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我們人類自己,為何很難去改變?|勒瑰恩《世界的詞彙是森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我第一次看大名鼎鼎的勒瑰恩小說,而且可以確定的感覺到,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raw-image


《世界的詞彙是森林》是娥蘇拉.勒瑰恩在50多年前就完成的科幻作品,也以此作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描述地球的資源在近未來已開墾殆盡,人類朝宇宙出發,並殖民一顆名為「新大溪地」的星球,那裏有著如原始地球般的大片森林,以及原生居民「綠皮」。

乍看之下「又是」一本預測人類如何走向末日,最後呼籲環保的故事嗎?是,但也不是。勒瑰恩以三線角色敘述,在淡然卻詩意的文字中包裹著對人文生態的關懷,卻隱含反戰、反殖民、反有毒的陽剛思想,你說這些都不新奇?但就如同你依然還是會進到電影院去看那些未來科幻故事,等著那些未知世界如何被打造,我們的好奇如何被滿足。但會打動我們的,反而是那些早已存在、有血有肉的情感,一個人如何作出反應,那將會是在看似一樣的想像架構下,打開我們有共鳴的開關。


raw-image



人定勝天?史上最大謊言

全書第一個視角是以戴維森上尉出發,短短三行(真的看到第三行就火起)敘述,就能把這人的嘴臉與目的給刻劃得淋漓盡致。他只想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征服新大溪地,然而當他嘴裡的「綠皮」開始反抗,揭開了人類自以為與所有生物和平共處的假象。

閱讀過程屢屢讓我想起電影《阿凡達》,以及先前大推的《火星紀事》,人類始終抱著「我來,我見,我征服」的態度在認識新土地與非我族類,然而又有多少故事的結局是人定勝天的呢?

看到後來更覺得,人類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會排除異己的物種吧,性別、宗教、階級、膚色......我們或許可以跟另一位人類科學家里沃博夫一樣,在與愛斯熙人賽伏的互動中,發現不需要非得生為他人才能理解,而是在認知差異並嘗試溝通的過程中,去找到尊重彼此的可能。


raw-image


那些被改變過的,將一去不復返

原住民愛斯熙人(人類口中的綠皮)在人類到來前,是和平且與森林共存的族群,在他們的認知中,「世界」和「森林」是同一個字(在讀到這段時整個雞皮疙瘩)那幾乎無邊界的綠意充斥在我腦海。因此森林被砍伐等同末日,還有那人類的征服心,讓賽伏決意在族人被滅絕前起身討伐。

然而勒瑰恩強大的文字塑造能力就在此,看到結尾只覺得滿心惆悵,也覺得悚然。被改變的愛斯熙人,習得了人類的殺戮之心,還有可能回去那原本和平的生活嗎?

而這也或許影射出現今始終無解且綿延的戰事,無可追朔的歷史情仇。勒瑰恩沒有刻意塑造出被打壓者的絕對弱勢,而是站在客觀角度描寫這些不同物種的權力消長,也讓身為人類的我們一次次看見這些重蹈覆轍。


raw-image


非常喜歡這本用詩意且精簡的語言,打造出一個絕美的伊甸園,如何幻滅,有些人如何罪有應得,卻又是付出多少代價得來?


raw-image


這部作品寫就的 50 年間,世界發生多少變動?科技早已迎來奇異點、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多餘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書與故事,來為我們闡述未來可能的想像嗎?而這樣的題材為何始終存在且永不過時?

我想,我們要的或許不是更新奇的科幻故事,不是那些更刺激的未來世界,而僅僅是要去思考人類的思想為何在受到這些刺激後,在看到幾乎殊途同歸的地球未來後,依然沒有改變?


raw-image


歡迎推薦更多的勒瑰恩小說給我~我甘願入坑!也隨時來畫說IG聊聊你喜歡的科幻小說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7會員
120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一書,描繪了一個我們正在經歷的世代,即使是如今已經過10年,書中描述的情境,看起來許多仍然科幻到不真實。現今和過去時代的生活相比,躍進的巨變是如此顯著,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未曾停止尋找與地球共存的方法。
Thumbnail
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一書,描繪了一個我們正在經歷的世代,即使是如今已經過10年,書中描述的情境,看起來許多仍然科幻到不真實。現今和過去時代的生活相比,躍進的巨變是如此顯著,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未曾停止尋找與地球共存的方法。
Thumbnail
在冰冷科技主宰的世界,上演的仍舊是一段段人和人之間充滿溫度、觸動心弦的故事,似乎在訴說著,科技始於人性,卻也永遠無法滿足人性。
Thumbnail
在冰冷科技主宰的世界,上演的仍舊是一段段人和人之間充滿溫度、觸動心弦的故事,似乎在訴說著,科技始於人性,卻也永遠無法滿足人性。
Thumbnail
我們無從預測世界50年後的樣貌,不過我敢預測,人們仍然會對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派系與社會說服有同樣的反應。
Thumbnail
我們無從預測世界50年後的樣貌,不過我敢預測,人們仍然會對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派系與社會說服有同樣的反應。
Thumbnail
歷史記下的是人類的生活軌跡,幾百年後的世界說不定也正在探討2024年的光景,不過流傳下來的歷史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讓每個人都滿意, 不曉得在那個年代,2024年會被留下什麼內容呢?
Thumbnail
歷史記下的是人類的生活軌跡,幾百年後的世界說不定也正在探討2024年的光景,不過流傳下來的歷史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讓每個人都滿意, 不曉得在那個年代,2024年會被留下什麼內容呢?
Thumbnail
這部作品寫就的 50 年間,世界發生多少變動?科技早已迎來奇異點、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多餘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書與故事,來為我們闡述未來可能的想像嗎?而這樣的題材為何始終存在且永不過時?
Thumbnail
這部作品寫就的 50 年間,世界發生多少變動?科技早已迎來奇異點、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多餘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書與故事,來為我們闡述未來可能的想像嗎?而這樣的題材為何始終存在且永不過時?
Thumbnail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Thumbnail
過去大師所幻想的未來,卻是我們的過去;然而他所描寫的未來,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卻又如此符合。沒有多炫目的未來科技,在這充滿詩意的敘述與寫實的人性中,我們想要見證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