩子們對學業的不同看法,引發讀者的共鳴。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父親與其8歲兒子關於奧運金牌選手練習的對話。兒子幽默地解釋了自己成為「路人丁」的原因,表達了對金牌選手訓練艱辛的理解與自我認同,展現了童真的思考與家庭中的歡樂氛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