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一書中,作者 Morgan Housel 提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經濟的穩定反而可能導致不穩定。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不僅影響著全球經濟,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和財務規劃。
經濟學家 Hyman Minsky 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任教期間,發展出了一個劃時代的理論——「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這個理論並非建立在複雜的數學模型上,而是描述了一個簡單但深刻的心理循環:當經濟穩定時,人們變得樂觀;當人們樂觀時,就會增加負債;而當負債增加時,經濟就會變得不穩定。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股市永遠只會上漲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理性的投資者會怎麼做?他們很可能會不惜一切代價買入股票,甚至不惜抵押房產、舉債投資。這種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完全合理,但正是這種「合理」的行為,反而為市場埋下了不穩定的種子。
Minsky 的理論特別強調,經濟的穩定期實際上正在醞釀著下一次的衰退。這個觀點挑戰了傳統經濟學試圖完全消除經濟週期波動的想法。他在研究中指出:「在長期繁榮時期,經濟體系會從穩定的金融關係轉變為不穩定的金融關係。」這就像是一個自然法則,當人們愈發相信系統的穩定性時,反而會採取更激進的行動,最終導致系統的崩潰。
透過這個理論,作者Housel提醒我們要特別注意六種常見的市場風險因素:資訊不完整、不確定性、隨機性、機遇性、時機不巧,以及誘因不良。這些因素在市場估值較高時特別危險,因為此時市場對任何負面消息都會異常敏感。
這個理論對於現代投資者有著重要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認知到,追求絕對的穩定可能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其次,在制定投資策略時,應該預留一定的緩衝空間,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最後,我們也要警惕過度樂觀情緒可能帶來的風險。
作為一位經理人,我深刻體會到 Minsky 的理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啟發。當公司營運順遂時,往往容易放鬆警惕,過度擴張或是承擔過多風險,例如:有些公司在業績攀升時大幅擴編人力、貿然跨足新領域,或是承擔過多負債,最終反而陷入經營困境。
因此,這個理論提醒我們要特別注意幾個關鍵面向:首先是負債管理,即使在營運順遂時期,也要謹慎控制槓桿比率;其次是風險評估,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風險控管機制;最後是資源配置,應該在好時期儲備足夠資源,以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
這個理論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有重要啟示。當公司處於穩定成長期時,常見的問題是員工變得過度自信,工作態度可能趨於鬆散。這時候,管理者需要適時提醒團隊保持警覺,持續強化競爭力,避免陷入「穩定帶來的不穩定」陷阱。
然而,Minsky 的理論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它可能過於強調了人性的負面特質,而忽視了市場中的自我修正機制。同時,在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下,是否還會出現如此極端的市場行為,也值得討論。
從管理實務的角度來看,這個理論提醒我們要在追求成長與風險控管之間取得平衡。具體來說,企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定期檢視營運槓桿、維持適度的現金儲備,以及培養員工的危機意識。這些做法雖然可能稍微降低短期獲利,但能夠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