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關鍵:識別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我們來探討「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的概念——即解決問題並推動實現願景所需但目前缺失的知識。


在實踐中,當面對一個問題時,你可能會遇到三種類型的缺口:

raw-image


▋1. 實踐缺口(Practical Gap)


這種缺口出現的情況是,你已經有清晰的解決步驟,只需採取行動即可。因此,這種情況並不是真正的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不需要額外的研究。

• 例子:假設你要參加派對,但你的衣服髒了,而你知道如何清洗衣服,那麼解決方案很簡單:洗衣服即可。這裡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行動力(Action)。

• 策略:直接採取行動,無需浪費時間在資訊收集或學習上。


▋2. 學習缺口(Learning Gap)


學習缺口是指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已存在,但你還沒有掌握。此時,你需要通過向他人學習(Learning from Others)、分析(Analyze)或整合資訊(Synthesize Information)來填補這一缺口。

• 例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清洗某種特殊材質的衣物,你可能會尋求專家的建議或查找相關資料。當你初次進入一個新領域或面對陌生問題時,這類缺口經常出現。

• 策略:進行學習,通過參考資料、請教他人或上課程來獲取所需知識。學習缺口是一種知識缺口,因此需要進行研究,尤其當資訊分散在多個來源時。


▋3. 研究缺口(Research Gap)


研究缺口出現在無人知道問題解決方法的情況下,或是無人完全理解該問題。這種情況下,必須通過實驗(Experimentation)和調查(Investigation)來創造新的知識。

• 例子:如果你的衣物材質是前所未見且未成功清洗過的布料,那麼找到清洗方法就需要進行研究。這包括從他人失敗的經驗中學習(Learning from Mistakes)、提出假設(Hypotheses)、並通過反覆試錯(Trial and Error)來尋找解決方案。

• 策略:進行實驗和深入調查,創造新知識。研究缺口是一種知識缺口,因此一定需要研究來解決問題。


了解所面臨的缺口類型有助於選擇適當的策略,使你更有效地朝著願景邁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我們"知道,卻做不到呢"?本文將帶你抽絲剝繭、分析究竟為何!同時分享一建議,讓我們跳脫此負面環圈,開始有效建立、幫助我們更靠近目標的行為。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我們"知道,卻做不到呢"?本文將帶你抽絲剝繭、分析究竟為何!同時分享一建議,讓我們跳脫此負面環圈,開始有效建立、幫助我們更靠近目標的行為。
Thumbnail
本文探討「知行不合一」的現象,並提出 What、Why、How 三個步驟,幫助讀者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文章說明僅知道「是什麼」(What)不足以產生改變,必須理解「為什麼重要」(Why),並掌握「如何執行」(How),才能真正達成知行合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知行不合一」的現象,並提出 What、Why、How 三個步驟,幫助讀者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文章說明僅知道「是什麼」(What)不足以產生改變,必須理解「為什麼重要」(Why),並掌握「如何執行」(How),才能真正達成知行合一。
Thumbnail
許多人在嘗試新事物時,往往憑直覺或熱情「想到就做」,但因忽略細節與知識盲點,最終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卻未能成功。1.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透過訪談獲取資訊,避免踩雷並降低試錯成本。2.透過實習或短期體驗:親身參與產業相關工作,確保自己真正適合。3.運用心智圖規劃方向:透過發散思考,讓目標更具體可行。
Thumbnail
許多人在嘗試新事物時,往往憑直覺或熱情「想到就做」,但因忽略細節與知識盲點,最終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卻未能成功。1.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透過訪談獲取資訊,避免踩雷並降低試錯成本。2.透過實習或短期體驗:親身參與產業相關工作,確保自己真正適合。3.運用心智圖規劃方向:透過發散思考,讓目標更具體可行。
Thumbnail
我們需要探索每個念頭,找出隱藏的阻礙。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面對」。 面對問題比單純追求能力更簡單。 當我們選擇直視問題並尋找方法,理解問題的根源就變得至關重要。 因為真正的解決,不僅處理眼前的困難,還能消除後續的隱患,讓人無後顧之憂。 如果只是追求能力,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
Thumbnail
我們需要探索每個念頭,找出隱藏的阻礙。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面對」。 面對問題比單純追求能力更簡單。 當我們選擇直視問題並尋找方法,理解問題的根源就變得至關重要。 因為真正的解決,不僅處理眼前的困難,還能消除後續的隱患,讓人無後顧之憂。 如果只是追求能力,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探討「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的概念——即解決問題並推動實現願景所需但目前缺失的知識。 在實踐中,當面對一個問題時,你可能會遇到三種類型的缺口: ▋1. 實踐缺口(Practical Gap) 這種缺口出現的情況是,你已經有清晰的解決步驟,只需採取行動即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探討「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的概念——即解決問題並推動實現願景所需但目前缺失的知識。 在實踐中,當面對一個問題時,你可能會遇到三種類型的缺口: ▋1. 實踐缺口(Practical Gap) 這種缺口出現的情況是,你已經有清晰的解決步驟,只需採取行動即
Thumbnail
4. 邏輯樹狀圖:議題、假設、原因、方案 5. 三大常見錯誤: (1) 無法具體描述目標 (2) 對現況認識不清 (3) 無法釐清落差(如:要思考解決方案前,理應釐清當前業績與目標的落差有多少)
Thumbnail
4. 邏輯樹狀圖:議題、假設、原因、方案 5. 三大常見錯誤: (1) 無法具體描述目標 (2) 對現況認識不清 (3) 無法釐清落差(如:要思考解決方案前,理應釐清當前業績與目標的落差有多少)
Thumbnail
我在天下學習新合作一個專欄,首篇文章上架,從解決問題的思維,帶入經典賽的心得。 經典賽》讓台灣不再「雖敗猶榮」!找出問題前,先學會解題思維 https://www.cwlearning.com.tw/posts/a08dce8e-f646-43cc-910c-a5f116d5e74c
Thumbnail
我在天下學習新合作一個專欄,首篇文章上架,從解決問題的思維,帶入經典賽的心得。 經典賽》讓台灣不再「雖敗猶榮」!找出問題前,先學會解題思維 https://www.cwlearning.com.tw/posts/a08dce8e-f646-43cc-910c-a5f116d5e74c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層面,我們都有可能會遭遇問題,而問題要如何迎刃而解,往往是讓人費神又絞盡腦汁。在這個時代,解決陌生問題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技能,甚至可能是這個變化無常的時代對於我們的基本要求。而該如何透過一些系統化的方式或框架解決問題呢?以下是我在跨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中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對閱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層面,我們都有可能會遭遇問題,而問題要如何迎刃而解,往往是讓人費神又絞盡腦汁。在這個時代,解決陌生問題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技能,甚至可能是這個變化無常的時代對於我們的基本要求。而該如何透過一些系統化的方式或框架解決問題呢?以下是我在跨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中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對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